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活动课的困惑与对策

时间:2022-10-05 11:53:30

实践活动课的困惑与对策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等方面,成效是显著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还要高度重视才行。

存在的问题

1、升学指挥棒下的系列障碍:

其一,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纳入学生的升学评价(特别是中考和高考),得不到家长、社会的理解与支持。升学压力成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第一大障碍。同时,实践活动过程中难免会有些花费,实行“一费制”以后,收费成了敏感问题,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望而却步。

其二,由于综合实践课程没有纳入学生的升学评价,得不到学校领导、老师、学生们的重视。因此,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入的理解,课程的开设与管理存在严重的应付现象。

2、课程资源相对不足。

现任教师,一方面由于经验不足,对学校自身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另一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资源认识不够,许多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少教师用过去的活动课、兴趣小组或学科教材中的实践活动专题完全替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等。

3、师资力量相当薄弱。

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师资严重不足。其原因,一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老弱病残充当主力军,或是一两名教师在不同年级孤军奋战,缺乏配合协作;二是一直以来以学科为主线的师资培养模式,没有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提供与之匹配的教师队伍。同时,从学科教学线上派出来的教师,在知识结构和综合素养方面存在较多缺陷。

4、评价机制尚未建立。

由于刚性的评价机制尚未建立,不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学校、教师、学生进行中肯的评价,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一步实施。

解决的策略

1、加大课改宣传力度。

通过新闻媒体、家校联系等方式,提高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争取学校、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争取社会各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解与支持。要使全社会认识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时展对中小学生素质的根本要求,是对原有中小学课程教学的矫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关系到每位学生的发展,更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大问题。

2、加强课程资源开发。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选择直接来源于丰富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开发的程度是制约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的重要因素。因此,上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与学校实际,努力开发课程资源以满足教学活动的需要。

在课程资源开发中应注意三个原则:

(1)趣味一挂原则。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学习活动的一种力求认识或积极接受的心理倾向。在兴趣的影响下,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会情绪高涨,它是进行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保证。

(2)生活性原则。学生比较喜欢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因为其主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在进行课程资源开发时要重视从生活中找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

(3)广泛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源于科技,来源于社会发展的种种信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主题广泛的来源,决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提出的主题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

3、注意把握学习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不同于传统的学习的方式,它具有如下特点:

(1)生活性:综合实践活动贴近学生生活,接近社会现实,反映时代话题,是对课程概念的发展。

(2)问题性: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去发现、形成问题,然后去探究,是一种问题本位的学习。

(3)体验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体验研究的过程。

(4)协作性: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分工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5)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不仅是时间、空间的开放,更是手、脑等全方位的开放。

由此可见,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方式主要是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各有不同的特点,但又有联系,两者是相互补充的。所以,我们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充分利用接受性学习成果,同时,指导他们在今后的接受性学习中充分运用综合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一些新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帮助解决学习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性,过程的生成性,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连续性,对师资提出更高的要求。

(1)学校的所有教师和管理者都应当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学校应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教师的业绩考核、职称评定挂钩,鼓励班主任、任课教师组成综合性的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指导小组,不能仅仅指定少数专职教师来承担指导任务。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必须配备专职教师作为统帅核心,规划、协调活动的开展工作。

(3)校际间加强交流与合作。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可以为双方提供启发与帮助,减轻学校和教师的压力。实现共同发展。一方面在学校内部建立起集体备课组,发挥教师自身的资源优势;另一方面打破学校之间、区域之间的界限,建立中心教研组,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开展观摩、研讨、成果交流等活动。促进各校均衡发展。

5、建立健全的评价机制。

(1)对于学生:可以实施“成长记录袋”评价办法。

(2)对于教师:其劳动应得到与其他学科课程等价的待遇。

(3)对于学校: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评价,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与管理情况,应当享受与其他学科课程同等的权值。

(4)将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果,纳入学生升学的总体平评价。其具体办法可从以下几个方向考虑:

A、将学生的综合活动课程的平时评价结果(当然是在合理而严格的评价机制下的结果)。即获得的学分,按一定规则量化成分值,直接加入到升学考试总分;

B、在升学考试的各个学科中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题;

C、参照目前自主招生的高校的办法,择优录取那些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有创新意识、特别是有创新成果的学生;

D、也可以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所得学分,作为其升学的必要参考条件。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利国利民,既是教育改革与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更是人类文明发展追求的终极目标。有待于我们长期不懈的为之探索为之努力。

上一篇:茶 香 第11期 下一篇:电功率问题的错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