从县委副书记到瓷塑大家

时间:2022-10-06 12:15:1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让德化陶瓷变得更加完美,走得更加遥远,无论是做县委副书记,还是艺术大师,都是邱双炯不懈的追求。

在德化,邱老绝对是一知名人物,不仅在陶瓷界闻名,在整个县城都家喻户晓。这是由于邱老他不仅是一位瓷塑大家,在退休前,还是德化县委副书记,并将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德化的水电事业。他在任期间推广的以电代柴烧瓷新技术,不仅促进了陶瓷业的迅速发展,还有效地保护了德化的自然环境。

瓷窑里“抢”出的青山

德化虽是一千年陶瓷古都,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瓷厂并不多,也就是两家国营陶瓷厂、七八家乡镇厂和30多家村办厂。到了1982年,也不过发展到100多家,年产值不过亿元。

产值虽不多,可每一个瓷窑却都是一只“柴老虎”,每家瓷厂里都堆着一座座的柴山。

与瓷厂柴山相对应的就是周边光溜溜的山头,连马尾松都被砍得只剩树梢的最后三个枝丫,成为名副其实的“马尾”松了。

大量的柴火烧着,天空自然也是灰蒙蒙的,每天都像似被雾罩着。

照此下去,不仅景色优美的戴云山要被烧秃了,水土环境被破坏了,陶瓷产业也一样还是上不去。

主管工业的时任德化县委副书记邱双炯即使是现在谈及当时的情景,仍觉得十分痛心。

“不能再烧下去了,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最重要!”

邱双炯在进行了详细调研后,提出了“用水发电、用电烧瓷”的想法,并于1981年坚持成立了德化节能办公室。

3个月后,第一座“电窑”试验成功,并在之后进行了快速的推广,大大缓冲了当地日益尖锐的“林瓷矛盾”。

古稀之年成就的艺术大师

有句老话叫作“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老年万事休”,可邱双炯到了老年却不想“休”。

他将最美好的四十年春秋贡献给了德化的水电事业,退休以后,他决定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做一些自己喜爱的事情。

他开始带着自己的老伴,远离城区,搬到了城北风景优美的凤凰山北坡,建立了集艺术与科研于一体的凤凰陶瓷雕塑塑究所。

做电厂厂长、做水电局局长、做县委副书记,邱双炯忙的都是公务,只能抽空做点从小就十分钟爱的陶瓷。1985年,为研制“玛瑙釉”,他只好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在自制的简陋小实验室里,熬了100多个夜晚。还好,终于实验成功了。外表似黑釉,光射下则闪动出血红宝石色光芒“玛瑙釉”,算是给他100多个夜晚的最大补偿。

为什么已做领导了,还费这么大的精力研究陶瓷?其实,在做行政工作以前,邱双炯做的就是陶瓷。

14岁的时候,他就到蕴玉瓷庄做学徒,拜当时的瓷庄主人、著名雕塑艺术家苏勤明为师,学习瓷塑。

在蕴玉这百年瓷庄,他一干就是6年,一直到身边的师兄弟都转了行。只剩下他个时,才被师傅无奈地放回家。

这6年里,邱双炯不仅勤快、肯吃苦,还特别爱学习,喜欢动脑筋,常常晚上点个小油灯边干边琢磨,对捏、塑、雕、刻、镂等不同的技法,都练就了一手绝活,深得师傅的器重。如果不是由于瓷路不畅,师父家的生意走下坡路,说不定他就做一辈子瓷器了。那样的话,对德化百姓来说,恐怕又未必是好事。

小时候,没条件时都那样肯学,退休后,条件好了,邱老更是如鱼得水,不断他推出一件件新品。他创作的弥勒、神仙罗汉、观音等仿古作品远销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其他作品也是大受欢迎。

他历时3个月,用全手工精心制作的《坐岩观音》白瓷雕,一经推出,即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德化瓷雕的制作方法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将瓷泥塑造成形后,浇注石膏模型后,注浆成型;二就是用瓷泥堆雕。没有模具,没有原型,直接将瓷泥堆在一起,凭借把篾刀,一笔一划地勾勒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态,然后再挖成空心瓷坯烧制。这样的瓷雕作品,雕一个就是一个,所以也叫孤品瓷雕。

现如今,在德化,创作时间长、不易烧制的堆塑孤品也就是几个老艺人的绝活,年轻人极少涉猎。邱老这件作品的问世,又使德化数百年前的优秀传统瓷雕艺术重现“江湖”。

另外,他选用德化最著名的“中国白”瓷泥为材料,耗时两年零一个月,烧制完成的《五百罗汉》大型瓷雕群,高35-51厘米,个个神态各异,气势恢弘。

很快地,他的瓷塑成就就受到了陶瓷界的肯定,不仅在古稀之年评上了高级工艺美术师、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还当选了德化县陶瓷文化研究会会长。

细腻精巧的薄胎瓷塑

中国白瓷雕技艺是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是德化的民间瑰宝,也是德化瓷都的根,将其传承光大,邱老自认为是自己的责任。可传承并不等于不否定创新。创新,对于邱老来说,也是一辈子的事业。

薄胎瓷塑就是邱老于1993年,在德化民间传统雕塑技艺基础上创新而来的一种瓷雕新工艺。

这种新工艺原料仍然是传统的瓷土,质地也仍然是瓷,可创作出来的作品,精致、细腻,有一种丝、绢的感觉。

他所创作的,由总理欣然亲笔题词的《贵妃醉酒》,以一代美人杨贵妃酒后若醉似醒的表情,衬以簿如蝉翼、半掩于酥胸的“丝衣”,把那美妃表现得更加娴静而柔媚,优雅而高贵。

这之后,他又呕心沥血花费了十余年的时间,精心设计、潜心研究创造,制作了18尊薄胎彩塑罗汉。

这十八尊罗汉,件件举世无双,细腻入微,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构思、用料、施色、烧制工艺都十分考究,一面世,即让人爱不释手,拍案叫绝。

威武传神的水浒108将

《水浒传》所塑造的108将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们个个是英雄,又都具有着鲜明的个性。制作这108将瓷雕塑像是邱老继《五百罗汉》后,给自己下的又一艰巨任务。

这108将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之人,除了武将外,还有渔夫、猎人、铁匠、裁缝、医生乃至马贩、狱卒等等,仅在武将中,光兵器就有几十种。况且,故事发生的年代距今又极为久远。对于其中一些不太知名的人物,由于字数寥寥,细节部分就只能靠创作者的艺术想象来加工了。

为创作这套瓷塑作品,邱老花了近半年的时间做案头准备工作。他通读原著、研究宋史、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查阅、搜集有关资料,然后根据资料和自己的认识、理解,为每一个人物都设立了档案,一一列出他们的相貌、性格、服饰、武器、行为特征等。

根据这些档案,邱老再亲自为每一人物画出草图,然后再综合各方意见,进行集中修改。

从开始创作到最后的烧制完毕,《水浒108将》花费了邱老及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几十名人员一年多的心血。

不过,虽花费了那么多的心血,又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当看到蔚为大观、生动传神的全套瓷雕立于自己眼前时,邱老觉得一切也都值了。

这套《水浒108将》“中国白”大型瓷雕作品,延续了德化自明何朝宗以来形

成的雕塑艺术形式,扩展了瓷雕创作题材,传承中有创新。

他们或坐、或蹲、或站、或跳,表情丰富、形态各异,性格俱现,妙趣横生,无不是独具匠心、出神入化、巧夺天工的上乘之作。

蓄能高温发光白瓷

近几年来,除了潜心创作《五百罗汉》、《水浒一百零八将》、巨型《十八罗汉》等作品外,邱老不断追求创新之心并没闲下来。他用了差不多5年的时间,终于烧制出了被他称为“非放射性环保蓄能高温发光白瓷”的新瓷种。这名称,看着很长,其实也可以简化成为“夜光陶瓷”或“荧光陶瓷”,不过,一定要注明非放射性,环保的。

非环保的荧光陶瓷由重金属离子等低温烧成,发光强度低、余辉时间短、化学性质不稳定,而含有一些放射性物质,不利于生产和应用。

“为了让德化陶瓷做个‘变身’,就像让一个少女变得更美丽一些”,邱老购买了大量材料进行试验,但基本上都无功而返。

每失败一次。他就放一放,空下来时再想想,想明白点了,就再试试。

就这样。也不知经过了多少个回合,老人家惊喜地发现,那些堆放在客厅、仓库、实验室甚至卫生间里的瓷器,到了晚上,一批比一批更完美地散发出荧荧的光来。这些荧光,黄中带绿,柔和、幽静、神秘、高雅,把本来就“白如雪、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德化白瓷衬托得更加美轮美奂。

更可喜的是,邱老研制出的这种夜光陶瓷,是在1300℃以上的高温中烧制而成的,不仅不含任何放射性元素,对人体无害、无毒,对环境无污染,还可以吸收阳光或其它散射光,然后将吸收的光储存起来进行活化,发出莹光。这种陶瓷,发光时间长达若干小时,并且跟蓄电池一样,可重复使用,可维持发光效果数十年。

这种发光白瓷不但可以应用在传统瓷雕、西洋工艺瓷、日用瓷等,还可以广泛应用在建筑陶瓷以及交通、抢险救灾等一些标识陶瓷的生产领域。

这样一来,邱老所做的就已不仅仅是“变身”那么简单了,不知可为多少人、多少领域提供了方便和增值之路。

不管是做行政领导,还是高级工艺师,几十年来,邱老沉迷于德化民间传统瓷雕技艺,并力求以新生活、新科技对其进行拓展与创新,被德化瓷界誉为“何氏技法”最有代表性的继承者之一。

“人生七十古来稀,问君还有几春秋。”

今年已经77岁,有点瘦、却很睿智、豁达的邱双炯老先生,仍是退而不休,写下了这句话,激励自己在夕阳的余晖中,仍要不失时机地描绘出最壮丽的景观来。

上一篇:冬天,开始养生吧 下一篇:苏清河成就于泥与火的磨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