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能素质“课课练”对于青少年身体平衡能力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2-10-05 10:10:41

体能素质“课课练”对于青少年身体平衡能力发展的影响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1-000-01

摘 要 文章运用当前体能训练中先进的核心力量及稳定性训练方法,采用静态、动态相结合的训练方式,静力支撑方式发展全身静态稳定力量和平衡能力,利用支撑动作发展全身动态稳定力量以及在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的能力。经过12周的阶段性的“课课练”发展学生身体平衡素质的训练,再次运用闭目单脚站立对学生进行测量评价,通过“课课练”前后测试数据的对比分析,总结“课课练”对发展身体平衡能力的实践效果和过程评价。

关键词 课课练 青少年 平衡能力 发展 影响

一、选题依据

身体平衡能力作为中学生体能素质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以力量、速度、耐力为主的中学体育教育中处于容易被忽视的地位。身体平衡能力反映了机体核心力量的强弱,能够保证青少年的脊柱、骨骼正常发育,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提高身体的控制力和平衡、提高运动时青少年全身性动作的发力顺序、动作节奏和动作稳定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中学体育教育当中的许多技术性动作的学习都对运动过程中身体稳态和平衡能力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本研究无论对于青少年的体能素质,还是对中学体育“课课练”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均有重要价值。

二、研究方法

依据理论评价和教学模型,对三年级的一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初三年级的二班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先期身体平衡能力的测试评价,根据测试评价结果的分析,针对体育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当前阶段的身心发育特征,提出“课课练”的创新教学内容,方法、手段、训练强度、训练负荷和训练量。

三、结论与分析

目前,所在中学初三年级共有两个班,人数相近(一班20人,二班21人),男女生比例相近,其初中阶段体育课程均由本人亲自教授,根据前期访谈及问卷调查,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情况相当。据此本研究根据抽签随机分配结果将初三年级一班学生作为对照组,初三年级二班学生作为实验组,实验时间为每周三节体育课,以十二周为一个周期,共计36课时,利用每节课准备活动的五分钟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核心力量和核心稳定性练习,而对照组班级在相应的时间内进行一般性热身训练。

(一)实验组练习手段

1.双肘俯卧支撑

双肘双脚支撑于地面,身体俯卧悬空,静力保持60秒。

2.单肘侧支撑

同侧手肘和脚尖支撑于地面,身体侧卧悬空,静力保持60秒。

3.静力仰卧提臀

仰卧于垫上,双肩、头部和双脚掌支撑,大腿臀部腰背悬空,静力120秒。

4.上举下蹲练习

双手持实心球于胸前,双腿左右开立,略宽于肩,双腿下蹲同时,双手持球上举伸直于头上,还原至预备姿势。每组重复15次。

以上四个练习每个练习手段间歇30秒,每节课做一组练习。

(二)对照组练习手段

1.前弓箭步压腿每组30秒,左右换为一组。

2.侧弓箭步压腿每组30秒,左右换为一组。

3.徒手平举转体每组60秒。

4.肩部拉伸30秒,左右肩交换为一组

(三)测试项目:

采用单脚闭目站立测试法,两组同学测试选在实验前后同一节体活课上进行测试,保证了测试环境的同一性。受试同学准备好后闭目单脚站立计时开始,至双脚着地计时停止,作为该同学测试成绩。

本研究采用分组对照实验,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后测试成绩均在相同测试条件下取得,且前后测试成绩均来源于样本中的同一个体,因此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中t检验: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a=0.05),利用EXCEL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左脚站立测试计算得到以下结果:

对照组前后测试左脚成绩t检验单尾P值为0.5,右脚测试成绩t检验单尾P值为0.41,均大于a=0.05,据此对照组前后测试成绩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实验组前后测试左脚成绩t检验单尾P值为0.00008,右脚t检验单尾P值为0.0021,均小于a=0.05,据此,实验组前后测试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

通过十二周的平衡能力练习对照组前后测试成绩在统计学上不具有显著性差异,成绩无明显提升。而实验组通过适当负荷强度和负荷量的核心稳定性练习,使该组同学前后测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而且在训练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对同学们进入训练状态和对于教学科目的学习掌握情况来看,用核心力量及核心稳定性训练代替一般性热身训练并没有对实验组同学没有影响,相反由于核心区域肌肉得到了充分激活,实验组同学对于全身复杂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掌握更优于对照组同学,说明在体育教学中加入平衡能力训练不但能够有效的发展青少年的平衡素质,对于体育教学中全身性技术动作的教学也能够起到辅效果。

上一篇: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下一篇:对中国啦啦队赛事现状的研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