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现高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05 09:12:25

如何实现高三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高三数学教学应注重有效教学,要使应对高考的教学有效,

教师必须针对高考试卷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学生在考场上缺少什么就有针对性地训练什么,不要盲目拔高,单纯追求高难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反思,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探索出有效教学的策略、途径和方法。

一、重视基础,回归课本

在解题训练中进一步加强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在知识运用中分析梳理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因此,解题训练不能单纯地追求解题的数量和速度,不能单纯地追求正确结果,而应从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入手,通过一题多解、多解归一等方法将它们落实到位。

应重视教材的使用价值,考生中出现的许多知识性问题大多是没有回归到教材中去。在常规教学(尤其是一轮复习)中应多回归教材,多理解问题的本质,多了解知识的源头,理顺基本知识线,形成一个条理化、有序化、网络化的有机知识体系。对于习题的提升应以课本原题为基础,搞好变式训练,在心理上做到有章可寻,有本可依。

二、关注通性,提炼方法

加强逻辑推理论证能力的培养,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新课程背景下的试题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目的的命题特点,对考生能力要求将逐步提高。倘若在平时学习中不加以强调,将很难适应高考的变化。

今年理科涉及了分类讨论思想、换元法、特值法。通常情况下,老师只是在第一轮复习当中,有此方面的专题训练。第二、三轮复习在这方面的训练就有所忽略。所以,在强化训练中,教师要坚持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总结与反思,从本质上破解数学思维能力难以提高的怪圈。

三、注重阅读,规范表达

每年高考应用题和创新题的得分率低,究其原因,是考生在将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方面的能力欠缺,同时在考试中出现的新题型主要新在数学符号和信息的表达上,考生在短时间内处理它们比较困难。所以,在老师新授课中呈现新概念、新符号时,学生要花足够的时间去阅读和理解,体会新知识并将其内化,从而做到能够正确地读字、读形、读意。

高考评卷老师是根据步骤给分的,必要规范的解答是拿高分的基础。在教学中,应重视数学思维过程的训练,规范解题格式。要求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思路清晰,思维严密,并正确完整地写出解题过程,防止只大致分析一下解题思路,在草稿纸上稍作演算就算完成了解题的不良习气的产生。在平时考试中,要求答题格式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来书写,养成规范的习惯,做到“说得清、写得清、能力所及不丢一分”。

四、强化应用,突出领悟

掌握数学“双基”、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在于应用。三角函数、数学综合应用这两道题每年考试并不难,但得分情况却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不会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弄不明白在何时、何处,用何知识解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有机会有时间去体会、去反思,引导学生用心领悟,找寻出解题规律。

五、把握难度,引导参与

一般认为题目能力要求的层次与题目绝对难度成正比,即只需要单独记忆内容的题目较易,需要理解掌握的较难,需要灵活应用的更难。考虑到考生差别较大的事实,试卷在每种题型中都设有一些较易试题,使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基本分,并在每种题型中设有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试题,从而实现选拔的目的。

总之,只要教师按规律去做,结合自身的实际,从最基础的知识开始,一步一个脚印逐步提高要求,从获得知识、理解知识,到逐步应用、顺利迁移,积累起来,就可以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 河北省辛集市第三中学)

上一篇:中职学校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 下一篇:如何进行学生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