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时间:2022-10-05 01:25:59

在化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更是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在如今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及科技创新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化学课堂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完善学生的创造人格,为国家的强大与富强提供应有的科技保障与人才支撑。

关键词:化学课堂;培养;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在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时,不拘于固有思维定势,有自己独特思考元素的特点,通过运用创新性思维,产生内容新颖、风格独特同时又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1]。通过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来提升社会创造力的原动力,当然其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而通过课堂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是一种基础和行之有效手段,当然化学课堂也同样是可以的。讲到化学课堂,我们回顾可知,化学发展所经历的曲折历程及面对重重困难时的破冰之力,无不体现出创新性思维的伟大与不可战胜。

20世纪,人类经历了迅速的社会转型,而作为化学学科与教育学学科交叉融合的化学教育也不断受到来至社会,生活,科技,理念等等方面的挑战和冲击;而面对知识更加膨胀和爆炸的21世纪,人类文明,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等等方面是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发明家和创造者,需要更多人的积极改革和锐意创新。因此,在现代教育的化学课堂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转变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课堂的培养,使学生们在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创新性,力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的新世纪建设人才。这将是一项非常重要及将影响到整个社会今后发展速度的迫切任务[2]。

要在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做起:

一、通过实验探究,启迪创新思想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面上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而实验又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化学课堂中实验内容不少,我们应该在众多实验中,尤其是从探索性实验中深层次挖掘创新点,把握时机,创造条件,积极启发、逐步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当然教师在利用书中的演示实验时,也要适时改造,补充或重新设计以求达到最优目的,争取在实验的探究中能让班级的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让每个同学都能变被动的接收为主动的接受,要让学生感觉到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实验,那么实现它的结果的方法也并非唯一,在平凡之中也同样可有创新之处。

二、利用化学课堂,培养创新情感,增加实践动手能力

大量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验证:智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更不是唯一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情感智力比智商更重要,对人的生活和事业的影响更加关键和深刻[3]。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离不开对其创新性人格因素及创新情感的培养。

那么教师该如何从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来实现它呢?个人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对于被教育者应重点培养他们的浓厚的兴趣和观察力、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和调整能力、良好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大胆求异、积极创新,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和思维空间, 让其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最后,教师对学生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因素的培养, 不仅要采取课堂教学和讨论的方法, 还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的观察和体验来展开。总之,教师要以情施教, 营造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沟通师生心灵交流, 交融师生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品质和个性[4].

三、架构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在构建创新性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带给其大到一个集体,国家,小者个人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价值。因而,把创新性思维的转换为创新成果更具现实意义。因此,化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校和教师要尽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和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多渠道多方位的来为学生创造这样机会和平台,当然通过开放实验室、开放阅览室和图书室等这些还是远不够的,我们要从多方面下功夫,来力争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社交面,让他们掌握查阅资料、收集有效信息和学会调查研究等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学会在学习中逐步培养起关心时事,诸如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能源利用、生命科学及社会改革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关注目前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等等[5]。当然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离不开平时多动手,因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可激发他的创新性思维细胞的活跃,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多让学生自行设计完成一些探索性课题,与此同时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是一种不错的途径。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不是一早一夕的事,它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协同作用,仅靠课堂教育或是某门课程的教育来实现对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多方努力,才有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必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高效的利用各种手段和技巧来发展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细胞,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为祖国的未来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性人才保障。当然化学课堂也应本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转变固有的课堂形式,从课堂点滴做起,发挥出其学科应有的学科优势,为给祖国提供创新性智力支持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顾昌华. 试论化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67-72.

[2] 林崇德. 中学生心理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40.

[3] 张爱华. 全脑开发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研究,1999(8):34.

[4] 范文异. 论面向社会改革中专化学教育.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9)48-50.

[5] 方维华. 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 物理教学,2000,(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化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其它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在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更是任何学科无法替代的。在如今节能环保,绿色食品、可持续发展及科技创新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时代,化学课堂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增强其社会实践能力,丰富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完善学生的创造人格,为国家的强大与富强提供应有的科技保障与人才支撑。

关键词:化学课堂;培养;创新性思维

创新性思维是指在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时,不拘于固有思维定势,有自己独特思考元素的特点,通过运用创新性思维,产生内容新颖、风格独特同时又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思维成果[1]。通过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来提升社会创造力的原动力,当然其方法和途径是多样的,而通过课堂来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也是一种基础和行之有效手段,当然化学课堂也同样是可以的。讲到化学课堂,我们回顾可知,化学发展所经历的曲折历程及面对重重困难时的破冰之力,无不体现出创新性思维的伟大与不可战胜。

20世纪,人类经历了迅速的社会转型,而作为化学学科与教育学学科交叉融合的化学教育也不断受到来至社会,生活,科技,理念等等方面的挑战和冲击;而面对知识更加膨胀和爆炸的21世纪,人类文明,经济发展和四化建设等等方面是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发明家和创造者,需要更多人的积极改革和锐意创新。因此,在现代教育的化学课堂也应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转变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通过课堂的培养,使学生们在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创新性,力争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造就一批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开拓创新能力的复合型的新世纪建设人才。这将是一项非常重要及将影响到整个社会今后发展速度的迫切任务[2]。

要在化学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做起:

一、通过实验探究,启迪创新思想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层面上认识物质世界的科学,认识和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变化及其规律,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3]。而实验又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化学实验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及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当然化学课堂中实验内容不少,我们应该在众多实验中,尤其是从探索性实验中深层次挖掘创新点,把握时机,创造条件,积极启发、逐步引导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当然教师在利用书中的演示实验时,也要适时改造,补充或重新设计以求达到最优目的,争取在实验的探究中能让班级的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让每个同学都能变被动的接收为主动的接受,要让学生感觉到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实验,那么实现它的结果的方法也并非唯一,在平凡之中也同样可有创新之处。

二、利用化学课堂,培养创新情感,增加实践动手能力

大量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验证:智商对一个人的成功起着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性的,更不是唯一的,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情感智力比智商更重要,对人的生活和事业的影响更加关键和深刻[3]。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离不开对其创新性人格因素及创新情感的培养。

那么教师该如何从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来实现它呢?个人认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一方面,对于被教育者应重点培养他们的浓厚的兴趣和观察力、面对困难的心理承受力和调整能力、良好的自我激励和自我管理能力;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他们在教学中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大胆求异、积极创新,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和思维空间, 让其成为科学知识的“再发现者”;最后,教师对学生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因素的培养, 不仅要采取课堂教学和讨论的方法, 还要通过各种社会实践的观察和体验来展开。总之,教师要以情施教, 营造和谐、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 沟通师生心灵交流, 交融师生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机、创新品质和个性[4].

三、架构实现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在构建创新性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创新带给其大到一个集体,国家,小者个人日新月异的变化,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没有创新就没有价值。因而,把创新性思维的转换为创新成果更具现实意义。因此,化学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校和教师要尽力为学生提供动手和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要多渠道多方位的来为学生创造这样机会和平台,当然通过开放实验室、开放阅览室和图书室等这些还是远不够的,我们要从多方面下功夫,来力争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和社交面,让他们掌握查阅资料、收集有效信息和学会调查研究等的技巧和方法,让他们学会在学习中逐步培养起关心时事,诸如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能源利用、生命科学及社会改革的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关注目前国内外科技发展前沿等等[5]。当然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离不开平时多动手,因在动手的过程中,也可激发他的创新性思维细胞的活跃,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上,多让学生自行设计完成一些探索性课题,与此同时进行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究,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也是一种不错的途径。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性不是一早一夕的事,它是一项艰巨而又迫切的任务,需要社会多方面的协同作用,仅靠课堂教育或是某门课程的教育来实现对创新性思维的培养是远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多方努力,才有可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当然,作为老师,我们必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自身修养,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高效的利用各种手段和技巧来发展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细胞,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为祖国的未来提供强有力的创新性人才保障。当然化学课堂也应本着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转变固有的课堂形式,从课堂点滴做起,发挥出其学科应有的学科优势,为给祖国提供创新性智力支持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顾昌华. 试论化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67-72.

[2] 林崇德. 中学生心理学. 北京:北京出版社,1984:140.

[3] 张爱华. 全脑开发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育研究,1999(8):34.

[4] 范文异. 论面向社会改革中专化学教育.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9)48-50.

[5] 方维华. 以设计性实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J]. 物理教学,2000,(4)

存入我的阅览室

上一篇:论公司法中强制性规范的意义和识别体系 下一篇:议论文写作中应注重写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