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时间:2022-10-05 05:31:05

简述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

1音乐教育与德育

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寓教于乐”任何德育教育如果没有情感的基础,只能成为空洞的说教,是难以达到预期目的的,音乐正是借助于有组织的音响活动,去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以曲动人、以情感人、在音乐艺术的氛围中、使学生受到熏陶,心灵得以净化。

2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1音乐教育的文化内容

音乐教育的文化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从歌曲教学、欣赏教学等进行归类,并系统的进行文化素质教育。1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事迹,顽强的生活、创作的毅力,音乐作品的意义价值,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所表现出的顽强人生和它的时代精神;2了解世界各国及祖国的人文地貌、民情风俗、音乐风格如: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的异国风情,新疆哈萨克族民歌《玛依拉》的民族风情;3认识传统的音乐童话故事如:《彼得与狼》,叙事歌曲《兰花花》的写实音乐知识;4了解中外乐器的发展史等。

2.2音乐作品

音乐作品是以音乐别史、音乐题材、音乐体裁、音乐的民族精神、风格来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一部优秀的音乐作品是道德的升华,它以崇高优美的音乐语言唤起人们对美好未来追求的思想感情,学生则是从音乐形象引起的情感感染而得到思想审美的教育,如:对《祖国颂》、《我爱你中国》、《歌唱祖国》、《走进新时代》等合唱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对心灵撞击出的“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火花,充分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利用音乐形象的思想性、激发学生的思想情绪、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的因素,使其自觉树立一种生活的信念和理想以及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2.3音乐教材

音乐教材内容应是丰富的、鲜活的、选择学生宜于接受的,由浅入深的拓宽音乐教育的空间,不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同时融入德育内容,如了解作曲家的生平、作品的背景。作曲家冼星海的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是学生们早已熟悉的,作品创作于1939年距今已有近80年的历史,但学生们唱起时依然能感爱到作品的宏大气势,黄河的汹涌澎湃,体会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斗争的伟大形象,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2.4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

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方法是借助教材中的歌曲作用,用优美的音乐旋律去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感,以达到提高修养、陶冶情操、振奋精神等德育教育的目的。如: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歌曲以它独特的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表达的情感美,在学生心灵中扎根,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如《让我们荡起双桨》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传唱了四代人仍然备受人们的喜爱,上下起伏的优美的旋律,贴进儿童化的语言,使歌曲充满了欢乐的气氛,歌声随着琴声,一张张笑脸是那么灿烂,学生们尽情抒发着对幸福生活的赞美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3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开展德育教育

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仅靠音乐课堂实施是远远不够的,要给学生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身心的陶冶,提高美的欣赏水平,得到更多的德育教育,通过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学生扩大音乐视野,增长音乐知识、发挥音乐的创造性,锻炼音乐的才干,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受和爱好,促进身心健康。另外通过开展各种紧张激烈的竞赛,从中渗透教育,如:歌咏比赛,通过演唱那些激励一代又一代奋勇前进的歌曲,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爱国情。学生们不但在艺术水平上有所提高,对加强集体主义感是一个最好的体现。

总之,音乐教育中加强德育教育,不但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鲜明的音乐形象,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学生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产生巨大的形为力量。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方式之一,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而且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本文作者:杨永兰工作单位:伊犁职业技术学院

上一篇:简述音乐教学的问题及策略 下一篇:刍议民居建筑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