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有城 在水一方

时间:2022-10-05 04:22:45

步入位于冀南大地上的永年广府,你会嗅到一种文化的芳香,这是已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传递给我们的强烈信息。她匠心独特的自然环境,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厚重深沉的人文底蕴,会让你经历一次文化的洗礼和心灵的熏陶。有人说,走进广府,你就走进了一种文化,你就走进了一种境界。

韵味无穷话古城

在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前,知道广府镇的人并不多。但低调,不意味着平庸。广府始载于2600年前的春秋;隋末唐初,农民起义军领袖窦建德在此建立大夏国国都,奖励农桑,拥兵坐镇,并基于战略考虑,对此城进行了修整,使它具备了城池的规模。原土城为六里十三步,元朝增为九里十三步,相当于4.5公里。明嘉靖二十一年,知府陈俎调集九县民工,历时十三年,将土城砌为砖城,城高12米、宽8米,四门筑有城楼,四角建有角楼,并有垛墙876个,殊具特别的是在四门之外尚建有瓮城相守,地道的关防深锁,固若金汤;明代为广平署衙所在,为京师八府之一;清代为直隶省广平府,拱京师南大门。

历史上的广府向来不乏名流志士,拥有厚重的人文气息。无数达官显贵、文人墨客曾经涉足于此,唐代诗人李白、晚唐四才子之一司空曙、元代名相王磐、清代画怪郑板桥等,都曾在此流连,并留下传艺名篇。清乾隆十七年,直隶总督方观承治蝗放粮路过此地,留宿清晖书院之莲亭,为古城美景所动,夜不能眠,题诗一首,至今勒石犹存:稻引千畦苇岸通,行来襟袖满荷风。曲梁城下香如海,初日楼边水近东。拟放扁舟尘影外,便安一榻露光中。帷堂患气全消处,清兴鸥鱼得暂同。

广府城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在明清之前,永年城可谓是交通咽喉,战略要地。它南带湖广、北控幽燕、西连秦晋、东达齐鲁,南来北往、西行东去,都要经过广府城,尤其是广府城自身形势险要,城周环水,易守难攻,更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解放前,当这一带已全部解放时,当地土匪头目许,在的支持下,负隅顽抗达两年之久,连美国军事调停人员都亲临广府城,从而使广府城不仅闻名冀南,而且也闻名全国乃至全世界。

城内有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个小拐弯。老街纵横,商贸云集,昔日繁华可见一斑。与城中居民交谈,小小的古城,居民竞达两万多。城中尽是平房,故在城外观望时,看不见一间房屋,以为只是一处作为旅游观赏的城池,岂知真是一座实在的古城。此地明清风韵尚存,与老街中的时尚摄影店形成鲜明对比,历史与现代化的碰撞,活生生地把发展呈现在人的眼前。保留下来的古城墙,以今人的眼光来看,依然是蔚为壮观。被岁月消磨了的古城墙,其状如峰,沿斜斜的上马道而上,战马的铁蹄声也似乎一路而来。行走在厚厚的城墙上,阳光洒在头顶,闭上眼睛,想象着她曾经的辉煌,想象着她曾经历过的战火,对于她来说,我们只是看客,或许生活在其中的人们会有更深的体会。据当地人介绍说,上世纪60年代,永年发生了一次大洪水,其势汹汹,众人合力关闭四城门,堵上沙土等物,水势凶猛,接近城墙顶好几天,终于败退,可见古城防护之严。其实广府古城早有“卧牛城”的传说,祖先在筑城时,于四城门下藏四神异卧牛,每逢大水,四卧牛便将城池驮起,水涨一指,城升一尺;水涨一尺,城升一丈。不过据说南蛮神往此牛,便盗走了3头,只有号“元山”的天皇庙城头,依然高耸入云。

斑驳古老的城墙之下,已有80高龄的民间艺人坐在暖暖的阳光里,向路过的人们微笑,偶尔也招呼一声。即便无人驻足,他依旧乐呵。不知是否因为城墙高深,浮躁的现代气息被挡在墙外,这里的人们眼睛里都有一种纯净,脸上都绽放了一种微笑。恬淡、幸福,在流动。古城周围的人们已经习惯了临水而居的生活,游走在水边,不时可见三五成群在水边洗衣的村妇,一边用棒锤敲打着衣服,一边聊着家长里短,看起来格外的悠闲自在。一位年长的妇人在阳光下抬起头,眯着眼睛说,“虽说有自来水了,但我们还是习惯水边。”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柔美的感性?她们放弃现代的便捷,回归的不就是那份对此城此河的情缘么?

太极文化扬天下

中国古代先哲称“太极”是天地万物之源,阴阳二气衍生万物,广府人将之演绎出独特的广府太极拳,杨式的气吞山河,手捧寰宇;武式的清秀干练,行云流水……绵延百年不断的武学门派,印证着“太极”生生不息的哲学思想。在广府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中,还有一种更重要的文化,它让古城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这就是太极拳。太极拳是广府古城对全人类最大的奉献,不但充满着和谐与深厚的中华灵性,而且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清史稿》记载,直隶有太极拳,所指就是广府古城。这是太极拳出现于官方史册上的最早记载。查太极拳在清季乾(隆)嘉(庆)时,还只在河南温县赵堡、陈沟等村落中流传,鲜为人知。自杨露禅,武禹襄于道(光)咸(丰)年间将太极拳广为传播后,太极拳始得风靡大众,闻名中外。杨氏太极拳创始人杨露禅、武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俱为永年广府古城人。杨露禅名福魁,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卒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出身贫寒,后移居广府城南关。其自幼酷爱武术,后经广府太和堂药店掌柜陈德瑚推荐,到河南温县陈家沟,拜陈长兴为师学习“绵拳”,历时十八余载得其太极精髓,并且在“绵拳”的基础上进行揣摩探索,将陈氏老架发展为一种新的拳术,创立了一百零八式的杨氏太极拳,后又被聘为京城王府的拳师,被京城的武术界誉为“杨无敌”。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曾为杨露禅拟写一副对联:“手捧太极震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杨露禅的次子杨班侯(1837~1892)20岁后亦进京助父教拳,后在旗营任职、是戴蓝翎的“武德骑尉”。他武技出众,对弘扬太极拳贡献较大。杨氏父子高于同时代其他武术家之处,不光是武技出众,而是能掌握时代脉搏,适应客观需要,将技击和健身融为一体。根据清末贵胄富室体质和生活习惯的特点,把拳技击拳势改为不猛不硬,顺遂圆活,老幼强弱以及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练习,扩大了教学对象,太极拳遂风靡于京师。杨露禅的弟子中著名的有富英、王兰亭、夏国勋、刘太监、李东瑞(王兰亭代收)等,杨班侯的弟子中著名的有万春、凌山、全佑、王侨宇等。他后来因故返里隐居,又收有弟子张信义、陈秀峰等人。武禹襄名河清(1812年~1880年),广府东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晚清的秀才,自幼习武。于1852年拜河南赵堡镇的陈清平为师学习拳术。回到永年后,武禹襄在原来拳技的基础上,潜心研习,创新发展,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架势,既不同于陈氏的老架、新架,也不同于杨氏的大架、小架,学而后化,自成一家。并且撰写了《太极拳解》和《十三总势略》等著作。至今被拳界奉为经典名著。因此,武禹襄也被弟子和后人推崇为武氏太极拳的创始人。此后又孕育了傅钟文、姚继祖等现代太极大师。他们的后人著拳论、传徒弟,把太极拳传向全国,传向了世界上的诸多国家。在杨露禅、武禹襄和他们的传人的辛勤努力下,才得以把太极拳传播到通都大

邑,并为日后的大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这是太极拳在众多拳种中独能脱颖而出,如虹贯长空,成为举世瞩目的体育运动项目的根本原因。饮水思源应归功于太极拳的拓荒者杨露禅、武禹襄这两位武术大家。当代武术家顾留馨说:“近代太极拳的传布,以杨氏祖孙三代对教材教法不断创新之力最多。而于拳理的钻研总结,首推武、李,较之王宗岳(太极拳论)之抽象性的概括,远为具体切实。有继承、有发展,乃能自成一家。”可为符合历史真象之言。自1991年至今此地共举办了十届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太极拳正以其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世人,从而使广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杨氏太极拳和武氏太极拳在中国和世界上广受推崇,分别被列入部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大约有2000万人练习,是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太极之乡”。参与者中有来自全球五大洲50多个国家的3000余人次,举行太极拳表演比赛30余场,研讨会20余场,产生论文300余篇,出版专著10本。如今广府古城和杨露禅故居、武禹襄故居都已成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太极弟子来这里拜谒。广府的太极拳队伍更是威风八面,国家许多大型活动都受邀表演。

千年古城绽新颜

除了太极拳大会,永年洼淀的开发也是吸引游客的新亮点。走近“永年洼”,极目远眺,水天一色,绿苇红荷,鸥鸟共飞。这里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是继白洋淀、衡水湖之后的华北第三大洼淀。尤其广府城东南800亩区域内水面宽阔,水体较深,可行舟载人,由于水路纵横交错,加上芦苇丛生,很容易使人迷失方向,地形不熟悉的人进入其中很难走出来。从高空中俯视洼淀,水道与芦苇交错相织,形成一个近似篆体“太极”字样的图案,据此,当地人称这里为“太极迷宫”。古城之外是一片诱人的绿色和蓝色。面积达4.6万亩,洼淀陆面平均海拔41米,长年积水,处于湿地状态。这里浅植稻苇,深种荷藕,不仅鱼虾丰富而且野生鸟类繁多,呈现出“芦苇茂盛、鱼虾共生,碧水风荷、雁戏鸟鸣”的南国水乡景象。以太极拳为中心的永年文化旅游综合开发巳初具规模,万亩荷花池、芦苇荡已具雏形,湿地森林公园、千亩垂钓园已基本完工,规划中的800亩太极迷宫和300亩太极湖也在加紧建设中。

如今,历史的云烟早巳散尽,但广府城的每一块城砖却都铭刻着一段长满绿苔的记忆,每一个居民都稔熟着一桩难以磨灭的往事。水城相依,水中倒映着古城的背影,城上氤氲着水汽的温润,伫立城头,远处可见滏阳河水蜿蜒飘摇,近看古城外碧水环绕。古韵、水脉、太极魂、驳墙、老巷、芦苇荡……广府古城沧桑中透露着蓬勃之势,世人正在弹去她积年的封尘,使其闪烁出迷人的风采。

(本组稿件部分照片由永年县委宣传部提供)

上一篇:美丽宁夏 黄河金岸 下一篇:人间自是有“茶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