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空间”之我见

时间:2022-10-05 01:52:05

幼儿自主“空间”之我见

摘 要:新世纪的幼儿教育把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育活动中,适宜的幼儿学习探索空间,对幼儿来说如同阳光、空气、水一般重要。有了足够的空间,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全面发展。如何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学习探索“空间”,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提供适宜材料,创设活动物质空间;加强群体互动,建构知识经验空间;把握教育目标,提供行为调整空间。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设空间;物质材料;知识建构;行为调整

新世纪的幼儿教育把幼儿的主体地位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点燃幼儿的探索欲望、唤醒创造潜能,使他们的童年充满欢乐、惊奇和成功的体验,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与幼儿形成合作探究式的互动关系。幼儿是正在发展中的个体,具有充分、巨大的发展潜能。这种潜能有可能是一点一点地显露,也有可能是突然地爆发。因此,我们要为孩子的学习探索创设发展的空间,这个空间,它可能是一个真实意义上的物质环境,也可能是指一种表达上的自由度,或者说是目标要求上的弹性。孩子们有时需要一个私聊的空间,有时需要一个创造的空间,有时需要一个自我调整的空间。下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教育活动中,我是怎样为孩子创设适宜的学习探索“空间”的。

一、提供适宜材料,创设活动物质空间

投放适应的材料,是许多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们要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为幼儿的学习探索创造一个适宜的物质空间。

1.把握材料投放目的性,创设自主活动发展空间

意大利教育学家蒙台梭利提出,儿童的内在潜能是在环境的刺激、帮助下发展起来的,是儿童个体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材料是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直接进行活动的物质基础,但是,在新课程、新观念指导下的教育活动中,如何把握好材料准备的目的性、指向性,如何通过幼儿与材料的互动,为孩子的自主、创造留有发展的空间,这是我们所必须思考的。

2.允许对材料作“破坏性”操作,为探究活动创造空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当我们在看到“破坏性”问题的时候,应该从幼儿的角度和立场出发,去分析和理解幼儿的行为。因为孩子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会出现超乎寻常的探索行为。他们往往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或进行自己的游戏,会进行一些自己认为理所当然的“破坏性”活动,而这正是幼儿在有目的、有意识的探索尝试。为幼儿提供支持性的物质空间则表现在允许和大胆“破坏”材料。在以往的活动中,我们常常想到的是怎样用规则来约束幼儿爱护材料,但是在适合的活动中允许幼儿“破坏”材料,实际上是在为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

二、加强群体互动,建构知识经验空间

为幼儿创设知识经验建构的空间,有效的途径之一是让幼儿在与同伴、老师互动中,通过彼此的交流碰撞,相互学习借鉴。有了这个空间,孩子的潜力、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1.把握认知冲突,营造自主学习空间

认知冲突发生时就是教师的“教”与幼儿的“学”发生冲突的时候,许多教师常常把学习看成是传递的过程而不是建构的过程,而我认为只有为幼儿创设知识建构的空间,即让他们在与同伴、老师互动中,无论是各抒己见,相执不下或者是错误的尝试,有了这个空间,孩子的潜力、学习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2.转换教育行为,建构知识探究空间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教师是一个“传声筒”,即把已有的知识传给幼儿;而幼儿则是“储蓄罐”,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存储起来。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是单一的文化知识传播者的角色已经不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我们要改变单一传授知识的职责,更多地把教育活动的空间留给幼儿。我们也要成为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一位参与者,去参与他们的探索与讨论。灵活地转换教育行为,适时适当地把“教”的空间变成“学”的空间,为幼儿进一步探索拓展空间。

三、把握教育目标,提供行为调整空间

我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常常会发现幼儿的表现与活动目标相距甚远。这时候,我们是否应该调整活动目标去顺应孩子的发现呢?我想,应当在充分分析、考虑活动目标与幼儿水平之间有何差异,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异的情况后,再有的放矢地采取教育策略。

1.结合学习经验,创设行为调整空间

如果差异是由于幼儿经验水平有限而造成的,我们教师则一定要为幼儿的经验磨合、为幼儿的自我行为调整创设空间。

2.针对目标要求,提供活动评价空间

如果差异是出于幼儿对目标要求理解不够而造成的,我们则应通过幼儿的评价活动来强调目标,为幼儿提供评价的空间。之所以为幼儿提供评价的空间,那是因为评价活动可以提高幼儿的评价水平,教师又可以从幼儿的评价中捕捉很多没能观察到的信息并以此为依据更加完善地组织活动。

教育活动中,空间对幼儿来说如同阳光、空气、水一般重要,教师给幼儿的空间应当是移动的、弹性的、宽广的。有了足够的空间,孩子才能最大限度地表现自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1(04).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里看到了什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重视朗读教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建构区活动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