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10-05 01:53:16

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对护理干预应用于胰岛素泵糖尿病治疗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方法 选取该院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并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分成了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采用丹纳泵治疗,实验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 结果 实验组的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胰岛素泵;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11(b)-0151-02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并发症多,给患者及家庭造成了很大困扰。当血糖升高时,极易并发其他疾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故控制患者的血糖上升是治疗该症的关键[1]。胰岛素泵被认为是目前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2]。该院对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均给予了胰岛素泵治疗,并全程对其进行了护理,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观察对象均为于2014年6月―2016年6月在该院行胰岛素泵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方法,将这80例患者分为了两组,分别是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40例。实验组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0~80岁,平均(60.5±4.5)岁;病程1~15年,平均(5.6±2.4)年。对照组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52~82岁,平均(61.5±4.5)岁;病程2~15年,平均(5.6±2.7)年。两组在临床资料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该次研究中,80例患者采用的胰岛素泵均为丹纳泵,并给予了护理。其中,对照M实施的是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定时检查胰岛素泵的接头处,看是否松动;指导患者合理进食,控制体重;留意患者有无心慌、出汗等不良反应等。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实验组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措施为。

1.2.1 置泵前的护理干预 ①心理干预。糖尿病患者本身受疾病折磨,情绪易发生波动,而情绪变化时会影响血糖的控制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护理人员应在置泵前向患者详细讲解胰岛素泵治疗的相关知识,包括治疗原理、作用、应注意事项等,让患者及家属对胰岛素泵的使用有更多的认识,并多列举成功的病例,减轻患者的恐惧与紧张,帮助其树立正确的治疗态度,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

②健康教育。治疗前,将糖尿病知识、胰岛素泵使用方法宣传册发放给患者,增加患者对糖尿病知识及胰岛素泵操作注意问题的了解。向患者示范胰岛素泵的正确使用方法。

③准备工作。对胰岛素泵装置进行仔细检查,严格根据操作流程做好胰岛素泵准备,包括安装电池、检查仪器性能正常与否、排气如何等,遵医嘱完成基础量与餐前大剂量的设置,并做到重复核对。清洗干净进针部位的皮肤,留意进针处皮肤是否出现硬结、损伤或感染。

1.2.2 置泵中的护理干预 胰岛素从冰箱取出后,先静置于室温环境下0.5 h左右,检查药物有无变质。抽取胰岛素后,要避免出现气泡,以免堵塞注射管道。使用75%酒精消毒患者的注射部位,让患者取平卧或坐位。护士左手将注射部位的皮肤捏紧,右手持针行皮下注射,然后用透明贴膜妥善固定,以免胰岛素泵脱落,并使用胶布将输液管弯处固定好,防止注射管道堵塞。

1.2.3 置泵后的护理干预 定期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8次/d,并结合患者实际调整胰岛素的用量。置入胰岛素泵后4 d左右,患者易出现低血糖,故需密切留意患者有无发生低血糖反应。若发生高血糖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注意检查胰岛素泵的运行情况与泵内胰岛素含量;对泵输注管路进行检查,看是否发生气泡阻塞或针头阻塞情况,必要时将全套管路更换掉。注意检查注射部位有无红肿、渗液、皮下淤血及针头脱出等情况。每日睡前,取温水清洗注射的部位,但避免用力搓洗,预防损伤皮肤。

1.3 观察项目

治疗后,对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胰岛素用量进行监测与比较,并观察有无患者发生低血糖、皮肤感染等不良事件。采用SF-36生命质量表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评估,包括躯体健康、躯体角色、精力、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等6个维度,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好[3]。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中的有效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的表示方式分别为(x±s)与百分数(%),分别用t与χ2进行检验,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当检验值

2 结果

2.1 两组的血糖水平及胰岛素用量对比

实施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胰岛素用量均远远少于对照组,两组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

2.2 两组的生存质量水平对比

实验组各项生存质量指标评分均远远高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Р

2.3 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1例低血糖,无皮肤感染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对照组3例发生低血糖,2例皮肤感染,2例皮下淤血,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50%。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Р=0.02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终身性疾病之一,可损害神经、血管、肾及心脏等组织系统,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增加患者的危险。控制患者血糖上升离不开降糖治疗,包括服用降糖药物、胰岛素注射等。在以往的胰岛素注射治疗中,采用常规的胰岛素皮下注射方法时,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故效果不甚令人满意。胰岛素泵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治疗方式,它能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大大减少了以往注射方式而导致的非生理性高峰,能最大限度地保持24 h血糖的平稳,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4]。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对健康要求也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疗效,做好置泵各个时间段的护理工作也十分重要。该研究在实验组患者治疗各环节应用了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置泵前的心理干预、健康教育及各种准备;置泵期间的护理和置泵后的各种护理服务,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表1可发现,实验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与胰岛素用量均少于同时期的对照组。这表明,在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泵治疗时,对患者进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胰岛素泵应用的有效性,可将患者血糖控制在较理想的水平,且胰岛素用量较少。从表2则得知,实验组各维度生存质量指标的评分均高出对照组,这表明,由于为患者实施了到位的护理服务,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配合程度提高,有利于提高其生存质量。从结果2.3则发现,实验组仅1例发生低血糖,约占2.50%,而对照组出现了低血糖、皮肤感染、皮下血肿等不良事件,约占17.50%。这说明,综合护理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过程中的应用,可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该研究结论与有关文献[5]报道基本相符。

总而言之,在使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时,通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实现对患者血糖的有效控制,大大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临床意义重大,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黄英鸽,周欣欣.综合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3,19(2):156-157.

[2] 孙净.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89例中的应用[J].中医临床研究,2015,7(32):129-130.

[3] 李丽娟.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4,1(8):1376-1377.

[4] 谭荣焕.优质护理在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5,9(19):252-253.

[5] 葛育梅,陈雪,姜雪.护理干预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231.

(收稿日期:2016-08-22)

上一篇:刍议多普勒超声对妊娠期糖尿病胎儿静脉血流测... 下一篇:糖化血红蛋白与果糖胺在妊娠糖尿病患者中的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