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教育院校与任职教育院校的师生关系对比

时间:2022-10-05 04:38:05

学历教育院校与任职教育院校的师生关系对比

【摘要】军事院校在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的转变过程中,院校的培训对象和培训任务有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一变化任职教育中师生角色需要重新定位,结合军校的实际情况,对军校师生关系进行了调查,以期对军校学历教育下的师生关系的现状作全面了解,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来满足任职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任职教育;学历教育;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1-129-01

军校任职教育则是指“军官(士官)”在完成高等或中等学历教育的基础上,为适应岗位需要而进行的进修、培训或高学位教育。与学历教育相比,任职教育的培训层次和类型更加多样化。这意味着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下的各种教育教学制度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教学与研究发展的需要,而这其中师生关系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

学历教育中,多为“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在管理上表现为“以教员为中心”的专制型的师生关系,教员为主角,学员为配角。教员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员成绩的评判者。在教学上,教员是主动者、支配者,而学员是被动者、服从者。学历教育中,教员比学员具有明显的优势。在知识上,教员是知之较多者,学员为知之较少者;在智力上,教员是较发达者,学员为较不发达者;在社会经验上,教员是较丰富者,学员则是欠丰富者。时而久之,就形成了权威型的师生关系,教员是高高在上的主动传授者,而学员则处在被动的接受者的地位。

一、实施民主教学,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

教员在课堂上要以学员为主体,增强民主意识,加强与学员的交流互动,针对学员的心理状态和特点、学习基础、个性和爱好等,重视激发和引导学员独立思考、学会运用知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员要坚持问题引导的教学指导原则,提出问题之后,给学员留出思考的空间,让学员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中自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得出答案。要采用民主气氛浓郁的讨论式教学方式,让学员置身于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再感到学习会带来压力,而是一种享受。在教学中要给学员创造自由、和谐的发展空间,让学员能够投入学习、学会学习、主宰学习,从而达到“课止意未尽”的意境,促使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培养其勤于思考、用于实践的精神。

二、提高思想认识,更新教育观念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观念的转变才能带动其他方面的转变。与学历教育主要进行基础教育不同,任职教育主要是以岗位教育为主,通过强化岗位教学使学员具备较强的岗位任职能力,因而它与学历教育侧重知识的传授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教员角色转换首先必须着眼于熟悉承担本职工作,履行岗位职责的客观要求,提高对于任职教育的理论认识。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深化对岗位和职业教育特点的认识。进一步突出军事教育的特殊性,遵循军事规律和战争规律等军事任职教育的特殊性原则,突出人才培养的军事职业指向性,坚持“面向部队、面向战场、面向打赢”的“三个面向”办学宗旨,以岗位任职位向导,明确院校发展方向和定位,努力培养符合任职岗位需要的合格军事人才。

三、强化军人意识,提高军事素质

军事素质优良,是一名合格军人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作为实施岗位任职教育的主体,院校教员军事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和影响培养对象的未来。与部队干部相比,院校教员的军事素质相对较弱。在军容风纪、形象作风、意志品质、使命意识、奉献精神、等级观念等方面,与任职教育环境下对教育主题的素质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教员应注重从自我做起,培养学员的教学民主意识,培养师生高度的教学自觉行为。部队严明的纪律和军校严格的规章制度为学员日常言行的管理,教学秩序的正规,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学院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提供了强有力的重要保证。教员必须以此为基础,配合相关教学管理单位,做好传授“理”的工作。要根据学员的年龄、心理特点,通过创设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摆事实讲道理,使学员自觉接受纪律约束,增强纪律观念,达到师生彼此的理解认同。这不仅有助于弘扬学生的个性,强化学员的自主理性,更有助于使师生以更加自觉的姿态参与教学,使教学相长,达到一个理想境界。

四、亦师亦友,以情为纽带,架起师生情感互融的桥梁。

因为任职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完成高等或中等学历教育的军官或士官,在军校教育中,师生之间既存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师长关系,又存在师生个体之间在教育和交往中的普通战友关系。师生间师友关系的建立,情感的沟通,不仅是发扬我军政治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保证教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教员只有爱学员才能授其知,学员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之间情感共鸣,首先要靠互相尊重,教员要把学员既当作普通一兵来看待,又要当作一名未来的干部、骨干来看待,要理解学院感情,对他们的真情实感的表露,给予尊重,学员才会愿意与教员进行感情交流,接受其教育;其次,要相互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说,信任也是一种教员力量,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积极要求上进。教员对学员的尊重与信任,还可以焕发和培植学员内心的自信意识和成才愿望,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内涵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以教师与学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诚信的基础上建立的。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自由的“教”和学生自由的“学”,最终实现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

上一篇:论有效教学的策略 下一篇:三线白酒凭啥出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