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时间:2022-10-05 10:34:05

作文说到底是个性的表达,表达自己的发现,以己之心去洞察生活,感悟人情,力避落入公共话语的俗套,力避在故纸堆中徘徊。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也在有意地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写出当下青少年的人生体验与认知。

表达的价值在于真实,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意(意志)、真情实感(情感)、和真知灼见(思想),并为自己的表达负责。但学生作文中丢失自我的问题已成为最大的弊病,也是考场作文宿构、套作成风的缘由之一,因而,培养学生的写作主体意识是回归作文正道的必由之路,尼采有言“成为你自己”,当下的学生作文就是要“写出你自己”,当下的作文教学就是要让生活化的作文教学成为常态课,接上地气,给予学生浓郁的生活气息。

生活化的作文教学可以润物无声,不需要板起面孔,很多寻常的生活片段即是上佳的教学素材。有一次和同事在路边小餐馆吃饭,发生了一个小插曲,第二天,我把这个原汁原味的生活素材就引进了课堂。

上课伊始,我没有按教学顺序讲课文,微笑着告诉学生要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学生大悦,我又强调,也不是故事,是我昨天亲身经历的一件小事,学生眼睛睁得更大了――

昨天傍晚,春雨潇潇,我和几个朋友在路边一家小餐馆聚餐,酒兴正酣时,门开了,却进来一位背着背包,手提袋子的高个女孩,大概不到20岁,一进门就用流利的普通话自我介绍:“各位大哥,打扰了,我是刚毕业的学生,出来推销一款产品。”说着便拿出一盒皮鞋油来,介绍产品的种种好处。言辞里透出谦卑与无奈。说实话,这种营销方式我们早已不觉新鲜。女孩为了说明她的鞋油如何好,躬下身给离她最近的我擦起鞋来,这么一位学生模样的女生给我擦鞋,我感觉不太自在,起身要逃离,女孩便有些着急地追着我坚持要擦完,在众人的哄笑中我答应买下一盒,女孩开价29块,我给了30,大伙帮我砍价,女孩坚持说卖不起。接着她又向其他人推销,见无人愿买,便走了,出门时,她特地向我说:“大哥,谢谢你了,你是好人。”有朋友觉得我有点傻,明知上当还是买了,也有朋友觉得现在年青人做点事真不容易,还有人说好好的酒兴让她给搅坏了,也有人感叹如今小青年都喜欢打学生的招牌行骗……

听完故事后,学生若有所思,我趁势问学生,你怎么看这个故事,或你怎么看故事里的人?

学生的发言很积极,故事本身能够引起讨论的兴趣。有学生谈到自己也曾遭遇到类似情景,在路上被大学生模样的推销过洗发水,有学生说这有可能是电视台录节目,小心后面有隐藏的摄像机,还有的提醒我碰到这样的事不能心软,谁心软谁上当,也有学生干脆认为这个女孩是骗子,只不过是正当的骗子。

“正当的骗子”?为什么说是“正当的骗子”?我眼前一亮,追问这位学生。

“因为她卖的鞋油肯定不值这个价,所以说是骗子,但她的手段不是非法的,所以又是正当的。”全班都笑了,给了掌声。

那你们对这位推销鞋油的女孩持“褒”还是“贬”的态度?我继续发问。

持这两种观点的学生各占一半,其中持“贬”的一位学生讲了他的理由:她不问人家愿不愿意,弯下身就给别人擦鞋,这可能会让别人难堪,再说,你给别人都擦过了鞋,别人就不好拒绝你的推销,往深处说,这是一种绑架!

全班掌声骤起,认可了这位学生的观点。

但随即又有同学提出,这一点恰恰是一种高明的营销手段,充满智慧,又不偷又不抢,为什么不可以,我们就是要学习这种高明的做法,况且,有多少人愿意俯下身子给人擦鞋呢?值得大赞!

这种观点的交锋让课堂灵动起来。

我们说,作文就是要表达自己的发现,抒写自我的真性情,每个人眼中的人与事是不一样的,正因为不一样,笔下的文字才打上了个性的烙印。如果你是这个故事的亲历者,以此为素材写成作文,你会表达什么,或抒写什么?

这涉及对生活素材的宏观处理,也就是“立意”的过程。学生思考后,师生交流。大致形成了以下一些表达指向:

①赞美女孩的自立、坚强与智慧。

②表达“我”对年青人的理解与呵护。

③呈现一部分人的消极心理,总是把世道人心往坏处想。

④生活需要善良与宽容之心,永远相信美好的人和事正在发生,或即将发生。

形成基本的表达指向后,还需要对素材进行取舍、添减,丰富细节,使之形成足够的表现力,来为文章的表情达意服务。针对以上四个表达角度(可能有交叉),引导学生构思细节,谋篇布局,并鼓励学生大胆加工,围绕“所立之意”合理想象。学生陆续发言交流。

针对第①点,有学生交流了自己的意见:以一个见证者的角度去抒写,用语言、神态、动作等方面的描写,白描式地呈现女孩的形象――小心周旋、忍受冷眼、不辞辛苦、自尊自强,一个刚毕业学生的精神之美。结尾议论抒情,表达对她的钦佩之情。

针对第②点,有学生作了这样的构思:“我”是整个故事中唯一买了鞋油的人,唯一一个对女孩表示理解与支持的人,并与同桌其他人的言行形成鲜明对比,我知道产品不值这个价,但我不后悔。“我”信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针对第③点,有学生作了较为精彩的小小说式构思:以“我”为叙述视角,前半部分可以略写,重点写女孩走后,酒桌上朋友们的各种言论,几乎都在说我不该买,上了当,甚至有人说她压根儿就不是学生,打学生牌博取同情,还有人说酒兴被她搞坏了。正当我们高谈阔论时,女孩折返了回来,我们甚感意外,她已换了装,身后跟着一个同伴,进来后礼貌地告诉我们,刚才是她们在完成一个社会心理实验,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并恭敬地退回了我的钱,外加送了我一份精美的礼物。

受上面构思的启发,学生贺阳想出了更为精彩的小小说构思,她针对的是第④个角度――“我”是亲历者,又是叙述者,在女孩强烈要求下,“我”让她擦了几下鞋,然后就答应了买下一盒,这一过程中重点表现我的理解,女孩的不容易。有人甚至要施舍她30块钱,不要鞋油,让她赶快出去,免得坏了酒兴。女孩谢过“我”后就走了。正当朋友们在数落“我”的仁慈,埋怨女孩的拙劣伎俩时,门开了,那位女孩又进来了,她真诚地对我说:“这位大哥,不好意思,刚才只给你擦了一只鞋,让我把你的另一鞋也擦干净吧。”

全班师生拍手叫好。脆给贺阳同学的构思拟了个题目,借用“小米”的广告词――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学生都沉浸在思考与想象的快乐中,享受着作文带来的愉悦。脆打开电子白板,由我执笔,全班一起完成了这篇小小说,并且字词的斟酌尽量听从了学生建议。

这堂花了两个课时完成的即兴作文课让师生都觉得快乐无比,它打通了作文与学生之间的隔膜,远离“高大上”,人人皆参与其中,人人都能借这个生活素材驰骋于自己的作文天地,有什么样的情思就有什么样的文字,不一样的眼光就有不一样的作文格调。学生的所思所悟,都出自“自我”,写作的主体意识得到充分体现,一线的作文教学呼唤这样的常态课。只有作文教学真正生活化了,学生才能走进生活,获得实实在在的感悟能力,抒写真性情。

附文:

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春雨潇潇,暮色四合。我和七八个朋友在一家路边小馆聚餐,众声喧哗,把盏言欢,亮堂的灯光与弥漫的热气让人忘却了窗外的料峭春寒。

酒酣耳热之际,敲门而进一位学生模样的女孩,高挑,清秀,背一个大肩包,手提袋里也满满地装着盒状的东西。女孩先是凑近了离门口最近的我,用有些腼腆又熟练的普通话向我套近乎:“这位大哥,打扰了,我是刚毕业的学生,正推销一款鞋油,您能不能帮忙买一盒?”仿佛微澜的水面投进一块石子,涟漪骤起。我下意识反应道:“不需要,我家里有啊。”女孩见我不想要,有些央求:“大哥,您是好人,帮帮忙吧,29块8一盒,我们出来不容易的。”我对面的一位酒意甚浓的朋友硬硬地说,“这样吧,我给你20块,鞋油不要,你走吧”,女孩谢绝了,似乎意识到了些什么,有点尴尬,我起身请她和我们一起吃饭,女孩感觉到了我的些许善意,继续央求我买她的鞋油,我们都表示价太贵了,说着说着,她竟蹲下身钻到桌子底下替我擦起了皮鞋,这下我慌了,我没有让人擦鞋的习惯,她拉住半躲半逃的我,硬是给我擦完了一只,我知道她使出了杀手锏,这鞋油我是非买不可了,我笑了:“姑娘,我服了,你便宜点,我买一盒。”女孩也露出了笑意。

女孩坚持着给出的价格,不停说着好话,我不必再拗下去了,给了她30元,买下了一盒。她继续向其他人推销,我的朋友们没一个“上当”的,皆岿然不动。女孩对我再次表示感谢,然后消失在傍晚的春寒中。

酒酣依旧。我看着脚下的鞋,有点可笑,一只晶亮,一只灰暗。有朋友悻悻地说,这年头,什么人都有,总打悲情牌。另一位更不屑:“都说是学生,都喜欢装清纯。”我旁边的一位谆谆告诫我:“以后碰到这事,千万别动恻隐之心,够你上当的。”

正说着,门开了,那位女孩又折了回来,我们都一愣,女孩对我说:“大哥,不好意思,我忘了刚才只给你擦了一只鞋,我特意来给你擦另一只的。”她一脸认真,我无法拒绝她,因为我不能拒绝一个女孩争取到的尊严。

窗外仍是潇潇暮雨,我仿佛闻到了春寒中荠菜花的芬芳。

上一篇:作文教学的本色 下一篇:长文短教 深文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