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20―469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05 10:41:36

X―20―469油井压裂效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TE3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2-0166-01

1、开采简况

X-20-469井位于萨北开发区北三东东部,是一口开采萨尔图油层的二次加密井,于1992年9月27日投产,射开砂岩厚度13.5m,有效厚度6.3m,地层系数1.741μm2・m。其注水井组为不规则行列井网。该井自投产以来日产液量一直低,2002年压裂后日产液量仍低于32t,含水50%。2009年11月起开始间抽,成为低效井。根据历年剖面反映,该井各个小层动用程度低,含水较低,存在措施潜力。

2、潜力分析

该井2002年实施了压裂,共普通压裂SI1~4+52与SII12~15+162两段,压裂见到一定效果,但日产液量仍低于32t,流压仍处于较低水平,压裂层段产液能力未得到充分的释放。2009年9月该井开始间抽,成为低效井。通过2010年的试井资料显示,本井表皮系数为-3.04,非地层污染井,续流段较长,实测得有效渗透率0.013μm2,流动系数0.053μm2/mPa・ s,地层系数0.084μm2・m。地层条件较差。认为造成该井目前低效的原因是地层渗透条件变差。有进一步压裂改造潜力。

从静态资料分析,该井各小层发育较好。

SII2+3层位是全井射开最好的层段,位于条状河道拐弯处,砂岩厚度2.2m,有效厚度1.5m。水井X-21-469位于河道变差部位,于该井属于二类连通。水井X-1-94于1988年报废,更新井X-1-FW94于2001年投产,该条状河道动用程度较低,存在剩余油。

SII12层位于河道边部,砂岩厚度1.8m,有效厚度1.5m。河道内油水井连通好,结合油井剖面可见相邻油井X-20-468井位于主流线上,本井动用程度低,含水低,存在剩余油。

SII13+142层位于河道边部变差部位,砂岩厚度1.3 m,有效厚度0.8m。与周围水井二类联通,通过历年剖面分析,该小层产液量小,含水较低,存在剩余油。

从动态资料分析,对比历年产出剖面,各小层动用程度低,含水较低。因布井方式为不规则行列井网,缺少注水井点,该井投产以来一直处于液量低,含水低,流压低的状态,存在措施潜力。

根据上述分析,为了使该井的生产能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决定对该井实施第二次压裂改造,对于发育最好的SII2+3~4一段,进行选择性压裂;对于已压裂过的层段SII12~15+162,这次分两段SII12~13+142、SII13+143~15+162执行重复压裂,压裂方式选用普通压裂。

3 压裂及水井调整

3.1 压前培养与压裂

该井2010年地层压力为10.34MPa,总压差为-0.61 MPa。为保证压裂效果,决定对该井连通水井进行提水,进行压前保护。针对X-20-469的压裂层位,对水井X-1-491编制了提水方案,偏二SII2~15+16配注由30m3/d提高到50m3/d。全井配注由120m3/d提高到140m3/d。

该井于2011年2月27日施压裂。压裂后换大泵44-70mm。压裂初期日产液83.8t/d,日产油10.9 t/d,含水87.0%,较压前日增油10.1 t/d,含水下降2.34%。

3.2 压后保护

为延长压裂有效期,保证地层能量供给,压裂后,又对周围两口水井实施方案提水。X-1-FW94的SII7+8~13+142配注提高20 m3/d ;X-1-495全井配注提高20 m3/d,其中偏二SII2+3~5+62提水10 m3/d,偏三SII12-14~SIII2提水10 m3/d。对水井X-21-469编制了重组方案,这口水井SII13+141.2.3~15+162层段为停注层,停注年限17年。重组后,层段划分为SII12~15+162,使该层段完全对应压裂层位。层段恢复注水量30m3/d,全井配注提高20 m3/d。截止目前,共对X-20-469周围4口水井实施提水措施,除X-21-469重配后测试仪器下不去待作业处理外,其他方案均实施到位,井组共提高配注80 m3/d,实注68m3/d。

3.3 压裂效果

通过上述工作,X-20-469目前日产液66.3t/d,日产油9.9 t/d,含水85.1%,有效期已达到5个月,累计增油1327.5t。对比压裂前后两次压力资料,双对数曲线形态明显改善,实测得有效渗透率0.031μm2,流动系数0.106μm2/mPa・ s,地层系数0.197μm2・m。地层渗透条件得到改善。对比压裂前后产出剖面,压裂层段产出能力得到充分释放。

4、目前问题及下步工作

1,根据2011年7月15日测得的产出剖面显示,虽然本次压裂有效的释放了压裂层位的产液能力,但造成的层间差异使得原本有产液能力的SI组油层不产液,全井动用比例变差。在SI组油层控制注水强度,不能提水的前提下,做好周围注水井的管理工作,保证SI组“注够水,注好水”,促使油井SI组见效。

2,虽然该井组水井跟踪调整效果明显,压裂后地层能量损失较小,但目前地层压力仍然较低,仅为9.41MPa,总压差-1.55MPa,需要密切关注。进一步做好压力恢复工作,是保证措施井长期有效的前提。

5、几点认识

1,针对有过压裂历史的低效井,在治理中要做到解放思想,充分利用油田监测资料,细致分析。对于特定条件下的井,可实现重复压裂。

2,实施措施要及时配套,既要对油井采取增产措施,又要搞好注水方案调整,适时的压前培养和后期的跟踪调整是借以保证充足地层能量,维持压裂效果的重要前提。

上一篇:某型号飞机电源系统APU地面断电故障评估 下一篇:锂离子动力电池充电及安全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