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时间:2022-10-05 04:14:44

浅析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D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5-0155-01

摘要: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改革攻坚的一个主要领域,对当前社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基本要求, 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为目标,在更高程度上推进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走过了30年的历程,已取得显著的成效。当前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政府管理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任务发生的深刻变化,这也为我国的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关键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界定

1.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定义。

行政管理体制指的是在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行政机关为了能够更好地推行其政务和实现自身发展而建立的权责体系、组织机构体系、运行机制和法规制度的总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先后经历了五次大规模的政府机构改革,从而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建立,为当前社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强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首先,政府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在当前国家行政体制运行的过程中,如果国家解决不好机构人员的膨胀问题,以及国家干部终身制的问题,国家的财政就没有能力提高公职人员的工资水平。我们知道,提高工资水平是一个随着经济增长和人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政府应该积极加强自身问题的处理,因为如果干部终身制和政府机构膨胀问题解决不好,政府的财政困难问题就很难解决好。

其次,是应对当前政府公职人员腐败问题的主要基础。以前打击腐败,主要精力是集中在了经济领域,而现在腐败问题已经发展到了经济领域和政府的人事部门。存在着政府人员挪用贪污、行贿受贿等问题。还有的公职人员消极怠工、渎职滥权。中央加大了对腐败问题的整治,不但没有减少腐败问题,反而使得腐败形式变得更为隐蔽。这些都反映了我国公职人员队伍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职业道德危机和政治信仰缺失问题。

再次,加强政府行政改革,也是中国政府对WTO的承诺。政府增加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和克服所有制歧视,鼓励市场公平竞争,减少政府垄断,放弃数量限制,改行技术门槛限制。中国政府现在要履行对外的承诺,加快公开立法、清理内部行政法规是政府兑现承诺的重要方面,政府机构还应该注重机构改革和服务方式的转变。

二、当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的问题

1.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政府基本职能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具体讲,政府主要负责定规划、定标准、定规则、定政策和加强监管、搞好服务。现在,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还没有到位。政府仍然管了些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事,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还不少,行政许可事项仍然很多,宏观管理“微观化”、“以批代管”等问题。而有些该由政府出面管理的没有管理到位,特别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还比较薄弱。这几年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会自治组织虽然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的,这些机构大多为政府附属物,由政府决定其目标任务、工作方向、机构编制、人员配备、经费保障,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

2.政府部门的行政化倾向严重。

国家要包办一切事业,就要建立一系列相应的事业机构。为了发展各项事业,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设立了相应的事业行政管理部门,并由这些政府部门去分头统管各类事业单位。在这个庞大的事业组织体系中,政府充当着事业操办者或所有者、政府行政管理者、经营者或运行管理者等多种角色,扩大了政府的事业职能范围。国家包办并直接控制事业单位的运营,使政府的事业行政管理机构处于主导地位,而其他各类事业单位则要接受这些国家机关的领导,变成政府部门的附属物,从而造成政府机构与行政单位的一体化。

3.权责脱节问题比较突出。

权责配置不合理,有权无责,有责无权,责权不匹配。过于集中与过于分散并存,决策、执行、监督职能配置不科学。同时,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绩效考评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现在政府的管理方法,仍很大程度上遗留有计划经济年代的痕迹。审批项目过多,办事程序繁琐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各个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具体,行政权力分解过细,事无巨细,谁都管谁都决定不了,形成公文旅行。在一个税务分局“纳税人前来办事或打来电话一句‘人不在’、‘我不管’就给打发了.结果不仅把纳税人的事给耽误了,也使他们从这些话语中感到了税务干部态度冷漠,本来主动纳税的积极性也扰自然减弱了。

三、新时期创新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路径

1.积极建立责任型政府。

责任政府的提法 ,主要是为了按照依法行政的要求 ,强化政府责任。在以往权力高度集中的行政体制下 ,政府权力与责任严重脱节和失衡 ,强调权力配置而忽视追究责任 ,重视行使权力而忽视承担责任 ,注重虚置监督形式而忽视追究责任。现阶段推行依法行政的关键 ,在于强化政府责任 ,使权力和责任挂钩,建立责任政府。为此 ,下一步行政改革应力争取得以下突破:一是赋予权力的同时必须明确责任;二是健全政府责任制度 ,制定落实法定质询、罢免等追究责任的具体程序,创设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易于实施的责任制度;三是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度,并与政府外部评议制度相挂钩;四是加大执法监督的独立性、公开性和民主参与。

2.积极优化政府执政理念。

我国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政府的现实工作实际,不断推动新时期我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首先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民群众为本。当代政府一定要从基本观念创新出发,成为社会服务的提供者。向现代型政府积极转变。科学发展观内在规定了服务性政府的服务主体是各级政府,服务对象是公民、社会和组织,这就要求现代政府的观念创新。同时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塑造政府工作的基本点。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社会系统的整体性要求社会发展的全面性。现代政府坚持全面、协调的发展观,才能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在经济职能方面,政府一方面要建立起一个定位科学的政府,该管则管、不该管则放;一方面要全面履行经济职能。

3.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政府行政管理的过程中,要根据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依法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基本权限,认真处理好中央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相互关系,下放权力,充分调动地方和基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和完善权力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确保公共权力真正为人民、为社会谋福利,坚决克服和打击各种滥用权力、等消极腐败现象;再次,实行党政分开,给予政府更大的自主管理权利,强化各级政府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总之,政府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推进这项改革十分必要且非常紧迫, 但在操作时又会遇到很多困难, 对此应该有足够的认识。我们要审时度势, 精心组织, 大胆创新, 慎重操作, 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走向深入。

参考文献:

[1]高小平.以科学发展观指导转变政府职能[ J].中国行政管理,2005(1)。

[2]张绪刚,朱晓红.试论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及其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J].求实, 2004(11)。

[3]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杨继绳.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分析[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

上一篇:河南民办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 下一篇:地方政府债务特点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