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政支出效益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时间:2022-10-05 10:37:05

试论财政支出效益存在的问题及提升策略

[摘要]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效益低下,分散采购制度致使资金浪费、公共项目投资虚报冒领、财政资金流向自利性的项目、支出随意性大等现象普遍存在,对此,文章重点分析相关解决策略,提出转变财政支出效益的理念,合理介定财政支出的规模,优化财政支出的结构,进行财政支出管理机制优化创新的办法,为有效解决财政支出的效益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

财政支出效益;问题;提升策略

1.财政支出的效益问题

财政支出在使用上是经过公共部门进行具体运行的,公共部门是进行公共商品提供的“生产部门”。在资源配置既定的前提下,公共部门的内部管理状况与管理制度对财政支出的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共部门对于财政资金进行的组织管理及使用含有极大的效益潜力。例如:反腐措施、精兵减政、政府采购、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等,都是对提升财政支出效益的尝试。财政支出在完成社会的公共事务供给后,财政活动已经完结。财政资源在具体的使用阶段如果运作不理想,财政支出效益总体水平将大大降低。目前,财政支出的效益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几点。

第一、分散采购制度致使资金严重浪费。对于供应部门所需的公共产品,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分散的采购制度,各个支出单位与部门分开采购所需的服务和办公用品,公共工程亦如此。和实行政府采购比较,当前的分散购买方式平均一年所浪费的大致为公共支出的13%——25%。

第二、公共项目投资存在普遍虚报冒领的情况。进行财政投资的公共工程,各级政府长期缺乏专门负责支出审核的监督机构。政府投资或者参与投资的工程概算与预算往往容易存在虚报冒领问题,财政支出分配至各个公共部门之后,经费主要由部门自主、分散使用。随意性购买、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导致资金浪费的现象十分常见。

第三、财政资金流向自利性的项目。在缺乏严格的财政支出监控机制的情况下,财政支出在运作过程中往往很难按照规定进行使用。根据相关部门的综合考核,国家每年用在基本建设的财政投资,真正形成生产力的不到60%。财政投入没有增加公共收益方面的公共服务数量,也未实现公共收益的服务质量的提升,财政支出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总体低下。

第四、财政资金支出随意性强、本位主义思想严重。一些部门和单位,从本部门利益出发,置国家法律和政府法规于不顾,擅自设立收费、罚款项目、建立各种基金,随意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分散国家财力,增加企业和群众负担。更为严重的是,这部分资金不按国家规定管理,逃避监督,使用的随意性很大、有的用于大吃大喝,修建楼堂馆所,挥霍浪费,甚至中饱私囊,贪污私分。

2.提升财政支出效益的策略

2.1 转变财政支出效益的理念

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支出效益,是一篇大文章,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变,财政支出的范围、调控力度、管理职能、管理方法都随之发生变化,需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其一,应当树立起市场经济意识,调整用财方式。正确的界定财政支出的范围、结构,改变以往多由国家包揽的局面,逐步从财政支出当中分离出由市场与社会应该负担的部分。其二,树立起效益财政观,增强优化结构意识,加大财政支出的内部结构变化分析,通过结构的优化提升效益。其三,采取科学的方式方法进行支出决策的制定。使得支出决策的形成更为科学化、民主化。其四,细化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避免主观随意性,有效合理的利用财政资源。其五,增强考核的意识,在财政资金使用过程中,提升对于资金投入的效益评价、考核,提升法制意识,依法理财、治财。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益。

2.2 合理界定财政支出的规模

对于财政支出的规模进行合理确定,实现资源宏观配置效率的提升。其一,应抛弃传统上量入为出的理财观,跳出就财政论财政的圈子,将财政放置在整体经济运行的大背景中,分析并明确财政职责范围,从而确定财政支出规模。其二,对财政支出的相对的机会成本进行细致分析,确定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使得资源在公、私经济部门间所使用的边际收益相等,实现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率提升。

2.3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当前,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位”、“越位”等,财政支出的结构没有按照性质、类型,存在差异的社会公共需要,按客观比例进行财政资金限额的支配,导致资金安排和各种不同的需求比例不合理。对此,首先应当合理地把握财政支出的分配顺序;其次依据财政支出的分配顺序,进行现有的支出结构调整,明确财政支出应有所为的领域之后,财政应当同时调整自身的支出结构;严格依据市场经济要求,退出一般竞争性、经营性投资领域,集中财力以确保公共的产品供给,保证政权的建设所需的财力,确保国家机器的正常运作。适当地压缩行政性的开支。

2.4 进行财政支出管理机制的优化创新

财政支出效益低下,公共服务的质量差,凸显出现有财政支出机制存在着弊端。实现效益的基本机制在于市场机制,但财政支出不属于市场机制,要使得非市场的机制产生效益,关键在于存在符合市场机制的一系列制度安排,由此,需要进行机制上的优化创新,保障财政支出的效益获得提升。具体的如实现综合预算,提升预算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编制部门预算,取消中间环节,规范财政部门的行为,推进民主、依法理财,同时促进政府职能的转变,提升政府的行政效率;将“零基预算”编制全面推行,改变传统预算存在支出的结构固化、部门利益刚化等严重现象,形成最大限度满足社会需要支出的项目组合。

3.结语

从理论角度出发,财政效益理论作为财政科学系统的重要部分之一,是为财政管理的核心问题之一,效益原则是安排财政支出的首要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作为衡量工作的出发点,在企业等微观领域已经深入人心,不讲求经济效益必将被市场淘汰。然而在宏观领域,效益问题并未获得足够的重视,效益低下是不争的事实,所以,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财政支出效益不佳的现象,并实际问题实际分析,结合地方实情,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

参考文献:

[1]吴俊陪.财政支出效益评价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3

[2]杨丹芳.财政支出经济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2001

[3]张继勋.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及其启示[J].审计研究,2000

上一篇: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背景研究 下一篇:金融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监管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