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首创精神的团委

时间:2022-10-05 04:41:56

如果你在哈尔滨之夏来到南岗区荣市街道,会发现有的姑娘或小伙子,推着写有“荣市公社团委冷饮店”字样的冰棍箱在叫卖冰棍。怎么共青团办冷饮店?有的说:“青年团是抓政治工作的,办企事业是不务正业!”但群众赞扬说:“青年团办了实事,这回不是说空话了。”

荣市公社团委(哈尔滨市街道称公社)办的厂店到底怎么样?是怎么办起来的?团委的同志告诉我们:兴办厂店是从今年七月解决待业青年就业开始的,半年来已经办起了冷饮、照像、茶店、水果摊和誊写社、照像器材、光学仪器修理部,安置了五十八名待业青年就业。随着厂店的扩大,还将安排更多的待业青年。就业青年每月工资三十至四十元,另外还有奖金。目前团办企业已积累九千多元。团委的同志说,现在团的活动有了吸引力,组织有了号召力。

失败中的启示

团组织办厂店这条路是逼出来的。

荣市街道原有二百多名待业青年,闲散在社会上,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

哪里有青年,哪里就应有团的工作。于是,团委决心组织待业青年进行学习,加强教育。但团委召开第一次待业青年会,只来了几个人。经过走访动员,做家长们的工作,二百多名待业青年总算都来参加学习了。为了把学习搞好,每次活动都周密研究,精选文章,找口才最好的团员来朗读。但活动越多,人来得越少,没活动多久,就剩下了几个团干部。

为什么这些活动不能吸引青年?团委的同志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有的家长说:“孩子没活干,学啥?!”有的待业青年说:“除了学习就是义务劳动,你们真是饱汉不知饿汉饥,我们都二十多岁了还没有工作,哪有心思学习,念报纸也能当饭吃?!”

团干部从这些尖锐的批评中悟出个道理:要教育待业青年,首先要把他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而待业青年当前最大的要求是就业,不在这个问题上实实在在地出力,光搞空洞的政治说教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动脑筋,想办法,提出由团委来办集体企事业,为国家承担困难,直接安置待业青年,团干部也可以在实践中学会搞经济管理。

艰苦奋斗创业

团委办厂店,一无资金,二无经验,怎么办?有的同志提出,团委办企业“文件没写过,报纸没登过,领导没说过,到底对不对”?团委的同志一不等,二不靠,三不伸手向上要,在党委的支持下,大胆实践。团干部亲自动手,依靠待业青年,先从卖冰棍办起。没有资金大家凑,团干部郭连柱主动拿出三十元钱做太阳伞;没有布票,团委委员王新玲主动献布票;没有冰棍箱子,待业青年就你凑一块板,他凑一把钉,七拼八凑,利用三个晚上,钉了三个简易冰棍箱,开张营业,办起了冷饮店。

开始卖冰棍,青年们不好意思吆喝,见到熟人就躲开,团干部就做思想工作,使大家认识到:喊,不仅是推销的需要,也是为人民服务的需要;你不喊,人家怎么知道你是卖冰棍?团干部带头喊,青年们很快就跟着吆喝开了。有一次碰上阴雨天,冷饮店有两千根冰棍卖不出去,团干部就带头并发动其他工作岗位上的青年到火车站去卖,一直到深夜两点多钟。由于大家用心经营,一个多月时间,卖冰棍就积累两千多元。在这个基础上扩大再生产,又办其他厂店。

团委办企事业,待业青年家长支持,青年高兴,团干部愿干。但也有风言风语,有人说:“共青团是做思想工作的,办什么企事业!”甚至要团委把冰棍箱上“团委”两个字抠掉。个别团干部也怕说是“性”“另搞一套”。于是团委联系实际进行了学习讨论,大家认为,团委办点企事业,为国家承担了困难,有利于国家,有利于青年,这绝不是“性”,而是为党和人民谋利益的积极性,只要对国家对青年有好处,这一套我们就要干。方向明了,团干部办厂店的劲头更大。他们又发动待业青年利用业余时间盖了一座十八平方米的新房子,把一个十几年没用的地下室打扫干净做暗室,办起了摄影部。其他厂店也都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办了起来。最近还根据青年的要求,办了自负盈亏的文化补习班。

现在荣市公社团委办的厂、店、社,除业务上接受工商系统对口领导外,团委加强了管理,建立了劳动管理委员会,由团委副书记任负责人,经常召开例会,协调各方面工作,制定了奖金、考勤、卫生等切实可行的制度,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严格实行按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尝到了甜头

荣市公社团委办厂、店、社,越办越有劲,他们高兴地谈到城镇街道团委办企事业有四点好处:

一、团组织为青年办了实事,吸引了广大青年。原来待业青年的安置,只有通过劳动服务公司,现在团委可以直接安排一部分到自己办的企业,改变了人们认为团委“只说空话,不办实事”的看法。由于团委办的企业经营好收入高,有发展前途,许多青年都要求到团委办的厂店来,因此,团组织的威信陡然提高。

二、团组织真正发挥了团结教育青年的核心作用。团委在兴办厂店中,加强对待业青年的就业训练,参与待业青年的安置分配;同时结合青年在工作中暴露的思想进行教育,很有成效。例如,有的青年没工作想工作,有了工作挑工作。针对这种思想,开展“服务工作和四化是什么关系”的专题讨论,使大家认识到建设四化的工作没有贵贱之分,行行都是为人民服务。现在团委搞的活动,有些做临时工的青年,宁肯不去挣钱也要参加,还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义务劳动。过去很多学生毕业后,团的关系信揣在兜里,现在主动往街道团委转。大部分青年要求入团,许多青年说:“呆在家里没意思,离开团组织想得慌。”

三、解决了团组织一部分活动经费。团委过去搞活动,经费太少,只得四处“求爷爷,告奶奶”。现在办起了自己的企业,可以从中拿出一点资金开展活动。去年八月份在松花江上的太阳岛搞了一次待业青年夏令营,费用全部从团委企业积累中支出。团干部说:“以前搞活动,向上伸手要钱,现在可不受那个难了。”

四、团干部在实践中学会了管理经济。有的团干部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他们在艰苦的创业中,学会了勤俭办事业。在处理供、产、销的关系中,学会了管理、组织生产,为国家和企业培养着管理人材。

荣市公社团委的同志说;“团委办企事业,青年受益,团干高兴,群众欢迎,把政治思想工作和经济工作结合了起来,使共青团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了。”

上一篇:攻克癌症难在那里? 下一篇:首都国际机场巡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