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新闻:新媒体语境下报道形态变革的产物

时间:2022-10-05 12:26:02

视频新闻:新媒体语境下报道形态变革的产物

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声像兼备的电视技术的面世,改变了新闻报道呈现的基本形态,也改变了受众对新闻的接受方式。那么,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则造就了视频新闻的流行。在争夺受众“眼球”的媒体竞争中,视频新闻已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闻生产的一种全新的形态,为受众和用户带来全新的信息消费体验。那么,视频新闻与传统的电视新闻相比有什么特点?目前国内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如何?视频新闻将以何种方式影响目前新闻生产的格局?本文试图从以下方面对视频新闻进行简要的分析。

一、视频新闻的特点

视频新闻,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新的报道形态。视频新闻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漫等信息传播的基本元素,在继承传统新闻报道方式和理念的同时,体现出发散传播、即时互动和瞬时的传播优势。视频新闻突出“视频”,与通过画面来叙事、言情、表意的电视新闻存在一定的共性,但视频新闻又不同于电视新闻,两者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主体不同。电视新闻是由专业的新闻记者采访、拍摄,并经过编辑的把关和剪辑后播出的报道,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电视新闻文本传播的话语权是掌握在具有专业素质的传媒工作者手中。而视频新闻则主要是依托于互联网这一开放多元的技术平台,让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各种类型的网站来自己的文本(UGC模式,即用户制造内容),传播者既可以是新闻记者,也可以是普通网民或用户,只要传播的文本具有新闻价值,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可以说,视频新闻这种报道形态的出现,令普通的网民也有机会成为“公民记者”,享有信息的表达权和传播权。

2.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的不同。电视新闻的传播主要依托于卫星和有线电视网这一平台,将节目通过模拟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实时传输数据并最终在接收终端中实现信息解码。而视频新闻的主要传播平台是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通过流媒体技术对文本进行非线性呈现。

3.传播对象不同。受众需求的变化和增长是影响新闻文本和形态变革的主要因素,传统媒体的传播对象是广大的受众,受众只能单向接收电视新闻报道,较难形成自主的收视习惯;新媒体和视频新闻的传播对象是网络用户,用户往往根据自己的需求喜好来选择接收信息,并通过网络将自身的视觉化表达欲望进一步激发出来。因为网络用户总希望能借助画面、声音等具象元素来完成文本信息的接收和理解过程。

4.传播方式不同。传统的电视新闻报道只是依靠输出终端的单向线性传播,受众不能够自主选择接收文本信息,更无法及时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进行反馈。而视频新闻互动性强,能够凭借网络传播的优势,提供快进、倒退、观众评论、添加标签、推荐和引用等互动功能。用户只需通过搜索关键词,通过节目点播来选择接收自己感兴趣的文本信息,可以随时快进或切换。相对于被动观看有固定播出时间的电视新闻,视频新闻显然具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二、 视频新闻的类型

根据目前出现的视频新闻,按其母媒体的性质可以分为以下三类(见表一):

1.垂直型网站的新闻平台,如优酷网、第一视频网、激动网等视频网站,经营重点以视频的上传和下载为主。只有少数的商业视频网站(如第一视频网、激动网)可以申请到《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即新闻牌照),并可以名正言顺地“视频新闻”。

2.综合型门户网站的视频新闻栏目。近年来,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运用自身门户网站的渠道资源优势,纷纷涉足网络视频业务,以购买、交换等形式跟电视媒体合作,将电视新闻搬到门户网站上来,向用户提供在线收看和点播等服务。门户网站一般是自己承担内容的整合与传播,门户网站并非简单地“转播”,而是将电视新闻文本内容“碎片化”,再分门别类将其置入自己的频道和栏目中主要以点播为主。

3.传统媒体网站制作的视频新闻,这类视频新闻近两年已广泛应用于传媒集团的全媒体战略中,具备新闻专业性强和原创性强等优点,以及可借助自身母媒体的传播渠道进行采编和,不需要额外单独申请许可证的便利条件。新华网新闻电视网和中国网络电视台(CNTV)的上线,也标志着中央媒体对网络视频领域的进军。

典型的视频新闻报道,主要包括:访谈类视频(人物专访),直播类视频(重大事件的报道),即时消息类(突发事件的报道),深度类(新闻特稿)。目前视频新闻以动态报道居多,直播类视频多用于重大事件的报道,深度类报道的制作周期较长,难度较大,还难以适应网络新闻快速更新的节奏。从近两年的实践来看,一些优异的视频报道往往来自突发事件,而一些具有视觉感染力的主题报道也成为视频报道重点。各类重大、突发、主题性事件在近一两年集中爆发给视频报道的尝试提供了极好的切入点。报纸视频新闻这种整合型新闻报道形态的产生,给互联网时期的传媒业发展提供了许多可借鉴之处。

不难看出,大部分垂直网站和门户网站还不能自主采编新闻,只能凭借打“球”的方式,通过申请网络视听、节目制作经营等相关的许可证,以网友上传和交换购买电视新闻节目播放版权的形式,跟卫星电视台合作来视频新闻。随着国家对视频新闻管控力度的加大,垂直网站和门户网站今后经营的重点将转移到影视、娱乐等视频内容的运作,而视频新闻方面仍然是传统媒体的网站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 视频新闻典型个案解读

相对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文本,视频新闻可以突破单一媒介的技术制约,将图像的直观、文字的深度和网络的即时互动三者有机结合,为受众提供更完整、更丰富的媒介内容。同时传统媒体的网站通过文字、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样化的传播元素来呈现多层视角,可以使新闻报道进一步逼近客观、真实。近年来,传统媒体大胆试水网络视频领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新华社新闻电视网和南方都市报在视频新闻方面的实践探索。

1.新华社新闻电视网的视频新闻业务的拓展。2008年9月,新华社提出要在2015年多媒体业态等方面基本完成战略性转型,为实现这一目标确定了“三个拓展”的任务:即向多媒体形态拓展,向终端受众拓展,向国际拓展。电视新闻报道一直是新华社的业务缺项,要满足各种受众多层次的需求,必须具有以全媒体形式组织报道的能力,而发展电视业务是一个外在需求和内在推动兼而有之的选择。新华社于2008年12月30日推出了视频新闻专线,随着电视新闻自采量迅速增加,2009年9月1日,新华社把电视素材和成品节目合一的线路,分拆成电视通稿线路、电视成品线路运行。随着电视新闻发稿量的迅速增加,新华社具备了兴办电视台的内容基础。经过对中国电视业现状的分析,并参考海外电视业传播经验,确定了电视业务方向和定位:大力拓展向海内外媒体、非媒体提供电视节目的通讯社业务,同时,积极拓展包括网络、手机、大屏幕和海外电视台在内的各种终端。

2.南都网流媒体报道形态的探索。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一直在探索视觉新闻报道的种种可能,2008年下半年,全媒体概念开始广泛在业界出现并流行,对南都视觉中心而言,就是流媒体的出现。南方都市报视觉中心图片总监王景春认为,流媒体的探索应该是“静态的影像+动态的视频+有效声音,传统的静态影像是支柱”。这样可以将纸媒转型的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以内。一般说来,流媒体作品时间在3―5分钟,受众兴趣和网速、呈现的精度都影响着报道文本的变化与发展。目前国内和国际对流媒体报道文本的好坏标准尚无定论,有几个基本原则是需要遵循的:与电影相关的机位、现场音的录制等;动态与静态影像的合并;声音包括现场音、后期音和同期声之间的整合。它们的动态和静态影像不能相互替代,静态影像的瞬间感是动态影像做不到的,流媒体是两者有机结合的成果。

四、视频新闻的发展趋势

视觉新闻尽管在业界已成为约定俗成的称谓,但准确地讲,“视频新闻”的定义并非十分准确。这是因为视频新闻的构成元素并不仅限于“视频”,而是整合了多种报道元素,运用多种报道手段,可以让不同的受众群体各取所需的整合型多媒体报道文本。这正是视频新闻的比较优势所在,借助媒体丰富的内容资源和渠道资源,视频新闻将体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甚至成为未来传媒集团业务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1.报道元素的整合。数字化时代,用户需要通过多种终端接收多形态、多介质的新闻信息,传统媒体需要改变提供单一形态内容产品的模式,进一步加强媒体网站建设,视频内容文本信息要发挥自身独立采编权的优势,主推原创新闻,丰富完善现有新闻信息产品结构,形成以视频短新闻、视频新闻访谈、视频新闻组等为主的产品线,打造多栏目、分众化的视频新闻的节目架构。

2.报道和传播过程的整合。打造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让采编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完成包括视频报道文本信息的制作,这些信息全部可直接上传到稿件库,任何编辑都可根据需求获取素材进行多媒体编辑,从而实现协同式、共享式的新闻生产机制。在同一平台上实现数据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整合。这一平台又是融合传播的产品分发中心,集团下属各媒体可根据各自需求,将内容产品分发到不同终端上,这样既可整合和统筹集团所有媒体的内容生产资源,又可通过内容信息的多级多次实现产品和业务增值。

3.受众资源的整合。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能够打通内网和外网,可以与受众形成全时空互动,为受众对于内容信息的接收和回馈、受众之间的交流、受众参与内容信息的生产提供技术便利和机制响应,体现以受众为中心的全新传播理念,集团各媒体也可以随时挖掘分析和掌握受众的信息需求,成为集团融合传播的互动枢纽。此外,受众也可进行相关内容信息产品的个性化定制。

总之,全媒体数字技术平台的建成应用,实现了适应媒体融合的业务流程和传播机制的创新。作为新媒体报道的产物,视频新闻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不论是商业网站,还是传统新闻媒体,都在争夺视频新闻的受众(用户)。从受众的角度来说,他们希望能够随时随地便捷地获取多样化的新闻信息,这对传媒自身发展提出了更复杂、更多元的要求。在“视觉为王”的传播时代,只有真正实现了媒介融合,才能把握发展先机;只有把握了传媒先机,才能掌控受众“眼球”;只有掌控了受众“眼球”,媒体才能真正在新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常变常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①张秉礼,袁志坚:《视频信息是报业全媒体内容生产“爆破点”》,《中国记者》,2009年第2期。

②王景春口述,戚雅整理:《王景春:流媒体革命》,南都视觉中心,2010年7月27日 访问

③邓建国:《美国报纸网络视频:融合新闻的实质一步?》,《中国报业》,2008年第8期。

(张晋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闫昆仑,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电视评论:媒体竞争的利剑 下一篇:警惕参与式报道策划背离新闻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