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

时间:2022-10-05 01:49:07

在小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表达习惯

【摘 要】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对小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依托和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把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做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这就要求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与他人交流思想,表情达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语言;表达;思维;创新

新课标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面对学生口语表达中遇到的种种问题,教师应从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入手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使不敢说的人敢说;不愿说的人想说;不会说的人能说;说不好的人会说。引导他们在自身基础上逐步向着规范、准确、有条理和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等较高层次迈进,从“言之有物”到“言之有序”逐渐提高为“言之有情”、“言之有理”。我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融洽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敢说

在课堂教学中,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处于绝对的统治地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猜测、迎合、被动与接受。在这种严肃、拘谨、压抑的氛围中,学生怎会敞开心扉、放飞思维、积极表达呢?因此,创设民主、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表达的保证与前提。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心情愉悦,乐于思维,敢于表达,常常会有鲜活的表达出现。例如在上《金色的草地》一课时,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熟读课文后就跃跃欲试要解决初读课文时提出的问题: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蒲公英和我们一起睡觉、一起起床?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有学生体会到,作者太喜欢蒲公英了,蒲公英的样子深深映在了作者脑海里,它就跟着作者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了。虽然孩子的理解与教材的主旨不同,但孩子感受到了作者对蒲公英的喜爱,充满了童趣,表达甚为鲜活。

二、改进教学方法,促使学生想说

如何有效的利用外部条件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有表达的欲望呢?我是这样做的。

1.巧设教学,引学生产生好奇。

好奇是兴趣的开始。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变化我的教学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课文我会从课题入手,如《奇怪的大石头》一课,围绕课题,我让学生质疑,学生提出了:这个大石头为什么奇怪呢?它到底奇怪在什么地方呢?由于是自己产生的问题,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深入课文,寻找答案,乐于表达:有的课文我会从插图入手,如《陶罐与铁罐》,一开课,我就让学生看插图,让他们分辨谁是陶罐?谁是铁罐?并说出理由,学生兴趣大发,纷纷踊跃发表意见,有从外形上判断的,有从光泽上判断的,甚至有同学迫不及待的深入课文,根据内容从两个罐子的表情上判断。一时间,教室里小手如林,有谁不愿意表达呢?还有的课文从活动入手。如:《花钟》一课,我让学生初读课文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做花钟,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做?在兴趣盎然中,孩子们完成了花钟的设计与制作,在陈述理由这个环节,由于读懂了课文,自己又动了脑,同学们以课文为依据,愿意表达了,表达时充满了自信。除此以外,在课堂上,我尽可能的采用各种能吸引学生兴趣的学习材料。如上《从现在开始》一课,我制作了文中各种小动物的头饰。上《恐龙的灭绝》,我制作了生动形象的课件。

2.创设氛围,将学生带入情境。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具有感受性强的特点,外部情境、氛围的感染力对于他们来说作用是巨大的。为此,利用好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配乐朗读。如《纸船与风筝》一课,根据内容在朗读的同时分别配上悲伤和快乐的两段音乐,有了音乐的渲染,再加上入情的朗读,学生很容易的就进入到了课文的情境中,感受到了松鼠与小熊的内心感受,从而产生了表达的欲望。二是分角色表演。如《从现在开始》一课,我让学生戴上动物头饰来表演文中选举万兽之王的场面,学生很感兴趣,真的把自己当成了小动物,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表达,出现了许多鲜活的发言三是课件渲染。如《恐龙的灭绝》一课,我制作了恐龙时代的课件,将学生带进了恐龙的世界里,看到种类繁多、如此庞大的恐龙,学生很难不产生恐龙为什么会灭绝这一关系课文主旨的问题,深入课文后,对恐龙的灭绝原因大家七嘴八舌,抢着表达自己的意见。

3.深入内心,让学生产生共鸣。

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能拨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弦,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内心感受,触动学生的情感。因为学生有了情感的驱动,加上自己内心已有的体验,就一定会有真情在心中涌动,会有千言万语想与人交流。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内心感受成为了我备课时的重点。实验教材五册六单元是围绕着爱的主题组成的一个单元,学习完这一单元后,为了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爱,我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挂在教室里,并告诉同学,如果你感觉到了身边的爱,请你及时把它记在这个小本子上,让这个本子成为我们爱的见证。不过几天功夫,小本子已记了一大半了。于是我上了一节“ww,我想告诉你……”的说话课。给学生提供一个表达情感的机会。在开课那段感人肺腑的导入语后,同学们仿佛都进入了角色,都大胆的开始了爱的讲述。有学生谈到每天放学后爷爷总是准时的来到校门口接他,谈着谈着哽咽了;有学生谈起了从小抚养她的奶奶,谈到了奶奶送她去看病,陪着她一起哭的情景,谈着谈着竟泣不成声;还有的同学谈到了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妈妈每天给他打好洗脚水等。全班同学都被这种情绪所感染,眼眶红了,尽管课堂上不是积极热闹的状态,但是我却感觉到学生的心中是沸腾的,他们安静的举着自己的小手,但他们内心并不平静!你能说,这样的表达不是高质量的表达吗?从学生内心体验出发的表达首先感动了自己,既而又感动了别人,这样的表达是训练的最高层次。

三、评价激励,促使学生会说

评价分为两种。一种是激励性评价。这是我经常采用的一种评价方法。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渴望别人赏识的愿望。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需要老师和同学多用肯定和表扬的方式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狂风,给孩子以自信,使孩子愉悦,从而开启心智、启发灵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表达。因此,学生在表达时教师要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多激励少指责。耐心地听学生发言,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善于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及时肯定,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在评价时多看长处,善意的提出意见,以保护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另一种评价是指导性评价。指导性评价作为激励性评价的有益补充是缺一不可的,它能使学生发现表达上的不足,知道如何进行改进,从而更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我首先让学生了解评价的标准。一是吐字清楚,语句通顺,声音响亮。二是能让别人听懂意思。三是表达时能抓住重点,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其次加强督促指导,学生一次说不好,允许其再说,允许其他学生提出建议、进行补充。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法表达同一个意思。

上一篇:合力促“双创” 让ICT创业助力信息中国 下一篇:“互联网+物流”融合还需标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