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时间:2022-10-05 04:55:33

摘 要:幸福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包容范围甚广、变化性极强的范畴。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

关键字: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时代价值;快乐幸福观;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多维度的幸福观。需要是追求幸福的驱动力,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劳动和创造是幸福的源泉,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核心,奉献是追求幸福的终极归宿。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具有不同的幸福观。

一、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科学内涵

1.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统一

马克思认为:幸福在本质上是物质和精神相统一的。人不仅有社会性,也有精神性。马克思主义充分肯定人的需要,不仅仅是指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自然需要,还包括满足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社会需要和精神需要。人的自然需要主要指人的生理需要,如吃、穿、住等;人的社会需要包括人的政治的、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再有一点就是人的理想,理想作为人的需要,也是精神生活的核心。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就等于是废物,理想和目标越崇高,精神领域就会越宽广。如果一个社会只有丰富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很贫乏,那么,这个社会就会因为无法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而难以维持和巩固。

2.享受与劳动的统一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从事生产劳动,人们通过劳动体现人的社会性。劳动是人的根本的生存方式,劳动过程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展开的过程。人是自由自觉的劳动者,从事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的最本质的需要。人的需要不仅指向能够满足其需要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条件,而且指向生产这些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劳动本身。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通过劳动改变世界以适应自身的需要,劳动是幸福的源泉。人们不仅通过劳动创造适合需要的对象物,从而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通过劳动产生新的需要,引起新的需求,创造新的幸福。

3.个人幸福与社会幸福的统一

人的存在与发展和社会的存在与发展相互依存,人的幸福丰富着社会的幸福。人类分为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则是最根本的属性,这就决定了人与社会关系的相互影响,当然,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幸福紧紧相连。每个人都是这个社会中的一员,都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当中,我们可以去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个人幸福,但也要注意个人和社会是相互制约的,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应该注意社会利益,我们只有生活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中,才能真正实现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相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当代价值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认为生命是幸福的载体,需求是幸福的动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幸福的内容;劳动实践是幸福的源泉;自我实现和无私奉献是幸福的终极归宿。

1.理论中的幸福观

我们脑海中构建的理论幸福观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常新的概念,就像人生的奋斗目标、现实生活以及理想联系是最为密切的道德范畴一样,一直是伦理学界探讨的主要问题。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未来社会全面发展的、面向现实世界的幸福观。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指导着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更为重要的是为我们如何超越自我,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2.理想中的幸福观

人类生存永恒的美好追求就是幸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追求和向往的幸福是: 爱人是与你相伴一生的人。如果你的爱人与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你就会拥有和谐的家庭,而和谐的家庭才是你停泊的港湾。当你外出时,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有人牵挂着你;当你回到家里,有人嘘寒问暖,疲惫的身心在这儿得到修整。有的人认为活着就是幸福,幸福的感觉是需要不断地回味的,我们在回味幸福的时候延长了幸福;我们在回味幸福的时候,也真正地懂得珍惜;幸福是一种感受,幸福是一种愉快,幸福一种自由,幸福是一种和谐。我认为幸福是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位深爱你的人,一帮可信赖的朋友。

三、科学区分和批判错误的幸福观

1.错误的幸福观

1.1享乐主义幸福观

享乐主义是一种主张人生目的在于追求快乐,人生的最高目的和全部意义就是追求和满足个人的生活享受。它以追求个人享受和幸福作为唯一的生活内容,从不履行个人对社会的义务。它以牺牲大多数人的幸福和快乐作为享乐的代价,它是私有制的必然产物,是为了满足极少数剥削阶级追求享乐,奢望无度的欲望而产生的,是剥削阶级生活的全部目的和全部生活内容。

1.2拜金主义幸福观

所谓拜金主义幸福观,就是盲目崇拜金钱、把金钱价值看作最高价值、一切价值都要服从于金钱价值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经济的腾飞,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人为了追求利益最高化,满足个人的某种私欲,在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生蔓延扩张;假冒伪劣、欺诈行为成为社会公害;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腐朽文化和消极书刊屡禁不止;腐败现象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存在。

1.3功利主义幸福观

功利主义主要思想是趋利避害。功利主义在现代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下愈演愈烈, 它以经济增加以及事业成功为鹄的。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后, 对等级特权的追求逐渐转化为对金钱的追求, 形成了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商业社会规则, 金钱成了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价值尺度, 高科技发展制造出大量奢侈品, 更加刺激了人们的金钱欲和权力欲, 对金钱数量的追求几乎变成现实生活的全部意义。

2.树立科学的幸福观

要科学区分纷繁复杂的幸福观,坚决批判错误的幸福观,坚决反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全面树立科学的幸福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投身社会建设,在实践中去体验马克思幸福观的意蕴,去了解人民的疾苦和人民的需要,积极为创造社会财富而努力,以他人的幸福、以社会的福祉为目标,作出我们更多的努力。马克思幸福观已经被证明是科学的幸福观,我们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先锋模范事迹和精神,弘扬新时期的抗震救灾精神、奥运精神和世博精神,始终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在实践中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区分、批判和抵制错误的幸福观,牢固树立科学的幸福观。

四、结语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当今世界最科学、最进步的幸福观,它开创了人类幸福哲学史的新纪元,是人类历史上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并为之服务的最系统、最完备的幸福观理论,是世界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走向解放,实现共同幸福的思想理论武器。中国人民在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的基础上,正在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奋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征程中,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实现共同的幸福理想的思想基础。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主导地位,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民共同幸福而奋斗。

参考文献 :

[1] 赵子琴,邓立.分析马克思的幸福观及其理论实践价值[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9,(2).

[2] 张修红.论幸福观照下的和谐社会[J]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009,(12).

[3] 陈璐.对幸福问题的哲学思考[D].新疆大学,2010

[4] 李艳艳.马克思恩格斯的幸福观及其当代意义[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

[5] 徐丽丹.解读马克思主义幸福观[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

作者简介:江曼(1987- )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现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政院哲学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日本环境公害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下一篇:湖北省产业组织创新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