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典园林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共通及不同

时间:2022-10-05 09:18:46

欧洲古典园林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共通及不同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欧洲古典园林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在追求自然与美和历史发展的共通之处,然后分析了两者在文化背景、自然观、审美观、意境追求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古典园林设计;共通处;不同处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园林艺术是一门结合自然的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最直接的创作。园林设计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根据地形特征的利用与改造,并结合植物配景和建筑布置,创造出景色如画、环境舒适、健康文明的游憩境域。纵观园林的发展史,当今世界园林艺术已形成了三大系统―――中国、欧洲和西亚。

1 欧洲古典园林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共通

1.1 对自然与美的追求的同一性

中西方古典园林同属园林艺术,文化和历史的差异造就了不同的自然观和审美观,从而导致中西园林艺术形式出现差异,但是园林艺术形式的不同并不能掩盖中西方人们对一种内在本质和理想的追求,即对自然和美的追求。首先中西方在园林设计中都承认自然是美的。只不过东方园林追求的是“天然自然”, 西方园林追求的是“人工自然”。其次,美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论是几何式的还是自然式的本质上都是美的,都是人们根据美的规律创造出

来的艺术表现。

1.2 中西方园林都与历史发展密切相关

不同时期的中西园林艺术都是中西方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都是人类历史活动的结晶,都反映了当时的历史现状和人们的需求。同时中西方园林艺术也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互补的, 并且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吸收的。西方园

林最终选择了东方的园林艺术形式就是对此最好的历史见证。

2 欧洲古典园林设计与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不同

2.1 文化背景的差异

中国传统哲学的主流是由“儒、释、道”三家学说构成,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进程的意识形态背景。与崇尚隐逸、寄情山水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汇合一起决定了中国造园“重情”的美学思想。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文化的熏陶,与绘画、诗词和文学紧密结合。当时的绘画理论对于造园起到指导作用。以自然山水为创作的楷模,强调不要抄袭自然山水,而要经过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以取其精华。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很多为文人园,园林的拥有者以古代圣人自比,借题寓意,寓情于物,以园林寄托对社会的情感。这种社会感情导致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造设计不是单纯的景观设计,还蕴含着浓厚的社会意义。

西方哲学思想是从古希腊以本体论起,到近代转为以认识论为主,其基本思想是主客二分,作为西方文化思想传统的主流,体现在自然观上是天人相分,与自然疏远甚至对立,以自然为客体,人站在自然、世界之外来思考自然、对待自

然,他们崇尚理性,崇尚对自然的征服,因此是以人类和知识为中心,侧重对自然、世界本质的认识。在设计园林时,欧洲造园家都从数的观点出发,事事追求精确,把数理主义完全贯彻到园林创作当中,使园林图式化,形成了一种几何式的园林美,给人一种开朗、广阔和宏伟的壮美,表现出人的伟大力量。

2.2不同的自然观

东西方人对待与自然的关系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西方人善于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积极进取,他们在与自然的抗争中获得和乐趣,并且认为这是一种文明的进步。而东方文化则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同的自然观反映在造园艺术上,就有了风格迥异的特点。

中国园林讲究在园林中再现自然,“出于自然,高于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典型特征。以中国园林中的“叠山”、“弄水”为例:园林中的“叠山”是模拟真山的全貌,或截取真山的一角,以较小的幅度营造峰、峦、岭、谷、悬岩、峭壁等形象。从它们堆叠的章法和构图上可以看到对天然山体规律的概括和提炼。园林中假山都是真实的山体的抽象化、典型化;园林中各种水体也是自然界中河、湖、海、池、溪、涧、泉、瀑等的抽象概括,根据园内地势和水源的具体情况,或大或小,或曲或直,或静或动,用山石点缀岸、矶,堆岛筑桥,以营造出一种岸曲水洞,似分还连的意境。在有限的空间里尽量模仿天然水景的全貌。这就是“一勺则江湖万里”立意。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布局对称、规则、严谨,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西方园林造园材质从砖石到植物大都经过人力加工成理想的形状,突出了人对自然的改造,用规整的阵列和几何形状作为基本的造园布局,加上地广人稀的生存模式,使得西式园林整体上在中轴对称控制下呈现出开阔的视野与恢宏的气势。西式园林注重外在几何秩序的形式美感的同时,更注重园林的功能性,以人为本,很早就有了功能明确的剧场、廊架、迷园、泳池等户外娱乐游憩场所,充分体现人类活动一切为人服务的世界观。

2.3不同的审美观

“情融于景,景融于情” 反映了中国人在造园中的传统哲学思想和审美追求。中国人崇尚自然,十分注重情与景的关系。造园之时以情入景,以景寓情,观赏之时则触景生情,把自己当作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因此中国园林就是把自然的美与人工的美高度结合起来的环境空间产物。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正是体现了情景交融、天人合一,渗入大自然的意境。

几何式的西方园林起源于意大利的几何式的园林,它反应了西方人的传统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在法国人的手中发展到了极致(从凡尔赛公园可以看出)。欧洲自古以来就有穷究实物内在规律的习惯。在审美上,他们坚持美有其内在的规律,而且符合一定的数字和几何比例关系。西方园林的设计是实质上是用数和几何关系这样的理性的思维来确定花园的秩序和比例关系。另外一方面,西方造园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园林当作精神家园去寄情,而是建筑的自然延伸,直接物化的表现权利、财富和社会地位。

2.4不同的意境追求

意境是中国艺术创作中的最高追求,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经久不衰的命题。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园林也是把意境的创造作为最高的追求。中国园林追求诗的意蕴,画的意境,处处体现一种诗情画意。园林中的意境能引发人们的深思、联想,把物境与心境柔和在一起,情景交融,物我共化。而西方园林是通过园林的绿地、水体、雕塑、道路等要素,运用绘画中透视的手法,体现出人们所要追求的意境。

2.5空间布局的差异

东方文化强调含蓄美,追求恬静与淡泊。园林的空间处理一般通过景观的收放、对比、藏露、围透、借景与对景,在园林空间构成中力求景中有景,园中有园,峰回路转,曲折通幽。达到催人触景生情,从而形成意境的目的。建筑是园林中的一个有机部分,使之与山石、植物、流水等园林要素按空间的律动、节奏与和谐的需要组成富有音乐感的流动序列。使得游览路线复杂多变,通过延伸游览时间来展示各个景区。建筑往往穿插、点缀在自然山水风景之间,达到“依山就势”、“宛自天开”的效果,使自然美中融入人工美的气息,增添人们现实生活的情趣。如杭州西湖风景区的建筑尺度,一般都不大。即使有些像灵隐寺等体量较大的建筑,也被有意识地隐藏于山麓林木之中,使之与自然结合并融于自然。

欧洲园林则强调视野的开阔和舒朗, 要体现景观的“大气”。空间结构以开放形式为主,使满园景致尽收眼底,让目光体会出“一马平川”的舒畅感。西方规则式园林中将树木整形,造型灌木,组建几何花坛以及运用喷泉等造园要素,对自然元素进行艺术地人工处理,使自然转化为高度的人工艺术,使自然的艺术美成为园林艺术的最高目标。西方自然式园林则是以自然为师,追求园林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与中国的自然园林不同的是西方自然园林排除一切自然中原本不存在的人工性。英国自然式园林更多地表现出一片天然牧场的样子,以草地为主,生长着自然形态的老树,有曲折的小河和池塘。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 18 世纪下半叶。

3结语

中西方园林艺术尤其是其差异性,是中西方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深入研究中西方园林艺术差异可以透过园林特点这一表面现象,使我们能更加深入了解中国和西方园林的造园史、园林艺术的本质特征,并充分感受到不同历史、不同民族的审美意趣,人类文明的多姿多彩。在各种文化互相冲击交融的今天,有利于我们在造园时除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外,还能更好地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来充实和提高自己的作品,使整个人类的园林文化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8(7)

[2]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1)

[3]夏惠.园林艺术[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7(8)

上一篇:略谈计算机网络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的运用 下一篇:浅谈BIM引入工程项目报建报批流程以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