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启迪智慧

时间:2022-10-05 04:31:53

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启迪智慧

如果说,语文阅读课堂的天空绚丽无比,那么,课外阅读就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星。课外阅读是相对于教科书学习而言的读书活动,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要借助于这个“风”和“帆”。在课外阅读指导中,要以学生发展为目的,让学生和谐发展。

我们一线的广大教师,应该扎实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训练,让课外阅读,撑起课堂教学的另外一片天。

一、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书目

苏霍姆林斯基自从事学校工作的第一天起,就为精心选择读物而操心。因为有成千上万的书籍,它们中有一些是平淡无奇之作,甚至还有一些是不适合学生阅读的。为此,苏霍姆林斯基编订了一个“童年阅读书目”,包括每一个学生在小学期间应当阅读的250本书。在向学生建议读什么样的书时,教师要研究他们的兴趣、志向和才能,应以学生的年龄、心理接受程度为前提。苏霍姆林斯基将帕夫雷什中学的十个年级分为三个学段:低年级(一至四年级)、中年级(五至七年级)、高年级(八至十年级)。他为低年级提供的大多是故事、童话、诗歌、寓言、神话,为中年级提供的大多数是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籍,为高年级推荐的则主要是文化格调较高的书籍。而我们现在正在推行的儿童阶梯阅读中,新教育实验为我们的儿童挑选了大量的经典国内外童书,如反映诚实和成长的《木偶奇遇记》,体现长大、游戏、信念的《彼得.潘》,在自由与出名之间选择的《时代广场的蟋蟀》,反映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友谊的《夏洛的网》等,高子阳老师多次强调小学生需要大量的阅读量来丰富自己的贫乏的童年生活。

二、授予学生课外阅读的技巧

首先,快速而用心地阅读。这种阅读,要求学生“通过目视和心想去领会句子的一部分或不长的整个句子,眼光离得开书本,口头说得出记住了的东西,同时还进行思考——不仅思考所读的内容,而且思考跟所读材料有关的情景、形象、观念、事实和现象。”

其次,做读书笔记。提纲式——写提纲能训练思考的能力,即阅读科学著作时把主要的、关键的、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罗列出来,建立起所学内容的逻辑“骨架”;摘抄式——把书籍、报纸、杂志中与自己的学习内容有关的材料抄下来,把有意思的词汇或不懂的词、喜欢的短语和各种句子等摘抄下来;心得式——在书的页边上写下一些有关的批语,好像在跟作者进行争论。这些方法可根据读物的特点和学生的喜好单一或者综合地使用,目的是用来记录那些一闪即逝的思想。

三、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评价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要注意课外阅读评价的教育性与评价指标。他说:“评价里包含着刺激,应当使儿童在这种刺激的影响下确立一种要学好而不要学坏的意向。”评价是教师手里的一种教育工具,它应当激发儿童的学习愿望并帮助形成这种愿望,而不是对于不愿学习者的一种惩罚。课外阅读评价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综合能力的实现程度,而且还是为了完善指导计划,改善学生的学习条件,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过多的评价会降低它的教育价值。为了学生积极、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课外阅读评价的指标体系: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能够在书中找到有关问题的材料;能够流畅地、有表情地、有理解地阅读;能够区分所读内容逻辑上完整的各部分,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性;能够在阅读过程中对所读的东西进行初步的逻辑分析;会思考,通过类比、比较、对比找出不懂的东西,提出疑问;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会写作文。这七项指标涉及到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过程和结果,也涉及到学生课外阅读中收集信息、筛选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所以,课堂教学,应该只是一个程序。一个学习普遍知识的和普遍适用的方法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发挥出他的辐射功能。四十分钟的课,是前期接触性阅读以后的一次温故,也是后续阅读的一个开始。课前,学生可能对知识有所了解。课堂上,他们掌握了必需的知识,锻炼了表达的能力,获得了一定的方法,懂得了鉴赏,养成了思考的习惯。但更要的是让他们通过课堂的学习,在课后,欣欣然于继续深入探究,进行阅读与思考。给学生带来可持续的阅读的动力,这种大语文观的教学,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

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寻隐者不遇》,有一位老师强调,中国文人总有一种“不遇”的情结,常常把“不遇”后的感受写在诗中,并举出了许多例子,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碰到很多“不遇”的情形,但凭着个人不同的经历与心境,必定能在“不遇”中遇到各自的“美丽”。然后发下了一些“不遇”情结的诗文,供学生继续品读。有的老师在学习《把我的心脏带会祖国》后,拓展有关爱国的的成语和名人名言。学完《黄山奇松》以后,出示了一些描写黄山独特风光的文章,供学生迁移阅读。年级高一点,比如学完《变色龙》,推荐阅读《少儿百科知识(动物篇)》,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学生对杜甫的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研究其杜甫来。

不但如此,教师还可以发自己的创造性,借助与课文类似的内容,通过主题阅读的的形式,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地进行整合。这样将阅读教学延伸到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等多个领域,进一步体现了教材使用的整合功能。总之,语文课堂,还必须给孩子们留下点什么,一首诗,一本书,一种精神,一份乐趣,一个继续学习的动力等等。为了弥补课堂必定存在的不足,在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时侯,要让学生看到可以持续阅读的痕迹。当然,教有常法,教无定法,妙在得法。教育没有普遍适用的规律,教育从来都是这个教师——这个班级——这个学生的一对一。

但愿每一位老师都能与学生心心相印,通过课堂来培养能力,函育思想,启迪智慧,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完整的课堂生活。

【作者单位:连云港师专一附小教育集团龙河校区 江苏】

上一篇:科学素养培养之我见 下一篇:长善救失等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