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时间:2022-10-05 10:50:53

高中生物有效课堂教学的思考

有效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新课程改革要求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念,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当前的高中生物教学正处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双重目标之下,那么如何将传统的以应试能力培养为主的课堂教学转变成为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有效课堂教学呢?以下是我的几点思考:

1.影响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1教师的课堂有效性定位存在偏差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转变教师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认识。而在部分教师的观念中,存在教学的有效性是指教师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并能应对各种题型,教学是否有效全凭知识的考核结果衡量的错误认识,这种有效性观念是狭隘的,其效益也是短期性的。在这种偏颇的过度关注应试能力的有效性教学观念下,是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

1.2对学生的主体性重视不够

现在教学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是组织者和引导者,而学生才是认知活动的主体。经常会听到一些老师说,“反复讲过的题目和知识点,学生还是一错再错”,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学生主体性的重视不够。学生在课堂上出现了智力疲劳的现象,即:反应不应期,对教师的板书视而不见,对教师的言语充耳不闻,对教师的点拨启而不动,对知识的学习心不在焉。而这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学习行为由老师包办,学生成了局外人,感觉教学枯燥无味,大脑处于抑制状态引起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1.3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实效性不够

在教学模式上多数教师存在偏重现象,这也是当前生物课堂教学实效性不足的原因之一。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无法在预设和生成之间求得平衡。一种是“预设味”过重,每堂课的教学任务都是以教材所规定的内容为目标,一切教学活动围绕教材展开,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讲完了,这堂课也就算结束了。这样便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教的效益”当成了“学的效益”;另一种则是过分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围着学生打转,则会淡化教学的内容、目标。此外,由于高中生物教学面临着考试的压力,教师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学生应试能力的培养上,教学方法单一现象严重,教师在现代教学手段及探究式、自主性教法、学法方面的应用较少。

2.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转变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为的指导,实现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从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做起,形成关注课堂教学效益的时间和效益观念,并以素质教育倡导的有效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活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以转变学生学法为途径,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提高自己的课程意识,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紧密围绕知识目标、情感态度与能力目标这一有机统一体实施教学,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教学中的随意、盲目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的方向性和有效性。在备课、上课环节中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自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有效的教?还要考虑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考虑如何指导学生有效的学。在评价方法上,应改变传统的以甄别选拔为目的的评价方式,重视学生在生物课程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并及时进行鼓励,以保持学生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2.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课堂教学结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的实现。因此,合理设计生物课堂教学中知识的复习、导入、新授、巩固、反馈、深化等教学结构,如何恰当搭配与安排生物课堂的教学层次,关系着有限课堂教学时间的充分利用,是关系着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在设计课堂教学结构时,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通过探究式教学方法、自主性学习方法、任务性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实现知识的感性理性实践的迁移。合理安排各层次的教学时间,在课堂知识容量大的情况下,要保证重难点的清晰讲解,突出关键知识;在课堂知识容量小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所学知识,并开展知识点的分析评论,发挥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实现知识的深化和升华。同时,针对高中学习时间紧的特点,在练习课上教师需精选典型题型及学生问题集中的内容进行精讲,这样既保证了课堂结构的紧凑,又使有效教学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如在讲减数分裂时,按课标要求该节分两课时讲授,通常是先讲的形成,再讲卵细胞的形成,但因为过程相似,学生易出现厌烦的情绪。我把第2课时的教学结构进行优化:先让学生到黑板上写出形成的过程,再让学生自学课本,让他们找出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与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让后让另一学生在第一位学生的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改动,从而使第一课时的板书变成第二课时的板书,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这样既把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又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避免了大量的重复,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样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体现出来了。

2.3有效教学手段的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教学之中,并已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之一。高中生物课具有实验性、直观性等知识特点,例如:细胞分裂、蛋白质合成、基因工程等知识内容如通过对媒体及网络教学法进行教学,就会比单纯的图片展示更直观、更立体,也更全面。网络化教学还有利于激活课堂气氛,构建良好的课堂生态,使学生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同时也节约了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的时间,提高教学密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教师在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时,应注意不能使课件成为简单的图片展示,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的教学,利用动画确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但有些教师却像放电影一样,弄的学生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没有分析思考的时间。且放映的时间多,讲解就少,而讲解是必要的。这就会导致课堂教学有效性下降,因此要主要把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应用的度。在教学过程中,还需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脑、动手能力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高中课程改革的关键。教师需尽快转变教学观念,努力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总之,有效课堂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追求,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用一生去实践。

作者单位:福建石狮市第一中学

上一篇:浅议新课改语文课堂教学 下一篇:直播课堂,学生如何做好“演员”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