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中后期诗歌的时空感知

时间:2022-10-05 03:58:02

初唐中后期诗歌的时空感知

摘 要:初唐中后期诗歌的时空感知主要当时诗人在与自然以及社会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因自然时间、空间的无限性,人类自身的局限性,而获得的一种感性认知。它包括了对人的自我存在,对生死矛盾,超时空的永恒观念等问题的思考。在大一统帝国的背景下,人与自我、社会、自然的矛盾冲突相当激烈,初唐中后期渐渐萌发了更为广阔的时空感知。

关键词:初唐;时间;空间;感知;宇宙

时空感知是人类在与自然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从不自觉到自觉地去观察自然界的时空变化,“并将自我的生命与无始无终的时间和无边无际的空间相对照”。初唐中后期以来,国势蒸蒸日上,诗人的人生体验不断丰富,他们更加积极地去实现人生理想,深思生命的价值与真谛,甚至有天问式的追寻,在这种不自觉的情况下,有别于前代的宇宙意识在此时悄然勃兴。

一、面对宇宙时空的沉重使命感

一些有强烈社会责任心,力图改革社会风尚的人在面对无垠宇宙时,内心多是沉重的使命感,如具侠客特质的陈子昂,他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展现了他独特的时空感知。首先从时间角度,一“前”一“后”,两个方位词指荒茫的远古和无尽头的未来,二者有相当长的时间跨度。在这无源无涯的时间里,诗人所处的正是实实在在的现在,与过去和未来既相连又相隔。其次是“念天地之悠悠”,在这旷远的背景之下,诗人也像“所有人在永恒无限的宇宙和时空面前,都会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的渺小,短暂,微不足道”。

另外该诗的时空结构是互相交错和相互转化的,“前后”既指时间又指空间,“悠悠”既指天地的广阔,又指时间的无涯。诗人将仕途的孤寂,放置于古今历史之中,显出了天高地迥,悲怆苍凉的意境。如李泽厚先生说:“陈子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满腹牢骚的,一腔愤慨的,但他表现的却是开创者的高蹈胸怀,一种积极进取,得风气先的伟大孤独感”。这代表了初唐一些进取心态支配下的文人志士对时空的感知,在浓烈的生命意识下,他们急切地想要超越现实束缚,实现人生理想。另外,在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中,诗人积极地探索宇宙的无穷变化,如“舒可御宇宙,卷之不盈分。”,“圣人御宇宙,问道泰阶平”。

二、面对宇宙时空的无限无奈感

一些诗人,由于人生境遇坎坷,加之性格影响,面对永恒宇宙时,人生的无常感相当浓烈。如《代悲白头翁》里写的,刘希夷本人也是一位红颜美少年,此诗一语成谶,诗人竟英年早逝。他对时空的感知,更是令我们心折骨惊。诗中,他借洛阳女儿之口道出:“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桃花盛开与转眼凋零,松柏万古长青与桑田变沧海,红颜与鹤发的今昔、盛衰之对比下,生命的有限性无法转圜。诗人面对“时空永恒”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而有限的个体只如沧海一粟,倍增忧思焦虑之感。

另外,作为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以青春少年式的情调对生命长度的思索,表现出无限的感伤。在《行路难》中“人生贵贱无终始,倏忽须臾难久恃,谁家能驻西山日,谁家能堰东流水。”他继承汉魏诗人对生命短暂的认知,以“无终始”、“倏忽”、“须臾”这一串字眼,突出个体生命短促。用“西山日”、“东流水”这两个自然物象来比拟时间不可逆,对于“逝者如斯”,诗人深切体会又只能独自哀怜。如王勃的《滕王阁》中“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诗人也从宇宙的高度,借助自然星辰的变化,表达历史变迁,人生无常的伤感。

三、面对宇宙时空的生命圆融感

面对宇宙时空,张若虚却表达了一种生命圆融感,这在他的《春江花月夜》中有完满的展现。首先,仅《春江花月夜》这个拟古的标题,就是包含时间和空间意象的组合,“春”是四季之首,代表时间,“江”是空间物象,又隐喻时间;花是自然景物,又代表了春季;月有时间与空间的双重含义,夜确指时间,但在夜色笼罩下的所有事物又具有空间的内蕴。诗中时空平行,又有浑然成一的结构形态。

在该诗中,诗人借“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对月抒情,与宇宙平等的对话,获得了对生命圆融的认知。他由眼前这轮孤月神游至永恒之月,纵有永恒之月、有限人生的疑问,但他转瞬即关注无穷已的代代人生,将个体生命的有限转化为全人类生命繁衍生息的无限循环,甚至匹敌了单调乏味只有阴晴圆缺的孤月。这样冲淡平和的体悟反而一扫刘希夷的无奈与伤感,与尼采的“生命永恒轮回”观念如出一辙。

总之,初唐诗延宕了百年,在日渐强劲的国势影响下,诗人们积极地追寻人生的价值,尽管有着重重矛盾,可他们有了更为广阔的胸怀和视野。在反观自身的同时,开始抬头仰望,去探索无垠宇宙的深沉奥秘,这是他们超越魏晋文人的地方。也正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迎来了唐代诗歌的高潮。

参考文献:

[1]张红运.时空诗学[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2] [美]宇文所安著,贾晋华译.初唐诗[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3] 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上一篇:外研版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1)对比分析 下一篇:人生绝唱 骈体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