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思维在漫画中沸腾

时间:2022-10-05 06:15:11

宝宝的思维在漫画中沸腾

你知道孩子为什么见到米老鼠、机器猫就兴奋?这是因为3岁以前的宝宝,已经开始接受外在环境所给予的刺激,而3岁以下的幼儿对文字的认知还不够,其视觉的反应与刺激往往来自图像。

漫画与一般图片的不同在于,漫画是一种不拘形式与题材,用夸张、变形或扭曲手法来绘制的,它可能是简单线条的组合,也可能是没有比例的夸张内容,没有大小、远近、比例或色彩等要求,所给予的视觉刺激是一种简化的图形象征。而一般图片往往趋向于写实,与真实生活经验相近,所反映呈现的是实体造型,缺少思维上的联想空间。

不论是有趣的漫画造型或丰富的图片,均会刺激幼儿的视觉反应与符号思维,这点可以从幼儿园周遭墙壁所绘制五颜六色迪斯尼卡通人物,或童话故事的主角如:唐老鸭、米老鼠、白雪公主、睡美人等图像,以及孩子的绘图等装饰相印证。然而由于图像传达的寓意往往重于文字,所以需要大人解释给孩子听。大人对一般图片的解说,会倾向于图片内容所呈现的实物介绍。至于对漫画的诠释,则可随大人的联想力与创造力呈现多种解释,进而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了解很多事情,这也是漫画的主要功能之一。

当我们发现3岁以下幼儿拿着蜡笔涂鸦时,不论是简单线条,还是简化的人、动物、房子、花草等图画,都是幼儿根据其意象,在完全自主性与独特性的特质下所绘出的漫画。此时家长不妨也跟着幼儿涂鸦,用试探性的问话启发孩子告诉你,他所画的漫画是什么。透过幼儿的视野看世界,家长也会有另一番收获。不过,在这种询问中,最忌讳家长用简答题问幼儿,例如:“这个圈圈好漂亮,是不是妈妈的头?这个框框是不是电视机?”这样的问题已把孩子的思维限定,只会抹杀漫画联想的特质。

另外,漫画一直是人类常用的沟通语言,透过亲子问对漫画图案的沟通交流,可以给幼儿提供运用视觉意象表达的机会。不过,如何通过对漫画的学习进而激发儿童的视觉发展与认知,以产生“创造性的思考”,是父母在孩子幼儿时期值得注意的课题。

孩子从2岁左右就开始喜欢涂涂画画了。他们只要一拿到笔就会乱画一通,地上、墙上、床单都可能成为孩子的画纸。所画的奇形怪状的物体都是大人看不懂的东西,这时的孩子正处在“涂鸦”阶段。对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大人应及时为他们提供笔和纸,有技巧地鼓励他们涂涂画画。

技巧一:1~2岁的宝宝学画,完全是一种游戏,大人一定要珍惜这类绘画兴趣的萌芽,并恰当地加以引导,经常给宝宝色彩鲜艳的蜡笔让他去画。即使宝宝画不出什么形状,但成人绝不能呵斥、指责甚至打骂。因为那幼稚的线条兴许就是未来画家的起步哦。

技巧二:成人可以陪宝宝一起画画,在孩子画的乱七八糟的线条中挑出和某些物体相似的图形问宝宝:“这是什么?哦,原来是太阳呀。我们再给它加上几笔,是不是就更像太阳了?”或说:“这是一条小鱼呀,那我们再给小鱼吃点小虫。”边说边添上简单的画,可增强宝宝画画的兴趣。

技巧三:有意识地带宝宝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太阳、下雨、小鸟、花朵等,开阔宝宝的视野,诱发他观察事物的兴趣。

上一篇:儿子偷了小伙伴的玩具 下一篇:宝宝认字完全轻松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