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还原,为唐诗教学寻津 比较再现,为古诗细读补血

时间:2022-10-05 12:30:47

意象还原,为唐诗教学寻津 比较再现,为古诗细读补血

【摘 要】

意象作为一种(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古诗词教学中注重对意象的咀嚼和玩味、进行意象还原,用比较、再现的教学手段,确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不可缺少之方法。左手“意象还原”,右手“比较再现”,提升课堂思维的密度和深度,我们的古诗教学就永远走在了语文的路上,走在了文学的路上,走在了幸福的路上!

【关键词】

唐诗教学 意象 比较 再现 关键词

【正 文】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意境美和结构美。

怎样还原古诗词的美丽,提升课堂思维的密度和深度?怎样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呢?经过不断的课堂实践、总结反思,笔者在这里以初中教材中的唐诗教学投石问路,抛砖引玉。

一、意象还原,于无声处振弦音

翻开初中六册语文课本,唐诗所占的分量并不大,虽然只有区区12首,但是,教好这些诗歌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12首诗歌可以说是唐代诗歌高峰上传来的一缕缕飘荡的歌声,这一缕缕飘渺而且美妙的歌咏从久远的岁月峰峦中传来,被学生的心灵听见、理解、回味,无疑会丰富他们的感受,放飞他们心灵中沉睡的梦想与激情。

意象作为一种(物)象与(情)意的组合,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诗中所写的景和物,还包含了作者的情思,都在有效的想象中得以复现。作为一个古老的美学概念,意象是诗歌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审美单元,踏踏实实地从文本出发,拓展想象的空间,就能触及意象。抓住了诗歌的意象也就抓住了诗歌的意境、风格及作者蕴涵在其中的思想情感。

《使至塞上》是王维的一首边塞诗: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作为五言律诗,完全符合“起”“承”“转”“合”的律诗结构章法,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和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是在叙事,但两句在情感上却有很大的变化,而中间两联重在写景,特别是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更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这正是情感变化的关键。因此,在实践意象还原时,我利用了变字变词变句艺术,即还原诗句原有的对应关系,然后把还原后的句子和文本的诗句进行对比,鉴赏谁枯燥乏味,谁鲜活生动;谁形象呆板,谁形象灵动;谁意蕴浅薄,谁意蕴厚广。

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注释了解大意后,进行“跳”读,就是将中间两联抽离,让学生只朗读首尾两联来体会情感。学生可以感受到首联的“孤寂”“抑郁”和尾联的“豪迈”“豁然”,自然感受突兀,在朗读时明显能听出学生读首联时声音低沉,而读尾联却突然高昂起来,这就达到了还原当时诗人“情”的目的,而且十分明显。

在体会到这一点后,再重点品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学生的指向性已经很明确了。这时,给出我改写的诗句“沙漠烽烟起,黄河夕阳下”,要求学生对比评析。可以说“景”均未变,但“情”意全无,无“情”也就无“境”。未给任何提示,学生对“大”“孤”“直”所勾画出来的意境和“长河”“落日”勾画的意境转变理解得很明确,特别是对“圆”一字所表达出的一种“豁然”之情把握得很准确。

二、比较还原,为伊消得人憔悴

福建师大孙绍振教授在《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的序言中提出了各种解读作品的方法,就比较的方法而言,他罗列了同类比较、异类比较、横向比较、艺术形式比较、历史比较、流派比较、风格比较等等,他还提出了颇具独创的“还原”法,分别有艺术感觉的还原、情感逻辑的还原和审美价值的还原等等,他的方法有其可操作性,可取之处,值得借鉴。

此种方法即可对所学诗歌加以运用,提高理解,又可通过印证使学生能够运用平时积累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因为学过《陋室铭》,同学们对刘禹锡其人其事还是有所了解的。可对“酬”一知半解,参看注释方知: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友在扬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于是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首先出示白居易所赠诗: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读到“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同学们想起了《陋室铭》,想起了诗人得居陋室是由于一首诗。于是,我出示《游玄都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从字面来看,此诗写的是人们到玄都观看桃花的情形,“无人不道”较之直接赞美桃花的动人,更深了一个层次,难道归途中所有人的喜悦和满足,还不足以说明桃花的美吗?但是这些都仅仅是表象,诗人的真实用意在后两句:这些繁荣美好的桃花,就如同新兴的权贵,众多的看花人就像趋炎附势的佞臣,都是从我被贬黜之后,才得以兴盛的。

古诗教学,需要比较,需要善于激发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发挥想象,这也是一种“还原”——饱含创造因子的“还原”。我觉得,适当的让学生的思想自由驰骋一下,哪怕不着边际,可能会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教师要有一种宽容的心态,给学 (接4页)

生一个机会,他们也会还你一片精彩!

三、抓关键词,万般深情尽词中

何谓“关键词”?“关键词”是指从文献题目、文摘或者正文中抽出的,能够表达文章主题内容并具有实质意义的未经规范化处理的自然语汇。语文关键词教学就是一种以一篇课文最敏感、最关键的词汇为突破口,然后逐步延伸、扩展,从而理解全篇,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策略。语词构成了文本,而那些关键词则是进入文本最直接的密码。

上一篇: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下一篇:实现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教学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