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校制度下的现代校长

时间:2022-10-05 03:09:20

现代学校制度下的现代校长

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开放与自主是学校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政府放权,学校发展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意味着校长承担更大的责任,面临更大的挑战。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到管理时代。现代学校制度下学校管理需要更强的校长专业化的支撑。当一个好校长必须要知道面临的现实情境与教育发展的趋势。

一、做学校发展战略总设计师,完善现代学校制度的内部框架

学校作为现代学校制度的建设主体,在其内部制度建设上必须要有整体性和系统性。单一的制度建设在初始阶段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够,现代学校制度是学校制度的总和,所以现代学校应该着力构建学校的主干制度作现代学校制度的支撑,在此基础上不断丰富,从而逐步完善学校的制度体系。

一是制定《学校章程》。学校章程是学校针对具体的校情,依据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规律,对办学性质、办学宗旨、发展目标、培养目标、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党的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行政管理、校内申诉及调解、学校决策程序等重大问题做出全面规范而形成的自律性的基本文件。它是校内的“小宪法”,是依法管理学校的总纲。主要明确现代学校应有的领导体制、管理体制、组织架构、权责关系,突出依法治校、法人治理和民主管理理念,这既是现代学校制度文明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内部制度的根本依据。我校目前已经完成学校章程的制定。在制定学校章程的过程中,我们根据时代对学校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发展的定位补充了校务委员会等民主管理的内容,让学校章程更多地具有时代的特色,同时也为即将到来的学校自治提供基本的支撑。

二是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的发展规划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中长期发展目标以及实施途径和方法的整体性构想,是学校构建和谐教育的发展蓝图。发展规划在制定的过程中,第一要有前瞻性。因为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人的地方,这就要求学校的发展基于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来办教育,因此,需要我们有对未来社会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第二要立足学校的实际。发展规划真正体现它的价值要具有可行性,不是空中楼阁。这就需要对学校的发展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基于学校的校情来发展学校才是现实的选择,更是唯物主义的态度。照顾历史的传承,又着眼明天的发展,学校的规划才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寻找平衡,也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

三是制定《学校民主管理制度》。学校民主管理制度是现代学校制度赋予时代使命,也是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内涵,对学校领导责、权、利的授予、转移、监督、制衡等进行制度设计,完善学校民主决策、依法管理、强化监督制衡机制,为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二、做学校文化建设的主创者,提升现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品质

学校以中国传统水文化为依托,努力挖掘其丰富的哲学内涵与博大的文化精髓,构建学校文化。校训――上善若水、校风――海纳百川、教风――润物无声、学风――水滴穿石。学校秉承琅小愉快教育和小主人教育的传统,坚持走内涵发展与特色发展之路,以“传中华文化,育向善之人”为愿景,涵养教育智慧,收获生命快乐,成为琅小教育集团的一支生力军,一所家长和学生向往的学校。在学校文化主线明确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培养目标努力构建校本课程的体系,让文化生根,积极建设开发体现文化特质的校本课程,让文化建设有实实在在的载体,让课程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载体。德行修炼课程、健体健智课程、经典诵读课程、安全法律课程、节能环保课程、国际交流课程、心理建设课程正在汉江逐步实施。学校还创生了水文化艺术节、十岁生日会、毕业典礼、体育文化节、艺术创造节等校本节日,让愉快教育成为每个学生的享受。这样学校文化建设不是浮于表面的摆设,而是学校发展的根脉。

学校文化建设主线的明晰,让学校从众多的学校中亮出了自己的旗帜,这是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鲜明的标识,带有独特的印记,学校才能走上既体现教育发展的普适性,又彰显学校发展个性化的健康发展的路径,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与特色发展奠定基础。

三、做全面教育质量的领导者,完善现代学校组织和文化配套制度

要实现全面质量的管理,必须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并且逐步完善相应的机制。汉江路小学准备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总的设想是用灵动课堂的文化概念逐步解决学习效率的问题。这样的考虑是基于全国教学改革的经验:广东的生本教育的实验、杜郎口旋风、洋思的经验等。概括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落实教学基本理念。我们提出的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是“以学定教,整体优化”。“以学定教”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从学出发(目标)。就是依据学情来确立教学的目标。教师关注学科,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难点和重点,以此确立的教学目标才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教为学服务(设计)。就是以学生的“学”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并根据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因素,调整教学方向、速度和进程。

3.教保障学(时间)。课堂上最直观、最生动、最精彩的活动是学生的学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保证学生充分的学习活动时间。使课堂教学重心由“教”向“学”的转移。

4.学验证教(效果)。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状态与效果),来诊断、分析教师的“教”的水平(包括教材解读、教学设计、教学行为、教学方法),帮助教师树立“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观念,指导教师不断反思、改进教学,追求教学的高效率,努力实现“功在课前、效在课中、乐在课后”的高效、快乐工作理念。

“整体优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学生素质发展的全员性,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性,教学目标实现的整体性。我们力求通过课堂教学的改革真正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理想。

二是师资队伍的打造。学校的明天掌握在教师手中。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狠下工夫。建立个人发展规划,建立成长档案,对青年教师实行全方位地打造,为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基础保证。目前已经完成《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成长规划实施方案》。这样就在制度层面为教师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汉江路小学)

上一篇:实新学校环境文化景观赏析(上) 下一篇:体验式教学法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