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穴透刺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因素的治疗

时间:2022-10-05 10:36:32

头穴透刺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心理因素的治疗

【摘要】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 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 CP/CPPS)是青壮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全世界男性中的患病率为9%-14%1。在我国病理发病率为24.3%2。有50%的男性在一生中会受前列腺炎的影响3。步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工作生活压力加大,前列腺炎患病率日趋升高,发病年龄日渐年轻化4,该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而且由于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容易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症候群,对患者造成极大的身心伤害,进而出现焦虑、抑郁5及障碍等症状。因此,积极有效地防治CP,对于提高男性生活质量及生育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观察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通过采用头穴透刺对其心理因素进行治疗,对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头穴透刺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心理因素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1-280-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慢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年零9个月。

1.2 诊断标准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制定《中药新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制定的《前列腺炎临床诊治指南(试行版)》(2007版定稿)及吴阶平主编的《泌尿外科学》制定。

1.3 治疗方法

取穴:百会透前神聪、后神聪透百会、络却透通天(双侧)。

操做方法:患者取坐位,皮肤常规消毒后,快速平刺进针,针与头皮呈15°夹角,当针尖达到帽状腱膜膜下层时,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到达相应穴位。快速捻转1~2分钟,频率为200转/分。取得较强针感后,留针30分钟,每日1次,3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

1.4 观测指标

HAMILTON抑郁量表-21项评分标准

HAMILTON焦虑量表-21项评分标准

1.5 疗效观察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前列腺炎疗效判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

1.5.1 临床控制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95%;前列腺压痛消失,质地正常或接近正常;EPS检查连续2次以上正常。

1.5.2 显效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明显改善;EPS检查连续2次以上WBC计数较少≥60%。

1.5.3 有效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前列腺压痛及质地均有所改善;EPS检查连续2次以上WBC计数较治疗前减少≥30%。

1.5.4 无效 临床症状积分减少

2 治疗结果

2.1 患者总体疗效见表1

表1 患者总体疗效(例,%)

2.2 治疗前后HAMD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表2 治疗前后HAMD抑郁及焦虑量表评分比较 (X±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

3 讨论

《针灸大成》:百会“主…心烦闷,惊悸健忘,忘前失后,心神恍惚…”取百会,可醒脑开窍,升阳固元;百会、前神聪、后神聪位居巅顶,临床常用于治疗各种神志病,尤其对于负性情感的调整具有较好疗效;前、后神聪穴为经外奇穴,在督脉的循行路线上,督脉络肾贯心,其气通于元神之府,故有安神益智的功能,为治神之要穴,临床常用于精神、神志方面的疾病。另外,百会、前神聪、后神聪位于督脉循行所过,督脉为阳脉之海,为一身阳气之所聚,有统调一身之阳气的功能;通天、络却属膀胱经腧穴,膀胱经分布有五脏之腧,五脏之阳气由督脉及膀胱经背腧穴布散,也能调节全身阳气。故通过以上穴位透刺可以调节一身之阳气,阴静阳动,调阳以促动,故能对抑郁、焦虑等精神障碍等心理因素进行了有效的调整,并且对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的治疗、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子扬,彭煜,孙凌云,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1,35(4):36-37.

[2]胡志萍,龚光明,王旺胜,等.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J].四川中医,2005,23(5):4-5.

[3] Krieger JN,Riley DE,Cheah PY,et al.Epidemiology of prostatitis:new evidence for a world-wide problem[J].World J Urol,2003,2:70-74.

[4]何卫强.前列腺炎为什么年轻化[J].大家健康-2003(3):4.

[5]陈修德,郑宝钟,金讯波,等.慢性前列腺炎的心理障碍及治疗[J].中华男科学,2004,10(2):112-114.

上一篇:浅议情绪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及解决方法 下一篇: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