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青少年涉毒问题的思考

时间:2022-10-05 12:12:42

对当前青少年涉毒问题的思考

犯罪是当今社会一种非常严重的犯罪,它与艾滋病、恐怖活动并称为世界三大公害,困扰着整个人类。它不仅直接危害涉毒人员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给国家和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而且诱发抢劫、盗窃、伤害、杀人等其他刑事犯罪,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近年来,各地积极开展禁毒严打斗争,加大了打击力度,违法犯罪的上升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由于诸多现实因素的作用,违法犯罪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需要进一步加以重视和治理。随着泛滥形势的日趋严重,青少年已成为侵害的主要对象,吸毒人数增长迅猛,吸毒人员低龄化现象形势十分严峻。

国家禁毒办指出,我国90后吸毒人员呈大幅上升之势,如果不加强预防教育,未来十年,90后很可能成为国内涉毒人员的主体。近年来,我省青少年涉毒犯罪不仅人数增多,涉及面广,也呈现出低龄化现象,特别是因涉毒犯罪诱发的案件呈上升趋势。,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并诱发大量的违法犯罪,给青少年的自身、家庭、社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青少年涉毒问题已成为一个触目惊心的严重问题。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醒。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分析近年来青少年涉毒犯罪的突出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作用的结果,现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随着90年代以来青少年吸毒人数的急剧增加,涉毒青少年范围趋向扩大化。农村闲散青年和城镇待业青年占比较大,吸毒人员已由过去单独隐蔽吸毒发展到结伙聚集在一些固定场所、甚至公共场所吸毒。卷入犯罪的青少年多具有群体性,青少年的思想多为比较单纯,好交往,喜欢成群结对,这在青少年中表现尤为明显。他们自以为已经长大,什么都懂,盲目追求所谓的个性独立。往往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混在一起,讲“哥们义气”、“姐妹情深”,崇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相互模仿,相互影响,一旦其中有一个人吸毒,就很容易交叉感染,从而使祸害迅速蔓延,使吸食者群体范围逐渐扩大。由于滥用新型的娱乐性、情景性和群体性,由此导致吸食新型的青少年范围不断扩大,加速了滥用新型行为的进一步传播。

各地情况表明,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染上吸毒恶习后最终沦为贩毒者,滑入了犯罪的深渊。这些青少年一般是从吸毒开始的,当毒瘾不大,工资收入尚能维持时,他们是单纯的吸毒者,随着毒瘾增大,所需资金的增多,原有的财力难以支撑吸毒所需费用时,便以贩养吸,由的被害者变为害人者。

诱发青少年吸毒是多方面的,其中青少年自身的心理因素是主要原因之一,大体上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在吸毒青少年中,家庭结构的缺损是加速青少年误入歧途的“催化剂”。夫妻关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础,当夫妻双方感情破裂,婚姻解体,父母离异或长期外出,致使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得到破坏,孩子得不到正常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家庭结构起了变化,导致经济收入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孩子情感上得不到温暖,遇到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和沟通,容易导致孩子求得心理安慰而投向毒魔的怀抱;他们在家里得不到爱和精神生活的满足,往往会出外寻找“友谊”,向外界寻求精神“刺激”和寄托。这样,由于他们的心理尚未成熟,认识能力低,辨别能力差,社会经验不足,在不良环境影响和坏人教唆、引诱下很容易走上涉毒犯罪道路。

家庭环境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促进和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不良的家庭环境则往往成为青少年涉毒犯罪的重要原因。有的父母整日忙于做生意赚钱,只注重对子女物质需求的满足,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有的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父母过分溺爱孩子,娇生惯养,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使孩子有充分条件去寻求刺激,这些都可能是导致青少年吸毒成瘾的原因;本身言行不检点的父母常常成为子女走上涉毒犯罪歧途的引路人,如有的家庭父母有赌博、、、吸毒等不良行为,孩子极易受“传染”,这种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涉毒犯罪的可能性极大;有的青少年之所以吸毒,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盲目地结交朋友,他们结交了不良朋友后,有的出于迎合的需要,便很自然地或“很有理由”地加入到吸毒团伙中去,同时,有的是被迫于吸毒团伙的影响和压力,或有的是对群体中某一成员的崇拜,也有的是因挫折而在吸毒群体中寻找安慰和支持,自然而然地走入的世界。

青少年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由于心理的半幼稚、半成熟状态,没有足够的知识和经验,好问、好学、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好奇是此年龄段的特有心理,尤其是成人越不让做的事,往往越引起他们的探求欲望,非要弄个水落石出。但是,他们往往缺乏必要的科学知识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当听说吸“其乐无穷”时便想试一试,从而陷入毒窟不能自拔。的魔力是无法比拟的,只要有了第一次,就无法再停止,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日吸毒,长期想毒,终生戒毒”。某些犯罪分子正是利用了青少年这种好奇心,采用种种方法诱骗其吸毒上瘾,从而成为其长期的买毒客户。

这是指青少年初次吸毒者由于缺乏对知识的认识,导致错误的判断而发生盲目涉毒行为的心理过程。在青少年吸毒者中,有85%以上是在对无知的情况下吸毒成瘾的。为了扩大市场、谋取暴利,贩子常常用教唆、引诱、欺骗的办法来发展吸毒成员,大肆宣扬的神奇,吸毒后的美妙感觉,引诱、哄骗无知的青少年上钩。一开始,免费赠送,或是掺在香烟、饮料中送给他们享用,当你吸食成瘾后,牢牢地用对你进行控制和盘剥,将青少年发展成为新的销售成员。贩子常用的手段和骗人的借口,如:免费赠送;吸毒可以减肥、美容;吸一两次不会上瘾;吸毒可以解除疲劳,可以提神。这些骗人的借口,对涉世未深、分不清好心还是恶意的青少年来说,往往会因为花言巧语而掉进贩子精心设计的圈套里,悔恨终生。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也是人生的“危险期”。这一时期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尚未定型,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不成熟,正在体验着人生最激烈的情绪变化。这一时期最易受外界的影响,一旦遇到生活困难、人际冲突、婚恋失败、升学就业受挫等挫折,就会灰心丧气,精神颓废,心灵空虚。为了弥补空虚的心灵,便去寻找各种刺激,而就是一种可以在短暂时间内给人以强烈刺激的物品,因此,这些精神空虚的青少年往往会染上,试图在中寻找安慰,忘却烦恼。

对人的危害极大。海洛因属于烈性麻醉品,对人的中枢神经有高度毒性作用,极易成瘾,长期吸食,使人神志不清,骨瘦如柴,形同废人;冰毒、、氯胺酮等化学合成的新型可对吸食者脑部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在心理上,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会出现一种精神效应,使人对产生强烈的渴求,久而久之,会摧毁吸毒者的精神和意志,使其堕落。有的青少年因频繁吸食形成了精神依赖,有的造成智力下降。特别是新型服用后产生的兴奋和刺激,使内脏器官超负荷运转,极易诱发生理衰竭,出现生命“透支”现象。

吸毒者一旦成瘾就不再是一个正常人,由于吸毒的违法性、成瘾性,使他们脱离了正常的社交圈和生活、学习秩序,混迹于吸、贩毒人员之中,围着打转,成为“灰色”人群和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大多数自暴自弃、情感麻木、人格变异,丧失了生活的动力,他们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毁灭了亲人和家庭。吸毒,往往会使家庭的积蓄迅速耗光,当吸毒者毒瘾发作而又无钱买毒时,吸毒者就会不顾一切地变卖甚至偷拿家中的财产,使家庭变得一

贫如洗;家庭的倾家荡产,必然导致家庭成员的不睦,最终造成家庭破裂,妻离子散。有的吸毒者为了向父母索取吸毒费用,将父母残忍地杀害。吸毒是一种高额消费。据调查,成瘾的吸毒者一天需花费100-1000元不等的毒资。如此高额的消费,一般说来凭正常的合法收入来维持是不可能的。为了支付的巨额耗资,吸毒者不得不采用非法的方法来获得钱财,从而诱发多种违法犯罪,给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据某戒毒所统计,青少年吸毒者80%以上有过盗窃、抢劫、诈骗、贩毒、、图财杀人等违法犯罪行为。为了获得毒资,宁夏银川市的一个女青年不仅出卖肉体,最终走上了抢劫杀人的罪恶道路,由此可见,吸毒导致的犯罪行为日渐增多。据了解,我省吸毒人员中,男性吸毒者大都兼有赌博、等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女性吸毒者与或乱淫行为关系密切,用不惜失身、等方式换取吸毒费用。同时,一些吸毒者因吸食后产生的精神障碍、心理变态而实施暴力杀人、交通肇事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严重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治安秩序。

一、开展家庭禁毒教育,免受侵害。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在青少年的生活和成长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青少年进行防毒教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而事实上,绝大多数吸毒孩子的家长却忽视了这一点,他们对知识知之甚少,对预防漠不关心,放松对孩子必要的教育和提醒,发现孩子吸毒后,才悔恨莫及。

面对来势凶猛的毒潮,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首先自己要远离,以自身的良好规范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要学会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的技巧,缓解孩子的压力,疏导孩子的烦恼,同时要帮助其提高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心态,要教育孩子提高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通过正当途径释放心理能量。要避免对孩子娇生惯养,过分溺爱,教育子女慎重交友。关注子女日常表现。一旦发现生活异常,日长开支费用过大,要查明原因,妥善处理。对发现已吸毒的子女要尽快采取措施,断绝其来源。认真与其商讨戒毒计划,鼓励其戒断毒瘾,重新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二、抓好学校预防教育,创建无毒校园。学校是青少年汲取知识、茁壮成长的地方,是广大青少年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要牢固树立禁毒预防宣传教育“从娃娃抓起、从学生抓起”的观念,以“学生不吸毒、校园无”为目标,进一步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把禁毒教育纳入学校的教育日程,与各科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真正让预防教育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把宣传教育从学校向家庭、社区同步拓展,把“不让进校园”、“不让进我家”与“社区青少年远离”等活动同步推进,打造良好的学校、家庭、社区环境,降低青少年涉毒风险。让青少年从小就打牢远离的思想根基,树立自觉防范的意识,提高对的警惕,时刻树立吸毒违法、贩毒有罪的观念,使青少年能认清,远离,免受毒害 。

通过预防教育,达到现有青少年吸毒人员明显减少、涉毒场所明显减少、青少年涉毒违法犯罪行为明显减少,同涉毒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人员明显增多,实现全民禁毒意识显著增强。

三、实行禁毒综合治理,形成齐抓共管。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禁毒工作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形成全党、全民动手,齐抓共管的禁毒格局,坚决遏制泛滥的势头,把禁毒列为综合治理的重点。政法机关要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净化社会空气。对以贩养吸、触犯刑律的要坚决打击,毫不手软;对有复吸行为,已经吸毒成瘾的,要加大以法收戒的力度,用足法律规定的戒毒期限;对引诱、教唆、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的,特别是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的要从重惩处;向吸食、注射的人提供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从重从快打击涉毒犯罪,凡是符合犯罪构成要件的,要坚决予以严惩,快捕快诉,严厉打击。

四、做好戒毒康复工作,使吸毒者彻底告别毒魔。社会公众的主动参与是禁毒工作的法宝,自觉远离,主动参与禁毒,尽一份禁毒责任,宣传一片群体,促进一方平安,挽救一个吸毒人员,温暧一个家庭,发展一个民族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在做好查控的同时,积极为吸毒人员的戒毒康复、回归社会提供服务,引导他们主动参加戒毒治疗和康复,最大限度地戒除毒瘾。对于初吸毒的青少年,要予以关心、帮助,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实行重教育、重感化、重挽救、轻惩罚的方针,使涉毒青少年在良好的环境中彻底与决断,重新融入社会,实现自我价值。戒毒人员出所后短期内复吸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就业难,生活没有着落,因此在家庭不愿接纳、社会歧视的现状下,只能投靠毒友,继续依赖麻醉身心,这是当前禁毒工作不容忽视的一个现实,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加强案件的惩处力度。近年来在高额利益的驱动下,一些不法分子置国家法律和禁毒政策于不顾,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禁毒斗争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十分艰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毒祸的扩大,青少年涉及的犯罪种类已远远超出了贩毒这一种,我国刑法所规定的12种犯罪均有青少年涉足,如部分犯罪分子在内地以招工为名诱骗大量青少年到滇三角、珠三角等地进行制造工作,或以暴利引诱青少年成为人体运毒的运输工具。

从我省近年来破获的合成案件及公安部

通报的情况可以看出,制贩合成犯罪已经出现从东南沿海地区向西北地区发展的趋势,一些从事传统制贩活动的犯罪分子也转向合成,若不采取坚决措施预防和遏制,任其继续发展蔓延,后果将十分严重。当前,我省冰毒、氯胺胴等合成蔓延区域迅速扩大,吸食人数快速增多,尤其令人担忧的是,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认为合成不是,没有成瘾性,这种错误认识不改变,滥用合成问题快速上升的势头就难以遏制。有必要对我省的禁毒策略战术进行深入反思。要深入反思并重新构建禁毒的策略和战术,要从源头上堵截境外输入我省的渠道;紧紧抓住的生产、流通、消费这三个关键环节,堵截毒源,缩小市场,摧毁流通网络,创造禁绝的条件。要加强线索的收集,注重从吸毒人员中获取线索,深挖大要涉毒案件,加大惩处力度,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扫毒”专项斗争,做到“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打一场禁毒的人民战争。最大限度地摧毁消费市场,切断吸毒的来源,使吸毒者无毒可吸。

上一篇:有关提高森林培育质量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在县药品市场监管网络监督员培训会议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