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扶贫显绿色“三赢”效益得民心

时间:2022-10-05 09:59:06

水电扶贫显绿色“三赢”效益得民心

湖北水利部门牢固树立水电服务民生的核心理念,坚持把民生放在突出地位,积极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特别是结合精准扶贫要求,引导贫困地区农村水能资源有序、合理开发,增加了清洁能源供应,提高了贫困地区电气化水平。农村水电,已成为湖北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成为改善民生和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十二五”期间,湖北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结出累累硕果,总装机容量和总投资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一,重点布局全省16 个国家级贫困县。截至目前,共实施46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总装机容量12.972万千瓦,总投资12.884亿元,争取中央投资5.539亿元。现已完成26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建设任务,建成代燃料装机容量6.562万千瓦,实现代燃料低价供电5.34万户,保护森林植被面积118.48万亩,实现项目区年均增收5019.6 万元,户年均增收940元。

通过农村水电项目的实施,降低了贫困村的线路损耗、提高了农村用电质量,小水电代燃料项目通过电费贴补机制大幅减轻了农民负担,有效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效益“三赢”。

生态保护重于水电开发

老虎洞电站是来凤县代燃料项目电源点,比邻县城,为报废重建项目。为了牢牢把握人与自然和谐的建设理念,老虎洞电站依山而建,没有动用一石一木,所有建筑石材都从山外运送而来,完整地保留了河道的原生态自然景观。

老虎洞电站建设理念正是湖北省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始终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放在首位的缩影。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着力推动人文电站、景观电站建设就是对这一理念的阐释。

――在规划阶段,科学合理选择代燃料电源点,切实避免在生态脆弱、对环境破坏大、影响当地居民取水用水的地方建设电站;

――在设计阶段,将环境优化与电站建设同步考虑,将生态流量泄放措施与电站挡水引水建筑一并设计,将景观建设与站容站貌统筹规划,让钢筋、水泥、砖石构筑的建筑物活起来,有生命力,丰富并融入自然景观;

――在施工阶段,坚持预防为主、生态保护优先,加强督办检查,切实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工程措施,最大限度降低或避免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干扰;

――在运行阶段,强化督察、抽查制度落实,实现电站安全和生态调度,保证生态流量的泄放措施落实,实现绿色水电的管理目标。

借助电站重建,项目业主将以前的荒山打造成旅游休闲的理想之地,夏天的清泉浅滩成了大人孩子们的纳凉乐园,多彩的水利文化长廊,又让身处其中的电站别具韵味,一幅幅画面,或诗歌或散文展现水利水电文化和服务宗旨的描述,拉近了水利水电工作者与老百姓的距离,也让老百姓更加支持欢迎代燃料项目建设,生活环境也美起来。

改善设施拉高幸福指数

湖北省在项目区建设过程中,不仅将生态保护成果作为建设目标,也将提高项目区农户的幸福生活指数作为一项重要任务,以项目区建设为切入点,努力提高项目区农户的生活品质,逐步影响改变农民的生活观念,让惠民工程走进民心、温暖民心。

为了实现建设目标,湖北水利部门多管齐下,积极争取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的支持,将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等扶农支农项目相结合,统一规划,整合资源,筹措资金,多部门联合推动项目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在对项目区供用电系统进行改造外,还修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集中力量美化亮化环境,从根本上改变项目区原有的出行难、用电贵、吃水难的困境,努力为项目区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例如,仅神农架林区就整合各类资金8000余万元用于项目区建设。

以前一进入10月,山区农民就要上山砍柴挑柴,常常是身上一身泥,脚上一脚茧,手上一手伤,愁完了当年还要担心来年。

现在电磁炉、饮水机、热水器等家用电器成了日常生活用品,进门干净靓丽,生活简单快捷,出行柏油马路,放眼绿水青山,老百姓生活丰富多彩,神清气爽,幸福洋溢在一张张笑脸上。

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国有资金的引导,改善了这些山区县市开发水能资源招商引资的条件,民营资本积极响应,提升了当地水能资源开发能力,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增加了地方税收。项目区农户在实现以电代燃料后,有了更多时间从事附加值更高的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

松滋市水镇九岭岗村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后,4组肖志军、2组严世春带头进行规模化养猪,年出栏生猪300头以上,纯收入在10万元以上。2组陈松、7组张玉辉带头发展花卉苗木基地,现在已形成了规模,年效益也非常可观。

当地村民高兴地说:“小水电代燃料项目的实施,既解放了男人,又美化了女人,让山里的农民过上了城市化的生活。”

特殊项目倾斜“特区”

大别山革命老区是国家级贫困地区,是湖北省委政策特别帮扶的地区。为帮助老区群众脱贫致富,在国家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启动后,湖北省水利厅特向水利部和国家发改委争取优先安排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将大别山革命老区纳入项目建设重点帮扶地区,精准定位大别山革命老区小水电代燃料电站项目,力争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经过审慎论证,湖北省水利厅将代燃料电站建设定位于改造老旧电站的发展方式,通过更新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扩机增容等措施,降低建设运营成本,提高发电效益,使老旧电站焕发新活力,实现人水和谐。通过将老旧小电站打捆申报的方式,先后将红安、英山、罗田、团风4县的13座小水电站纳入国家代燃料工程实施计划,分6个项目实施,代燃料总装机容量1.393万千瓦,可解决44村12588户代燃料用电需求,保护“四区”植被面积24.68万亩。

目前,累计已建成4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包含9座小水电代燃料电站、4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区),共争取中央补助资金2710万元,建成代燃料电站装机容量0.995万千瓦,实现了34个村9380户低价小水电代燃料供电,保护“四区”植被面积17.69万亩。增加地方税收93.11万元,直接增加项目区农户年收益740万元,户年均增收799元。

据统计,这4个项目每年可直接减少薪柴消耗9380吨,相当于等值减少煤炭消耗11263.3吨,减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及污染物排放23139.05 吨。

目前,中央精准扶贫攻坚的冲锋号已在全国吹响。湖北水利部门正在主动对标,湖北省水利厅成立水利精准扶贫领导小组,按照“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组织领导和协调全省水利扶贫开发工作,并决定切实加大水利扶贫政策倾斜力度,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水利投入力度。在同等条件下,对贫困地区水利项目优先立项、优先审批、优先安排,尽早开工建设,尽快发挥效益。农村水电作为水利扶贫的重要抓手,将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加强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精准帮扶。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民国特色文献馆藏资源库建设研究 下一篇:中国营销在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