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群体动态联盟信息化模型探究

时间:2022-10-05 04:38:47

企业群体动态联盟信息化模型探究

[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群体组建动态联盟已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和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试图通过对企业群体动态联盟信息化建模机制分析,寻找到一个合理的企业群体动态联盟模型框架和较为全面的建模求解系统,以推进我国企业群体动态联盟信息化工程,进而提升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企业群体动态联盟 信息化 模型 探究

一、企业群体动态联盟信息化建模机制

“企业群体动态联盟信息化(EIMDA)”,是指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把具有不同知识、生产技术、市场行销和人才资源优势的企业组成一个阶段性的联盟体,以共同开发、生产、销售新产品,应付市场挑战和联合参与竞争的一个企业群体集成组织形式。根据现有的企业建模理论和方法学,企业群体动态联盟信息化建模机制主要建立在现有的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技术基础之上,以借助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支持来解决处于不同地域的分散群体如何共同协调与协作来完成相关任务。然而,企业群体动态联盟是以市场机遇为驱动的, 因此动态联盟企业的生命周期性非常显明。一般来讲, 动态联盟企业从产生到解体可分为市场机遇出现期、建立期、运行期、解散期四个周期。动态联盟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的技术支持详见图1。

二、企业群体动态联盟信息化模型构建

可见,一个合理的企业模型框架和一套全面的建模求解系统是成功实现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化工程的基础。基于企业建模体系结构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企业群体动态联盟信息化模型仍用传统的多视图方式来表达,即在在盟员已存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市场机遇,通过分布式协同建模方式,对部分模型进行重新整合,其中关键点在于处处体现重组和集成的概念,其基本框架如图2所示。这样一来,将大大提高企业原有建模成果的可重用性,缩短建模周期和降低成本。

需要强调的是,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以企业基础信息化建设为前提。因此,在建立各视图之前,首先要清楚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从组织变革开始,并根据信息流向对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重组,然后在得到对应的组织、功能、资源、信息和过程描述后,建立和完善企业信息系统或企业信息基础平台。当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中级阶段,需要进行企业内的信息集成和过程集成,甚至组织内企业集成、社会集成以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信息集成不是简单的信息共享,而是从系统运行的角度,在系统运行的每个阶段保证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里以正确的方式于正确的地点传送给正确的需要该信息的人。过程集成不仅仅指每个过程之间有接口,它是在信息集成的基础上进行过程之间的协调,尽可能消除一切冗余和非增值的影响过程或活动效率的障碍(如人为因素/资源问题等),使企业过程总体达到最优。企业内集成指在信息集成与过程集成等的基础上,企业内各个层面互相支持达到企业内纵向和横向的集成,实现“人、经营、技术”三者的集成。企业间集成包括面向异地协同产品设计的集成、沿着供应链的集成、同类企业基于行业或区域集群的集成、基于市场机遇而形成动态联盟所实现的集成等各种集成。

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演变模型详见图3。

在十分清楚地了解了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之后,需要根据盟员在动态联盟中定位的角色,围绕市场机遇生命周期,通过分布式协同的工作方式,集成各成员企业的组织描述、功能描述、资源描述和信息描述,形成动态联盟企业整体视图,并采用演进的方式对这些视图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最终完成整个模型的建立。其中,过程视图通过定义活动和活动间的关系来描述业务过程或工作流程。组织视图的构建,目的在于精确描述企业组织的结构和属性、为企业组织的描述提供统一的方法、实现组织与人员的优化配置。功能视图的建立,目的在于描述企业功能,单个企业的功能视图反映了该企业的核心优势。资源视图是对企业资源的分类、构成、结构、资源之间的联系及资源与其他企业视图元素间的联系等的描述。信息视图说明了企业处理的业务对象中所包含的信息

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化模型较好地整理了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路,清晰地回答了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基于什么目的(Why)、在什么时候(When)、由谁(Who)、在哪里(Where)、做什么(What)、怎么做(How)的问题。虽然还处于初始分析和整体规划阶段,但是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企业群体动态联盟的信息化模型研究为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建模方法和框架技术,从而有助于使企业高效、快速地进行基于动态联盟的企业信息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登兵:论企业建模与企业信息化[J].大众科技.2005(9)

[2]叶丹等:敏捷虚拟企业组织形态及描述方法[J].中国软科学, 2000(8)

上一篇:基于协议的VPN技术分析 下一篇:入侵防护系统IPS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