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时间:2022-08-30 06:19:04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在治疗全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抢救成功率为96.7%,2例死亡,死亡率为33.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应用整体护理,远期治疗效果提高,避免再次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护理

【中国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212-0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临床多发和常见的疾病,指冠状动脉血供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急剧中断或减少,使相应心肌持久且严重的急性缺血造成。以发热、胸骨后持久剧烈疼痛、血清心肌酶和白细胞增高及心电图出现进行性改变为主要临床表现。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起情危急,病情发展迅速,可并发心力衰竭、休克和心律失常,是主要导致心脏猝死的因素之一,预后较为凶险[1],故采取恰当的措施进行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临床护理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AMI患者60例,在治疗全程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18-83岁,平均50.3岁,所有病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WHO制订的诊断标准。31例有梗死先兆,以急性左心衰竭为临床表现者8例。心前区疼痛者32例,症状不典型者28例。合并心源性休克及心力衰竭者7例,合并心律失常者28例。

1.2 方法

1.2.1 整体临床护理 ①休息护理:患者为急性期AMI时需避免搬动,绝对卧床行7-14d的休息,对探视进行一定的限制,临床护理人员需就患者如擦身、翻身、洗漱、饮食、排便等一系列活动进行协助和指导,最大限度的减少心肌耗氧量。排除合并低血压的患者,允许在床上行深呼吸和伸展四肢等肢体的轻微运动,对静脉血栓的形成进行预防。如患者病情在21d后为稳定状态可渐离床,在室内轻缓活动或站立,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和感觉来调整活动量,患者在合并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时,为避免病情加重,可适当将卧床时间延长。②饮食护理:患者并发AMI后需对饮食进行禁止直至胸痛症状消失,后饮食为流质和半流质,渐向普通饮食过渡。患者宜进高维生素、高蛋白质、低胆固醇、低脂、少钠、低糖、无刺激、易消化、产气相对较少的饮食,多食蔬菜、水果、多饮水,禁止抽烟,保持大便通畅。需少食多餐,避免造成过重的心脏负担。③大小便护理:患者在发病3d后无排便者,需依据病情给予适量缓泻剂,避免用力排便引起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或心脏破裂。不能用力屏气排便,防止引起猝死发生,有便意时可用石蜡油或开塞露灌肠。患者有尿潴留情况时,可用针刺、按摩、听流水声等方法促使尿液排出,或给予氯化卡巴胆碱肌内注射,将患者的痛苦减至最低。④疼痛护理:疼痛增加心肌耗氧量,扩大心肌梗死的面积,临床护理人员需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密切观察,遵医嘱进行止痛药物的应用,对疼痛进行消除和缓解,可给予硝酸酯制剂静脉滴注或口服,防止增加梗死区域面积,对血压的变化进行测量,同时对有无心动过速、头通、低氧血症等不发反应的出现进行观察。⑤吸氧护理:患者在病发AMI早期,即无肺部感染或左心衰竭的情况时,会有程度不等的低氧血症出现,为减少疼痛、改善心肌缺血状况,一般采用持续中等流量吸氧,使坏死面积缩小,心肌收缩力增加,预防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的发生。患得在合并肺部疾病和左心衰竭时,需对症处理及护理。⑥心理护理:患者多半对疾病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加之面对医院陌生的环境和对治疗安全性和预后的关心,或惶恐不安的面对死亡的威胁,易产生焦虑、悲观、紧张等心理反应。故临床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让其明白疾病的可防可控性,护理全程需规范操作,使患者消除负担心理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主动应对治疗。

1.2.2 生命体征监护 :并采取积极措施治疗。AMI在行溶栓治疗时,需对禁忌证、适应症,溶栓剂的不良反应和使用方法进行了解,若有异常立即处理[2]。

1.2.3 出院指导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情绪乐观,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疾病复发。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进行控制,避免静坐运动。依医嘱进行复查和治疗。

2 结果

本组60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抢救成功率为96.7%,2例死亡,死亡率为33.4%。

3 小结

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需从做好生命体征监护和病情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心理宣教,对饮食进行合理安百,并保证睡眠充足,给予止痛药物合理应用,对各种并发症和合并症进行积极防治,使患者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加快康复进程,同时还可做好出院时健康指导,使远期治疗效果提高,避免再次复发,明显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红,杨玉凤.21例急性心肌梗死后高心律失常的护理[J].武警医学,2003(3):61-62.

[2]刘冬,浅谈急性心肌梗死的康复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3):70.

作者简介:张萍,女,汉族;1966年06月27 籍贯:贵州。职称;中级 学历:中专

上一篇: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护理体会 下一篇:护理干预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