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畲族旅游开发与族群记忆保护和传承研究

时间:2022-10-05 10:38:54

浙江畲族旅游开发与族群记忆保护和传承研究

摘要:将生态住的概念引入浙江畲族旅游的整合开发利用研究。分析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畲族族群记忆的失真与生态位的失衡,在此基础上提出族群记忆保护传承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生态位;畲族旅游;族群记忆;保护和传承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1-0103-02

1 畲族旅游生态位与族群记忆的界定

1.1 生态位与叠族旅游生态位

生态位的英文为niche,原来的词义为壁龛,生态位的概念主要反映的是物种在特定尺度下、特定生态环境中的职能和地位,它是物种属畲族旅游生态位性特征的集中表现,定量地反映着物种与生境的相互作用关系。

按照扩展生态位理论的观点,地球上所有的复合社会生态系统中。凡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都可被看做是“生态元”,而所有的生态元均具有相应的生态位。将这一观点应用于浙江畲族旅游领域,则浙江区域范围内的畲族旅游产业系统也可看做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畲族旅游作为区域旅游系统中的一个单元与生态元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相类似其在区域,旅游系统中也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功能。因此可将浙江畲族旅游比作生态元,则畲族旅游在整个浙江区域旅游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即为其相应的生态位。

1.2 族群记忆

族群记忆是集体记忆这一宏大概念集合中的子概念。集体记忆(Collective memory)的理论起源自法国的社会年鉴学派,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莫里斯,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ehs)被公认为是该领域研究的起点。学者们普遍认为,集体记忆是一个特定社会群体之成员共享往事的过程和结果,集体记忆得以传承的条件是社会交往及群体意识需要保持该记忆的延续性。而族群记忆,是作为一个民族层次的群体,以自己的方式保存下来的关于自身过去的印象和历史记录,并且从中汲取力量,形成群体的凝聚力。

1.3 生态位视野下的畲族族群记忆

族群记忆需要一系列要素来加以体现,也就是族群记忆必须有作为载体的物质的或精神的承载物,否则族群归属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术,而这些要素构成了民族旅游最核心的吸引力。族群记忆本质上是一种集体性的文化积淀,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族群记忆的核心是本民族认同的价值观。它包括习俗、道德、法律、礼仪、制度、宗教等。畲族旅游生态位是畲族旅游的本体条件与区域统环境相互作用后的结果,其内涵构成主要包括了资源价值层位、客源市场定位和总体开发条件三大块。首先,资源价值层位反映的是由资源本体条件和域组合状况所决定的畲族旅游在区域旅游系统中地位和作用,我们视其为畲族旅游的“营养生态”。例如,畲族精神文化非常有特色,其民族旅游精神理念、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等构成了畲族族群记忆的“营养生态”。其次,客源市场定位作为畲族旅游的“空间生态位”,主要反映的是基于畲族旅游的价值层位所决定的其在区域市场上所占据的位置和市场层次。例如,景宁是浙江、安徽两省畲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又是全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形成了畲族族群记忆的“空间生态”。最后,总体开发条件主要反映了在畲族旅游价值和市场定位的基础上,通过综合其所处的区域环境条件所确定的畲族旅游在区域旅游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 浙江畲族旅游发展中的族群记忆失真与生态位失衡

2.1 生态位与族群记忆的同化

指原来的族群记忆特征在内部和外部因素的作用下逐渐消失,被异族异地的文化所取代。浙江畲族大多分布在丽水、苍南、武义、衙州等地,大多属于欠发达地区或“老少边穷”地区,与外部世界交往少,生活相对封闭,因此独特的族群记忆得以较完整地保存下来。然而,随着民族旅游的开发,异族异地文化的引入,在经济上相对落后和文化稳定性不强的少数族群记忆逐渐被淡化、同化甚至消亡。

2.2 生态位置叠与族群记忆的商品化

只要两个物种(或生态元)共同占用同一资源位即为生态位重叠。在畲族旅游发展初期,环境资源条件相对充足的情况下,浙江各区域旅游重复竞争与生态位重叠的几率较小,即使出现也不会引起竞争。而随着同类型旅游产品的不断出现,同类型畲族旅游在生态位上的重叠是产生竞争的根本原因,而其竞争的强度则与生态位的重叠程度呈正相关关系,重叠部分越多则竞争越激烈。将族群记忆商品化就成为目前民族旅游开发的主要手段,就是以现代艺术形式包装族群记忆,把独特的少数族群记忆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和组织并出售给旅游者。甚至有的地方在发展民族旅游中,族群记忆被过度商品化,所有族群记忆现象都被纳入商品化范畴当中。

2.3 族群记忆的庸俗化

对族群记忆的开发缺乏科学把握,导致族群记忆庸俗化。表现在:

(1)对族群记忆旅游资源不是采取客观的态度进行科学的评价,而是夸大其词,大肆渲染;

(2)为迎合一些旅游者的低级趣味,对族群记忆的开发缺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鉴别,格调低,猎奇成分过多;

(3)没有深入研究族群记忆的丰富内涵,不能表现族群记忆浓厚的民族性和纯朴性,表现形式简单化,生搬硬套;

(4)不尊重民族的信仰、意愿,随意解说、展示民族习俗,伤害民族自尊和宗教感情。畲族有“盘歌”(对歌)的习俗,每每长夜盘歌,通宵达旦。其曲调与汉族颇有不同,极富畲族特点。一些地区为满足汉族为主体的旅游者消费需求,把歌词曲调进行包装,拿到市场上去展示,因为市场的“交易性质”,使得族群记忆因为庸俗化而失去它本身的巨大魅力。

3 基于生态位的浙江畲族旅游的族群记忆保护和传承策略

3.1 错位开发策略

基于竞争排斥原理,当两个畲族旅游单体的资源价值、市场定位和总体开发条件出现重复的地方,就会形成畲族旅游生态位的重叠,进而引起竞争,重叠度越高则竞争越激烈。此时,采用错位开发策略,对畲族旅游生态位的重叠部分进行分离,则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其间的竞争关系,也避免了因生态位重叠可能导致的价格、营销等方面的恶性竞争。因此,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努力发掘市场潜力,通过准确的定位和错位发展策略可以为各方的发展赢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从时间角度的错位就是要尽量增加其在时间维度的生态位差别,采取的方式包括增加季节性的旅游产品以及对非传统旅游时段的开发,例如晚间时段及冬季等旅游淡季。

从地理空间角度进行错位开发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功能分区。根据区域内各类型畲族旅游的空间分布特点,确定区域旅游系统的合理空间梯度及重要功能节点,通过分析各节点周围区域的互动效应,最终形成的层次有序的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产品维度的畲族旅游生态位错位开发主要是从产品的特色角度进行的生态位分离,以畲族旅游的鲜明个性和明显差异性为开发的前提,重点进行特

殊旅游产品的开发,同时在产品的规模档次方面,也应根据其不同的优势和个性,进行针对性的项目设置。

市场错位策略则是从市场空间的维度,对畲族旅游生态位进行重新的定位。只有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所在,才能寻找到最终合适的市场空位;只有在具有相对优势的旅游细分市场进行资源的开发,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同质问的激烈竞争。

3.2 拓展策略

作为一个有着主观能动性和自主选择性的生命体,生物本身具有不断扩充生态位潜力的属性。为了占据更大的生存空间,对环境产生更大的影响,物种大多选择采用生态位的拓展策略对原有的生态位构成进行调整。同样,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并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区域旅游系统也会在已有的构成基础上,对畲族旅游维度的潜在生态位进行开发,通过引进新的市场空间对畲族旅游生态位宽度进行拓展,以寻找更有利的生存发展空间,实现对畲族旅游的可持续开发。在具体实践中,对畲族旅游生态位的拓展主要包括了泛化和特化两种手段。泛化,即意味着新生态位的引进。从资源开发的角度看,对于那些优势不够明显、特色不够突出的畲族旅游来说,通过设置新的产品项目、建设新的接待服务设施、采用新的服务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集合现有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而对于那些高品质的畲族旅游项目,泛化手段则更多被应用在市场的开拓方面,通过多元化的产品体系设置来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虽然也可能造成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但也能极大地降低经营风险,保证其在各种市场环境条件下的稳定发展。

特化,即代表对潜在生态位的开发。这里的潜在生态位指的是在当前条件下没有被完全占据的那部分畲族旅游生态位。从资源维度进行的潜在生态位开发,主要遵循“错位开发”的原则,根据资源本身的属性特点来选择具体的开发角度及方式,其通常表现为新景点新项目的开发。而在市场维度的潜在生态位开发,则更多表现为针对某一细分市场的全面深入分析和与其需求相配套的产品体系开发。作为目前生态位拓展最常用的优化策略,特化手段能尽可能地减少生态位重叠,进而减轻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利于区域畲族旅游在稳定环境中的长期共存。

3.3 协同发展策略

受畲族旅游生态位系统性构成特征的影响,在开展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畲族旅游整合开发时,应遵循整体性和协调性的基本原则,采用协同发展的竞争策略。

首先,应开展区域联动,做好线路及产品的系统规划。一方面,按照经济性、市场性、时空性和可行性的设计原则,通过旅游线路的组织来实现与周边景区的区域联动;另一方面,则可尝试不同的产品组合搭配方式,通过构建互补的产品体系,对各资源单体的优势特色进行整合,以实现区域整体效益的最大化开发。

其次,应着力塑造区域整体形象,联合开拓市场。一方面要保持区域内各旅游产品的完整性,另一方面还要将相关联的单体串联起来,形成组合优势,强化区域的整体旅游形象。在此基础上,通过集合区域范围内的各方优势,来实现整体层面的市场范围拓展。

3.4 生态位分离策略

生态位的分离具体包括空间生态位的分离、时间生态位的分离和功能生态位的分离三种形式。

(1)空间生态位的分离:指旅游地在市场空间上的定位分离。同一类型的旅游地因文化积淀不同,有对应的目标客源市场,可通过发掘自身特点来避免区域内低水平重复开发。浙江省的畲族主要分布在丽水、温州各地区与衢州、杭州境内。其中,景宁作为华东地区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旅游目的地,在游客心目中已建立起明确的品牌认知,可将目标市场定位于观光度假休闲,而武义、温州等地则可发展成为农家乐形式旅游。

(2)时间生态位的分离:可减少与相近资源旅游地竞争几率,与季节性的地方节庆、主题会展等活动一起推出,以获得更多眼球关注。畲族传统节日“三月三”来临之际,景宁搭起赛歌台,100多位畲族民间歌手从全国各地赶来,唱起最具原生态的畲族民歌,欢度自己的节日。这就在经营时间上充分考虑了浙江周边地区的旅游淡旺季或者一天的客流量高峰低谷情况。

上一篇:泉州市落实国务院十大产业振兴规划政策研究 下一篇:河北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市场化进程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