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氨氯地平片降压谷∶峰比值及疗效比较

时间:2022-10-05 05:48:22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通过平行对照,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和氨氯地平片治疗的初发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30例,观察24 h降压疗效,并比较三者降压谷∶峰比值。方法: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以下三组: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 mg,qd),硝苯地平缓释片组(10 mg,bid),氨氯地平片组(5 mg,qd)。治疗8周,每周随访患者,询问症状。治疗前与治疗8周后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计算每种药的降压谷∶峰比值。结果:经过8周治疗,控释片组与氨氯地平片组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0.05),均显著优于缓释片组(P85%),使24 h血压平稳,维持了正常的昼夜变化节律,提高了患者服药顺应性,而且由于血药浓度长期较低,因此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

[关键词]降压谷∶峰比;原发性高血压;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氨氯地平片

[中图分类号]R97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0(b)-034-03

二氢吡啶类(dihydropyridines)钙拮抗剂用于临床已有30余年,此后这类药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得到了充分肯定。早期的钙拮抗剂在药代动力学和治疗方面存在许多缺陷,其中最主要的是每天需多次给药才能维持充分的24 h疗效,药物吸收也不稳定,这些缺陷使其临床效应不易预测[1]。近10余年来,国外药物制剂正朝“三效”(高效、长效、速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的方向发展[2]。由于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服药,为了增加服药顺应性,要求减少服药次数[3],拜新同R、圣通平R、络活喜R正是这方面的代表。本研究目的是通过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技术,比较硝苯地平控释片(Nifedipine GITS,拜新同R)、硝苯地平缓释片(Nifedipine Retard,圣通平R)和氨氯地平片(Amlodipine,络活喜R)治疗轻、中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谷∶峰比值和24 h动态血压疗效。

1 对象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高血压诊断以中国高血压指南为标准。选择门诊初次诊断并开始药物治疗的Ⅰ级和Ⅱ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共90例。坐位舒张压(DBP)90~110 mmHg(1 mmHg=0.133 kPa)和(或)收缩压(SBP)140~180 mmHg,经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剔除继发性高血压、恶性或急进性高血压、纯收缩型高血压。凡有器质性心脏病、血液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精神病或症状性外周血管疾病者,曾对硝苯地平或氨氯地平成分过敏或不能耐受者均被排除。然后随机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30例,简称控释片组)、硝苯地平缓释片组(30例,简称缓释片组)和氨氯地平片组(30例)。

控释片组,男24例,女6例,年龄43~71岁,平均(58.0±9.0)岁;缓释片组,男25例,女5例,年龄43~72岁,平均(57.0±8.0)岁;氨氯地平片组,男25例,女5例,年龄45~68岁,平均(56.0±7.0)岁。各组性别、年龄、病情等均有可比性。

1.2 方法

控释片组服拜新同控释片(德国拜耳公司提供),1次/d,30 mg/次;缓释片组服圣通平片(广东环球大冢公司提供),1次/d,20 mg/次;氨氯地平片组服络活喜片(大连辉瑞公司提供),1次/d,5 mg/次。三组均治疗8周,不设目标血压值,剂量不改变。

从入选之日起每2周随访患者一次(08:00~10:00),询问症状,安静休息5 min后,取坐位,使用台式水银柱血压计测量诊所血压。所有患者在服安慰剂末和治疗第8周末分别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使用ABPM Spacelabs 90202型动态血压监测仪,测量间隔白昼和夜间均为20 min。主要观察指标为24 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每小时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夜间(22:00~06:00)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每小时平均心率及24 h心率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动态血压疗效评定标准采用White等[4]提出的ABPM高血压诊断标准进行评价,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根据卫生部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评价。降压谷∶峰比值(T/P)计算方法:①取早晨服药后第2~6小时血压下降的平均值为峰效应值(P);②取服药后第20~24小时血压下降的平均值为谷效应值(T)。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高血压患者用药后,控释片组平均3 d达到平稳降压,有效28例(93.3%)。缓释片组平均6 d达到平稳状态,有效10例(33.3%)。氨氯地平片组在用药2周后才出现降压作用,有效21例(70.0%)。

2.2 动态血压疗效与降压谷∶峰比值

经8周治疗后,24 h动态血压与安慰剂治疗相比,控释片组有效23例(76.7%);缓释片组有效8例(26.7%);氨氯地平片组有效20例(66.7%)。控释片组与氨氯地平片组有效率相似(P>0.05),均显著优于缓释片组(P0.05),而缓释片组心率有所增快(P

控释片组降压谷∶峰比值最高,SBP与DBP分别为91.1%与86.3%;缓释片组降压谷∶峰比值最低,SBP与DBP分别为28.7%与23.4%;氨氯地平片组降压谷∶峰比值居中,SBP与DBP分别为68.8%与65.7%。

2.3 不良反应

各组治疗前后血脂、血糖、肝肾功能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见表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踝部水肿、潮红、头痛、疲乏、心悸等。控释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缓释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氨氯地平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控释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氨氯地平片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缓释片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高血压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对高血压的有效控制可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降低[5]。大量的文献报道,高血压和心肌缺血疾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凌晨0:00~6:00是发生上述事件最少的时间,6:00以后逐渐增多,高峰时间是7:00~10:00,日间的另一个高峰时间是16:00~20:00。根据这种昼夜变化的特点,要求治疗的药物作用持久,并能在心血管事件高峰时间发挥效应,防止事件发生[2]。另有研究报道,在平均血压一定时,24 h血压变动越大,重要器官受到损害的发生率就越高,程度也越重[6]。如果减少最高血药浓度与最低血药浓度间差异,就可以避免最高血药浓度所致的毒副作用,又能保持在有效浓度之内以维持疗效。上述研究结果是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为此,1988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心肾药物委员会提出一项评价抗高血压药物效应的临床指标:降压谷∶峰比值(trough∶peak into),即降压药物前一剂量作用终末,下一剂量使用前血压降低值(谷)与药物峰作用测得血压降低值(峰)的比值(均需要安慰剂校正),以百分数表示。FDA建议,一种抗高血压药物应在其谷效应时保持其大部分的峰效应,药物的谷效应应至少保留峰效应的50%~60%。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三种药物治疗轻、中型原发性高血压24 h降压疗效、降压谷∶峰比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试验结果表明硝苯地平控释片与氨氯地平片降压疗效显著,显著优于硝苯地平缓释片组。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谷∶峰比值高达85%以上,并维持了正常的昼夜变化规律,优于氨氯地平片的65.7%和硝苯地平缓释片的21.4%。说明此药在两次使用间期(24 h)一直保持平缓的降压效应,另一方面也提示药物的降压效应在此之后一般还可有效地保持。这对保护高血压患者的靶器官,减少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有重要意义。

缓释剂型是按一级速率释放药物,释放量先多(有时可能超过理想的血药浓度范围),随后为非恒率释放。一般缓释剂型在一次服药后16~18 h已低于有效血药浓度范围,致降压谷∶峰比值偏低,故需要增加每天服用次数。钙拮抗剂长作用药代学的代表药物是氨氯地平片,此药起效缓慢,服药10~14 d后才出现降压效果,降压疗效确切,降压谷∶峰比值较高(65.7%),半衰期长(>45 h)。而控释剂型是按零级速率释放的药物,即口服后药物是在全胃肠系统按时按量主动平缓释放,达到治疗所需的血药浓度范围。硝苯地平控释片服用后0.5 h起效,2 h达高峰,疗效平稳并超过24 h,降压谷∶峰比值高达85%以上,优于其他钙离子拮抗剂。

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控释片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另外两组。这可能是因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独特的激光控释技术使其持久、缓慢、平稳地释放硝苯地平,且该释放速度不会激活交感神经或增加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又因为血药浓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故超过药效浓度所致的副作用得到减少。硝苯地平缓释片的释放效果没有硝苯地平控释片平稳、持久,故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多(P40 h),这导致负性作用持续存在,影响睡眠并出现相关的症状,包括疲倦、乏力、嗜睡。在本研究中氨氯地平片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硝苯地平片,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可能由于本研究试验例数有限(各30例)。为了增大可比性,需加大试验例数继续观察。

总之,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具有血管选择性的特点[7],治疗高血压疗效确切。而药物的疗效维持24 h并使血压在24 h内得到充分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对控制高血压及防止心肌缺血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硝苯地平控释片采用独特的激光控释技术,每日一次服药,疗效显著且平缓,降压谷∶峰比值高,毒副作用更少,增加了患者服药顺应性,并能更好地改善生活质量,综合疗效优于其他钙离子拮抗剂。因此开发新的降压药或采用新技术,以达到24 h平稳降压对高血压的长期治疗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Abernethy DR,Schwartz JB.Pharmacokinetics of calcium antagonists under development[J].Clin Pharmacokinet,1988,15(1):1-14.

[2]张泽灵.心脏内科主治医生400问[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65-66.

[3]Cramer JA,Mattson RH,Prevey ML,et al.How often is medication taken as prescribed?[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1989,261:3273-3277.

[4]White WB,Morga NJ.Usefulness of ambulatory monitoring of blood pressure in antihypertension in assessing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J].Am J Cardiol,1989,63:94.

[5]Kannel WB,Stokes J.Hypertension as a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M]. Epidemiology of Hypertension. Publisher:Elsevier Science .1985.

[6]Parati G,Pomidossi G,Albini F,et al.Relationship of 24-hour blood pressure mean and variability to severity of target organ damage in hypertension[J].J Hypertens, 1987,5: 93-98.

[7]Henry parative pharmacology of calcium antagonists nifedipine,verapamil and diltiazem[J].Am J Cardiol,1980,46:1047-1058.

(收稿日期:2007-08-07)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血液净化对维持性透析患者血磷清除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