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巧搭支架

时间:2022-10-05 02:37:55

如何在小学英语学习中巧搭支架

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从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授逐步过渡到重视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上。可以说,教学质量有了质的变化。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教师教学中对学习支架的搭建不够科学,出现了支架过度和不足的现象,严重影响学习目标的达成。那么,如何使语言支架的搭建适时适量、切合实际(课标、教材、学情),学生学习起来更加扎实有效、心情惬意呢?经过个人实践,发现支架的搭建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架搭在丰富语境处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学习的过程就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只有在课堂上灵活使用课本语境并创设丰富的有意义的语境,大量开展语言实践活动,才能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就是说,语言与语境密不可分。

1.支架搭在丰富课文本身的语境处 以当前新课标教材为例,受课文篇幅所限,文章的语境并不是特别的完善,并没有全部交代故事的前因后果,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不是特别的顺畅。在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搭建相应的图片、音像和语言支架,呈现相对完整、丰富的故事情节。

2.支架搭在丰富与主题相关的语境处 有些时候,课本选取的故事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学生很难建立一定的联系,很难将此运用。此外,单靠课本中提供的几句话,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生活中人际交流的需求的。这些都需要教师搭建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语境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思维,理解具体语境中所传递的信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获得对语言的初步感知。比如,在教学《He can’t see.》时,学生对狗的了解相对较多,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导盲犬、助听犬、救生犬之外,还有牧羊犬、牧牛犬、警犬、枪猎犬、工作犬及宠物狗等。为了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所言且言之有物,教师可以搜集相应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并给出小文本,在支架的辅助下,学生能自然的表达“People can’t…The dogs help them.”,以此感受狗与人类的和谐相处。在此基础上,搭建人类互帮互助的图片语境,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支架搭在整合文本处

上海市英语教研员朱浦老师认为,现代英语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教师可以结合学情对教材进行删减和充实,使之更加完善,也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可以联系前后的学习知识,把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梳理,重新的整合,使其更适合学生实际,更益于学生接受,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和教学效果。比如在复习《Shopping》和《In Class》时,教师就结合两个模块语言知识之间的关联,并结合元旦佳节的庆祝活动进行了整合复习。教师先搭建音像支架,烘托元旦即将来临的喜庆气氛,然后引出主题“元旦购物”,要求学生在三个文本支架的辅助下,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这一节复习课中,学生并没有对知识感到厌倦,相反通过开展与学校生活密切相关的系列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和参与意识。通过文本支架的辅助,学生自然流畅的很好再现了“列清单――讨论物品是否足够――模拟购物”等完整的元旦购物过程,较好地实现了用英语做事情的目的。

三、支架搭在渗透情感处

《英语课程标准》中规定,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在于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正如朱浦老师说的那样,语言是有声的,语言是有形的,语言是有情的,只有情意相融,才能真正体现它的育人价值。教师要借助英语课堂让学生体验情意感受,从而渗透育人思想。教材中的语言很难直接表达这种思想,因此需要教师适时搭建语言支架,以此挖掘教材中显性和隐性的育人价值。比如,在教学《You can play foot ball well.》时,就通过巧妙地搭建不同的语言支架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优缺点,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及他人。课的伊始,搭建音像支架,通过齐唱《I can’t doit》歌曲,渗透正确认识个人能力,要互帮互助思想。课中通过对比Ling ling的图片和语言,鼓励学生凡事都要拥有自信。通过搭建行为支架,学生现场练习catch the ball和control the ball,在活动中学会客观评价他人。课后,搭建写作支架,通过书写“优点卡”,让学生学会赞美自己和他人,用发现的眼睛去寻找身边的美。一节课下来,依托各种支架的搭建,不仅使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顺利达成,更是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支架搭在突破难点处

语音是小学阶段英语学习的难点,单纯的语音学习略显枯燥,也缺乏一定的语境,不利于学生长久的记忆。鉴于此,教师在教授语音时,可以搭建图片和文本支架,通过挑战阅读琅琅上口的韵律诗,将语音知识放在语境中加以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学语音/ei/时,可以搭建文本支架“Make acake,make acake,make acake for Kate.Take aplane,take aplane,take as ameplane for Jane.”再如,教学语音/)i/时,可以搭建文本支架“Point to the boy,point to the toy,the boy and the toy,make some noise.”等。学生在情趣高昂的品读韵律诗的过程中,也慢慢地落实着语音知识,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无论搭建何种语言支架,教师都应该立足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并在学生“现实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架设桥梁,引导其向更高认知水平发展。真正做到“搭得适切,学得实惬”。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滨淮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下一篇:给孩子多一点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