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心理学

时间:2022-10-05 08:24:11

我们身边的心理学

心理学真的神秘吗?心理学是晶莹剔透的水晶球,未卜先知的吉卜赛女郎,还是电视情感节目里急赤白脸、唾沫横飞的某某专家?

其实都不是,实际上心理学很平凡,它就在我们身边。研究“遗忘曲线”的艾宾浩斯说:“心理学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和一段很长的过去。”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的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诞生。但早在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在生活中总结、记录和应用心理学了。例如《荀子·正名》中将人的情绪分为“喜、怒、哀、乐、爱、恶、欲”,中医理论也关注人的情绪,强调“七情”异常会引起阴阳失调、经络堵塞等身体疾病。又如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论述了后天因素对人格的影响。

回到当下,让我们再来思考下面这四个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来了解心理学怎样解释我们身边的各种现象:为什么在雾霾天气下,普通口罩也会脱销?为什么崔永元的语文很好,而数学成绩一塌糊涂?什么让Google公司长期保持创新能力?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

从众——社会影响的力量

近期,我国北方地区普遍遭受了雾霾天气的侵扰。一时间,如何应对雾霾天气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同时,以北京为代表的众多城市都出现了口罩脱销的情况。

那么口罩能阻挡住PM2.5吗?专业人士指出,对于国内以浮尘为主的污染,只有N95、N99等少数规格的口罩才有用,一般口罩不能发挥抵挡污染的作用,甚至有些劣质口罩反而会危害人体,有心血管疾病、身体虚弱者以及老年人还需要谨慎佩戴。

在这种情况下,是什么因素,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使人们继续抢购可能完全不起作用、或者起反作用的口罩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从众的心理学实验。

从众是指个人受到群体的影响,而做出的行为或信念的转变。阿施的实验中由七名被试共同进行。但其中有六名被试都是阿施的“同伙”,只有一位是真正的被试。实验先给出一张画有三条线段的卡片,再给出另一张只有一条线段的卡片,要求被试判断三条线中的哪条与单独的线段一样长。在很容易判断正确答案的条件下(被试单独回答时正确率为99%),前两次判断任务,所有被试都轻松地完成了。但第三次判断却让那名真正的被试大吃一惊——其他的被试竟然一个接一个地选择了错误答案,尽管他们选的那线段明显跟单独线段不一样长。这时真正的被试会作出什么选择?研究发现,有75%的人至少做出了一次从众行为。

可见,群体的社会影响,让我们出现从众行为。具体到雾霾天气下普通口罩脱销的现象,哪些因素会影响个人是否购买口罩呢?根据阿施等人的研究,“群体凝聚力”是一个影响因素,群体凝聚力越强,对成员的影响也越大,如果你的家人、亲密伙伴都佩戴了口罩,出于对这个群体的归属感,你也很有可能顺从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地位”也是影响因素之一,地位高的人往往有更大的影响力,当人们在电视、网络上看到新闻记者、明星等名人都戴上了口罩,虽然不清楚他们戴的是哪种口罩,但也会产生类似的想法。“群体一致性”是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你所在的部门、群体中,有一个人公开声称他不会抢购口罩,那么这个群体的影响力就会降低,你也可能倾向于不戴口罩。心理学研究呈现了从众现象和影响因素,也提示我们注意坚持自己的独特性,意识到自己的与众不同。

人际期望——皮革马利翁效应

主持人崔永元在其组织的乡村教师公益活动上,曾经讲到自己小时候优异的语文成绩和糟糕的数学成绩,以及它们与两位老师的关系。

崔永元回忆,小学的语文老师经常夸他作文好,甚至在诸如“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冲出去”这样模式化的文字后也批注:“精彩!”以至于那时的小崔觉得自己写作跟鲁迅差不多,语文成绩也不断提高。而数学老师对崔永元则是截然相反的态度,不相信他能学好数学,还在一次课上将粉笔头扔到小崔脸上。结果崔永元的数学成绩一落千丈。

教师的期望和态度真的会影响学生吗?为了揭示其中的关系,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学中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研究者对全校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随后提供给每位班主任一份智商排名名单,上面注明了哪些学生的智商更高(实际上,所有的排名都是随机分配的,只有班主任才认为名单上排在前列的学生会有不同寻常的智力表现)。

学年结束后,再次的智力测验结果显示,那些教师认为智商优秀的学生,其智力的提高幅度要显著高于那些没有得到教师期望的普通学生。罗森塔尔将这种人际期望现象称之为皮革马利翁效应。

罗森塔尔的研究在除教育以外的领域,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仅1997—2000年间,就有80余篇社科类论文引用了皮革马利翁研究。现在,试想作为一名管理者,你有着怎样的员工队伍?你又是怎样评价和期望你的员工呢?

自主感——“疗养院”研究

Google成立于1998年,作为一家新兴的互联网公司,他们在短短的10余年时间里,已经晋身2012年度世界500强企业排名的第277位,并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互联网领域巨头。是什么让Google公司长期保持强大的竞争力和旺盛的创新能力?

1975年,在康涅狄格州的一处疗养院中,兰格和罗丁进行了一项实验研究,把院里的老人们分成了两组,分组唯一的差别在于:第一组老人需要自己负责决定房间如何布置,尽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生活;对第二组老人,疗养院的服务人员则会把起居布置得非常舒适周道,尽可能做出详尽的安排,不需要老人费心。研究结果显示,第一组老人比第二组更加快乐,对生活更感兴趣,社交活动更多,也显得更有活力。

兰格教授的研究证明了自主感对于人们的身心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谷歌公司,有一种“20%的工程师文化”,即每位工程师都可以拥有20%的带薪自由时间,自己决定做什么。其间,员工之间的私人交流往往会创造出许多创新点,在对这些项目进行评价之后,公司便会成立专门的项目组加以支持。Google公司称,给工程师20%的自主时间,他们能回报40%的创新产品。

责任扩散——沉睡的旁观者

在企业中,管理者都希望拥有像《致加西亚的信》中罗文那样负责、忠诚的员工。但现实总是残酷的,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情况似乎比送信人更常出现在职场中。是遇人不淑还是用非所长?

关于责任的心理学研究,源于一桩发生在美国的暴力悲剧事件。1964年的一个晚上,凯蒂女士在结束工作返回公寓的途中,在公寓所在的安静的中产阶级居住区内,遭到持刀歹徒的袭击,她大喊救命,许多房屋的灯亮了,一个邻居在窗口大声警告歹徒:“放开这女孩!”歹徒忙欲逃走,但随即发现并没有人出来干预,于是又返回凯蒂身旁,用刀将她刺杀。其间女孩一直呼救,但直到警察接到报警,在2分钟内赶到时,女孩已经死去,歹徒也不知去向。警方在调查中发现,共有38人目睹了这一事件,袭击持续了35分钟,但最终只有一个人选择了报警,无人现身干涉。

这一案件震惊全美,为了寻找阻碍人们伸出援助之手的因素,约翰·达力和比伯·拉特纳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在一个面对癫痫发作病人的情景中,研究者发现,随着在场人数的增多,被试们作出援助反应的时间也逐渐增加。研究者表示,这一实验证明当人数增多时,提供帮助的责任分散了,人们认为会有其他人提供援助;同时不提供帮助的羞耻感也分散到多人身上。正是这种扩散阻碍了援助。

在职场中,建设一支高绩效的团队,管理者不仅需要培养团队的凝聚力,同时也需要明确、细化每项工作的负责人,帮助每位员工澄清职责。

并非绝对——部分的真理

在了解了上述现象,以及心理学研究者的工作后,你是否认为这些研究足够好地解释了我们身边的问题呢?

没错,正如你所想,答案是“不”。虽然这些研究带给生活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但心理学研究者们从未停止过对已有研究结论的批判和反思,让我们一起听听不同的声音:

虽然阿施关于从众的研究得到广泛支持和认可,也在多种实验条件下反复验证。但心理学家们仍然在思考这项研究的实用性,即“也许被试可以在实验环境下,对线段长度这种并不重要的琐事上与群体保持一致;但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重要事情上,他们不会轻易地表现出从众行为”。听上去是不是有些道理呢?为此,研究者们还从其他角度(如文化)探索从众现象。

皮革马利翁效应也同样受到批评,桑代克、理查德·斯诺等研究者都对罗森塔尔的实验环境、被试提出了质疑,认为没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操纵教师的期望会提升学生的智力”。但同时,赫曼·H.斯佩兹等学者也指出,教师的积极期望不能提升学生的智力,这并不意味着它对学生没有任何影响。相反,它确实可以改变学生的态度、行为和成绩。

心理学家对“责任扩散”的另一种解读被称为“预测性焦虑”,即当别人在场时,我们没有去帮助当事人的部分原因是我们害怕难堪或被嘲笑。设想一下,当你想帮助别人,但对方并不需要你的帮助时,你将会有多么难堪。这种焦虑让我们认为:帮助行为可能会让我们看上去很愚蠢。

哦,对了,我们还没有提到兰格教授和她的“疗养院”研究。事实上,关于这项研究的一个重要批评正是由兰格和罗丁自己提出的,她们关注和反思——在实验中使老人重新获得了各类控制力,而实验结束后他们又失去了这些能力,由此带来的影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隐患。换句话说,在任何与被试身心健康相关的情境下进行的实验结果,都必须进行仔细思考,以保证被试不受到伤害。

到此,我们发现,真正的心理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来源于生活的每个部分。同时,真正的心理学也是严谨的,它用实验和数据说话,并不使用绝对化的口吻,而是永远辩证地看待问题。

上一篇:领导干部:用好自省与他律“双节棍” 下一篇:西部铁军:诚实守信 同进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