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调查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时间:2022-10-05 05:10:26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调查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摘要: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因体内缺乏铁而减少血红蛋白合成所致,临床上以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减少、铁剂治疗有效为主要特点[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小儿最为常见的一种贫血,婴幼儿是该病发病率最高的群体,极大程度地影响小儿的健康。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2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68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对其患病原因作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相关的预防措施,现将其报道如下。

关键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分析;预防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2月~2013年7月收治的118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儿,其中男44例,女24例,年龄分布:24例1~4个月,48例4个月~1周岁,32例1~2周岁,14例2~6周岁。入选患者依从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签署相关的协议,自愿接受治疗并参与本次研究。

1.2 诊断标准 118例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所规定的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标准[2],轻度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为90~110g/L;中度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为60~90g/L;重度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30~60g/L;极重度贫血患儿的血红蛋白

1.3 病因分析 调查118例患儿病因结果可知,早产双胎、人工喂养、偏食占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比重较大,见表1。

2 结果

据调查分析,本研究中的77例轻度贫血患儿绝大多数均因饮食不当所致病,为此,给予他们纠正饮食治疗的同时,并给予适宜的铁剂治疗。治疗1个月后,行血常规检查,77例患儿有63例的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水平,治愈率为81.82%,余下14例患儿继续治疗3个月后,行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均得以恢复正常水平。对中度贫血患儿首先给予原发病治疗,注意营养和休息,待病情好转后,1个月行血常规检查,37例中度贫血患儿有13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35.14%,其余24例继续治疗3个月后,15例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治愈率为62.50%。

3 讨论

3.1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原因 ①先天储铁不足:孕妇严重缺铁、双胎、胎儿失血等均可能导致患儿先天先天储铁不足。②后天铁摄入不足:由于牛乳、人乳、谷物中含铁量较少,若不适当增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极易出现缺铁性贫血,这也是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③铁需求量的供给不足:由于婴幼儿的成长发育较为快速,自身对铁的需求量随着快速成长也不断增多,如果铁需求量供给不足,就极易导致婴幼儿严重缺铁,继而引发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3]。④铁丢失量过多:肠息肉、肠出血(对牛奶过敏引发的肠出血)等慢性失血性疾病可能导致小儿缺铁。⑤铁吸收功能遭受阻碍:如果婴幼儿的食物搭配不够合理,或者其肠黏膜出现异常现象,均可能降低机体对铁的吸收功能。

3.2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措施

3.2.1 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应从其母亲的孕期开始,尤其是妊娠后4个月,以此保证胎儿能够从母体内获得充足的储存铁。另外,据本研究调查118例患儿病因结果可知,偏食占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病因比重较大,为此,预防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还应最大限度地矫正小儿的不良饮食习惯,虽然此方法难度较大,见效也较慢,但它却是纠正小儿铁缺乏的根本性措施,家长务必要从饮食理念、饮食行为、饮食态度等方面改变小儿的不良习惯,并要求其长期保持,以此逐步地养成其良好的饮食习惯。

3.2.2 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重点预防:足月儿的重点预防最迟应从4个月后进行1mg/d的补铁,低体重儿或者早产儿的重点预防最迟应从2个月后进行2mg/d的补铁。由于牛乳和母乳的含铁量较小,4~6个月的小儿应根据其自身情况,适当地添加一些如蛋黄、肝泥、瘦肉等含铁量丰富的食物,若添加延迟或者种类不合理,则极易引发小儿发生营养性缺铁性贫血[4]。

3.2.3 未进行母乳喂养(或者部分母乳喂养)的婴儿,应选择强化性质的配制奶(米)粉,偏食及未添加辅食的婴幼儿,极易导致机体同时缺乏其他微量元素,比如锌。为此,应根据小儿的化验结果,若发现缺锌,应进行及时补锌处理,如此也可降低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

3.2.4 若小儿患有肠道疾病,则极易阻碍其对铁的吸收,严重者不但可能引发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还可能导致体内缺乏含铁酶类,进而影响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加重自身的贫血病情[5]。所以,务必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小儿患上肠道疾病,以此降低小儿患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疾病的概率。

3.2.5 大量医学资料证实,铁在食物中多以血红素铁或非血红素铁存在,其中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动物性的食物,能够直接被机体的肠黏膜以20%以上的吸收率所吸收,并能够补充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非血红素铁主要来源于植物性的食物,常以"二价铁"形式被吸收,由于维生素C能够帮助"三价铁"还原成"二价铁",小儿应该多食用水果和蔬菜,以此有助于机体吸收非血红素铁。

3.2.6 在药物治疗方面,小剂量的铁剂不仅能够增加机体的铁储备水平,纠正小儿贫血症状,而且隔日口服小剂量的铁剂对机体胃肠道的刺激比较小,毒副作用也较弱,小儿更易接受,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玉杰,李红霞,张韵等.固原地区202例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8):2967-2969.

[2] 苗春巍.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调查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9):5404-5404.

[3] 施巧玲,唐海生.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21):1137-1138. [4] 施巧玲,唐海生.婴儿期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1,40(11):1137-1138.

[5] 李凤琴.海岛地区小儿贫血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7(6):1105. 编辑/许言

上一篇: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发病原因及防治 下一篇: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与开放性手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