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某县肺结核疫情现状调查分析

时间:2022-10-05 02:57:08

云南省某县肺结核疫情现状调查分析

摘要: 本文目的是了解云南省某县2011~2015年肺结核流行现况,为该地区肺结核的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从公共卫生监测系统收集2011~2015年云南省某县肺结核相关资料,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本文结果:某县肺结核病例共8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7.32/10万,2011~2015各年发病率依次为28.78/10万、23.88/10万、29.63/10万、26.29/10万和28.07/10万。病例主要为农民,占病例总数的81.42%;其次为学生,占病例总数的4.45%。本文结论:某县2011~2015年肺结核的发病以20~29岁人群发病最多,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肺结核以农民和学生为重点防治人群。

关键词:肺结核 发病率 描述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R 183.3 文献标识码:A

结核病(Tuberculosis 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可能涉及全身多个器官,以肺结核最为常见[1]。一名涂阳肺结核患者若不及时正确治疗,在一年内周围大约10~15人易受感染。肺结核多见于青壮年,而青壮年是最具生产能力和创造力的年龄段,一旦患肺结核将使其家庭失去收入来源。

云南省是我国肺结核病高负担省份之一。云南省从2005年以来每年报告肺结核病患者数为2~3万,2006年以后都排在云南省省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的第二位[2]。2002~2011年云南省共报告肺结核病例约251 997例,死于肺结核病例约1 135例,年平均报告肺结核发病率约为56.81/10万,年平均报告肺结核死亡率约为0.26/10万,总病死率约为0.45% [3]。云南省保山市某县位于我国的最西南边陲,与缅甸靠近,是中国通向南亚与东南亚非常重要的通道。该县气候宜人,少数民族众多,交通便利,景区景点众多,流动人口较多,近年来旅游业火速发展,研究分析保山市某县结核病的流行分布具有重大意义。

一、 材料与方法

人口数据来源于某县统计局。2011~2015年某县肺结核疫情数据来自于某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系统。本文采取描述性研究,以2011~2015年某县肺结核疫情监测资料为基础,在录入SPSS 20.0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以描述该县五年肺结核的发生情况和流行特征。

二、 结果

(一) 2011~2015年某县肺结核流行趋势

2011~2015年某县共报告肺结核899例,平均发病率为27.32/10万(899/3 290 724)。其中2011年报告185例,发病率为28.78/10万(185/642 798);2012年报告158例,发病率为23.88/10万(158/661 641);2013年报告195例,发病率为29.63/10万(195/658 056);2014年报告174例,发病率为26.29/10万(174/661 926);2015年报告187例,发病率为28.07/10万(187/666302)。见图1。

(二) 年龄分布

该县五年报告的899例肺结核病例中,年龄最小的为9岁,年龄最大的为84岁,平均年龄为(40.59±15.81)岁。病例按10岁为年龄段分组,发病最多的为20~29岁组,发病205例,占22.80%;其次为30~39岁组,发病182例,占20.24%;发病最少的为0~9岁,发病仅1例,占0.11%,详见表1。

(三)职业分布

2011~2015年该县报告的肺结核病例中,农民最多,达732例,占81.42%;离退人员最少,仅16例,占1.78%;其他职业,达42例,占4.67%,详见图2。

三 讨论

(一)该县肺结核发病年龄较轻,青壮年高发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年龄以20~29岁、30~39岁、40~49岁发病人数较多,分别占22.80%、20.24%、18.34%,其他年龄组发病较少。从年龄分布情况看,从10岁开始,肺结核病人随年龄的增加呈上升趋势,20~29岁年龄组达最高,以后逐渐慢慢回落。0~9岁年龄组发病数较少,主要原因可能是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后起到了预防作用有关[4],主要发病群体为20~49岁组,占61.38%,说明该县肺结核发病年龄比较轻,发病高峰在青壮年,与青壮年外出活动较多,流动性较大,接触结核菌感染的机会较多有关[5],提示要重点加强青壮年TB防控工作。

(二) 该县肺结核患者以农民、学生为主

该县2011~2015年肺结核发病的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1.42%,其次为学生占病例总数的4.45%,其他职业发病数相对较低。可能的原因是农民生活环境差、生活压力大、经济水平低、人们预防传染病意识不强、卫生状况不好、家庭营养不良等导致容易感染肺结核。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学校,人口密集、居住拥挤、营养不良、学习压力大、自我保健意识差、免疫功能不稳定等原因可能导致学生易感染患病。有关文献也表明,大多收入低或不稳定、劳动强度较大,身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内源性复燃;再加上拥挤的住房,卫生环境差,流动性大,较易造成外源性感染。从该县职业分布来看,农民与学生应该为重点防护对象。

四、防治策略及措施建议

(一)加强基层医务人员的传染病预控知识培训

全国卫生服务调查资料表明,农民就诊时首选村卫生室。村级医务人员相对素质低,极其缺少结防培训机会、认识不够清楚、能力有限、医疗设施不全等会影响肺结核的发现与诊断。加强基层医务人员传染病培训相关工作,提高管理者的防控意识,加强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扩大并完善卫生报告系统及时报告已发现传染病,及时隔离并治疗传染源,避免疫情暴发。

(二)重点加强农村及学校的卫生健康教育

肺结核是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是可治愈、可预防的疾病。农民及学生是肺结核患病的主要群体,因此,建议相关结防部门,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高度重视农村及学校的肺结核等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卫生健康教育,定期进行相关监测,以便及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早报告患者,以提高肺结核的发现率和降低续发率。

(三)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肺结核防治机制

肺结核的防治是一项艰巨、复杂、严峻、漫长的工作。各级政府及相关卫生部门应高度重视肺结核防治工作,真正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肺结核防治机制,配予充足资金,为结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主要从加强经常性、多形式、多部门合作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改善卫生条件、提高人们自我防范与保健意识、加强人员的培训、对高危人群和高流行地区进行重点检查和定期检查、将肺结核治疗纳入医疗保障、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纳入当地项目管理、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等方面进行努力控制肺结核。

参考文献:

[1] 杨绍基.传染病学[M].第七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10- 213.

[2] 龙治任. DOTS策略下云南省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研究[D]. 昆明:昆明医科大硕士学位论文,2013,8- 8.

[3] 邱玉冰,许琳,李玲.云南省2002- 2011年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J].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中心,2014,41(6):975- 977.

[3] 谢惠安.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8- 19.

[5] 林常勇.海南省三亚市2000- 2009年肺结核疫情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防痨杂志,2010,32(11):769- 771.

上一篇:“双态IT”联想两化融合再思考 下一篇:企业文化与地方民俗文化整合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