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25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10-05 04:59: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25例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临床效果。方法:2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均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处方:附子、细辛、麻黄、白芥子、干姜、熟地黄、鹿角霜),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25例患者治疗2周后,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肌电图MCV检查显示其结果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对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效果满意。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糖尿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20岁以上的人群中糖尿病的患病率不足1.0%,1996年已经上升至3.2%左右,而且每年还在以1.0‰的速度逐年增加。北京等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患病率已高于5.0%。据估计,目前我国1型糖尿病病人已达400万人,2型糖尿病病人已近4000万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各型糖尿病中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为5%~50%[1],累计各神经,如感觉神经、运动神经以及自主神经,其中以感觉神经损害最常见。2008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观察的2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⑴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标准[2]:出现上下肢疼痛,冰冷感,肌无力感,甚至肌肉萎缩,肢体无反应;⑵腱反射迟钝或消失、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⑶排除其他神经损伤或器官疾病;⑷下肢肌电图检查异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45m/s。观察病例共25例,男15例,女10例;平均年龄58.65岁;糖尿病病程6~19年。

2治疗方法

2.1西药治疗

25例患者均口服降糖药或者注射胰岛素,控制空腹血糖<7.2mmol/L水平。进食糖尿病饮食。高血压和高脂血症患者口服降压药以及降脂药。

2.2中药治疗

阳和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药物成分为:细辛5g,麻黄9g,附子15g,熟地黄25g,干姜8g,鹿角霜20g,白芥子10g。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连服2周。

3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检测肌电图,空腹血糖以及膝跟腱反射。

3.1.1观察疼痛、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记录症状好转程度。

3.1.2神经肌点图测定 采用丹麦DISA2000型肌电图测定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NCV)以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NCV)。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了STAT7.0统计软件,治疗前后症状以及体征比较,采用X2检验,运动、感觉神经传导的速度比较,采用t检验。

4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

参照《神经系统临床生理学》中的相关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者消失,膝跟腱反射及深浅感觉明显改善或恢复正常,肌电图MCV增加≥5m/s或者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好转,膝跟腱反射改善,肌电图MCV增加<5m/s;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膝跟腱反射、肌电图MCV无改善。

4.2治疗结果

25例患者治疗2周后,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

4.3治疗后肌电图MCV改善情况比较

见表1。治疗后胫神经、腓总神经、正中神经肌电图MCV均与治疗前相比较增加。治疗后的效果满意,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4.4治疗后的麻木、疼痛、感觉异常、腱反射改善情况

25例患者中,有麻木症状者15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有疼痛症状者10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0%;有感觉异常症状者9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3.6%;有腱反射症状者6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63.9%。

5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简称DPN,是糖尿病慢性病变的常见并发症,60%~9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40%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其年龄在40岁以上者、且吸烟和血糖控制差的患者患病率更高[2]。多数人可在血糖控制不佳或发生糖尿病昏迷后突然发病,少数病人在出现周围神经病症状后才发现患有糖尿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如若不及时治疗,将会引起更多并发症。现代医学对DPN的认识商无定论,多认为其由于微血管病变以及凝血机制失调,血液流变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共同构成了糖尿病三联症,严重影响糖尿病人生活质量。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是糖尿病的代谢障碍及血管病变所致的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因此除了积极控制血糖 ,改善周围神经的末梢循环也尤为重要。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在中医中无此病名,一般认为是中医消渴病兼证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可以归于中医‘痹症’的范畴。病因和病机在中医典籍中虽然没有太多的描述,但对于其临床表现在《王旭高医案》中有“消渴日久,但见手足麻木,肢凉如冰”以及在《丹溪心法》中的写的是“腿膝枯细、骨节烦痛”等记载;而在隋朝的巢元方对于早期糖尿病并发症病因也做出了相应总结“小便利,利多不能调养五脏,脏衰而生诸病。”近两年来多数的医学专家认为本病主要是本虚标实之症,与叶天士的“久病入络”论述相符。现代医学专家治疗此证多强调将益气活血与通络之法贯穿始终。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以四肢麻木、疼痛等为主要症状,归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糖尿病的病理机制为阴虚燥热,但随着病情的变化,可损及阴阳气血而引起其他病症,最终导致阴阳气血亏损以及痰、瘀、风、寒、湿邪阻滞脉络,从而产生一系列肢体麻木、疼痛等异常感觉。《伤寒论》中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有温阳祛风寒之邪,阳和汤补肾化痰祛瘀通络之效。方子中用熟地黄补肾阴;附子、鹿角霜可温肾阳;麻黄、细辛本为辛温发散走窜之品,在大量熟地黄克制下,发散之效减弱,故以通络散寒止痛为主,此二味药不宜过大,以免发散太过而耗伤阴阳;白芥子、干姜可温化寒痰。配麻黄与细辛可起散寒化瘀、祛痰通络止痛之效。

本病以老年人多发,因年老气血衰弱,五脏亏虚而易生病。阳气不足则生寒湿,阻滞经络,血行不畅而瘀滞,阴血不足则内生风邪。故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时的根本在于一定要在补虚的基础之上,辅助以祛风散寒、化痰通络,才能得到标本同治的效果[4]。利用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效果确切,一方面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另一方面在根本治疗其病灶。与此同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相应的知识普及、适量运动、合理膳食以及定期血糖检测也必不可少。

综上所述,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效果满意,值得向广大患者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琰,陈志斌,袁昆雄,等.谷红注射液与甲钴胺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7(1):60-62.

[2]刘新民.实用内分泌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317.

[3]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疗规范(征求意见稿)[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17(8):638-640.

[4]陈景亮.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8,40(3):26-27.

上一篇:试论《周易》两仪四象思想对西药中药化四性研... 下一篇:中西药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