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时间:2022-10-05 04:05:31

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摘要】在教学中,采用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即:1、粗读浏览,消化字词;2、细读感知,了解内容;3、精读品析,掌握写法;4、颂读欣赏,扩展迁移。给学生讲明白,让学生读明白,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关键词】粗读:细读:精读:颂读How to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analysis capabilities in teaching

Kuang Shi-zhong

【Abstract】In teaching, teaching four steps, namely: A rough read, digest words; 2, peruse the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tent; 3 intensive goods analysis, mastered wording; 4, Chung Reading appreciate the extended migration. Clearly explained to the students to enable students to read to understand, and to teach students to read method. Thi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udent reading analysis capabilities.

【Key words】Crude Reading: Peruse: Con: Ode read中学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怎样才能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呢?在教学中,我按照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即:1、粗读浏览,消化字词;2、细读感知,了解内容;3、精读品析,掌握写法;4、颂读欣赏,扩展迁移。给学生讲明白,让学生读明白,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这样,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而且使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迅速提高,效果甚佳。

1. 粗读浏览,消化字词

就是让学生用较短的时间,较快的速度粗略地读一篇课文,采取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生字、生词。然后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字典、词典,从音、形、义三方面消化生字。从表面意思和引伸意思,原意和在课文中的意思掌握词语。并把生字、生词整理到课堂笔记本上。

2. 细读感知,了解内容

就是让学生仔细地阅读一篇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内容。边读边思,这篇课文的线索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教给学生划分段落、归纳段意的方法。

2.1划分段落的主要方法有:

2.1.1按事物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划分段落

例如:学习《坚强的战士》一文时,学生按时间顺序分为三段。

第一段:时间是林红临刑前一天的“夜晚”。

第二段:时间是“第二天上午、午后”。

第三段:时间是“夜晚”。

2.1.2按事物发生发展的空间顺序(地点变换)划分段落

例如:学习《腾野先生》一课,学生按地点变换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自然段)作者到东京。

第二部分:(4—35自然段)作者在仙台。

第三部分:(36—38自然段)作者回北京。

2.1.3小说、戏剧可按事情发展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划分段落。

例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一课时,让学生按故事情节发展来分段,课文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4自然段)故事的开端:盼于勒。

第二部分:(5—19自然段)故事的发展:赞于勒。

第三部分:(20—47自然段)故事的高潮:见于勒。

第四部分:(48—49自然段)故事的结局:躲于勒。

2.1.4议论文可按结构方式“引论—本论—结论”也可以按论述方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划分段落。

例如:学习《说谦虚》一课时,让学生按结构方式划分段落,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论:提出论点“歉受益,满招损”。

第二部分:本论:从三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①从人们认识规律方面。

②从认识掌握建设规律方面。

③从研究学问方面。

第三部分:结论:“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除此之外,还有几种划分段落的方法。学生根据以上几种划分段落主要方法,阅读不同体裁的课文都能比较准确地划分出段落。

2.2归纳段意的主要方法有

2.2.1寻找中心法

有的文章的段落有中心句,找出中心句就可以用中心句归纳段意,中心句常常在段首或段末。

2.2.2概括主要内容法

有的段落说了几层意思,归纳段意时,可抓住主要内容进行概括。

2.2.3并列法

有的段落写了几个内容,不便区分主次,归纳段意时,可把几个内容归纳几句话并列作为段意,就是并列法。

3. 精读品析,掌握写法

就是精读课文,品评分析探究文章为什么这样写,掌握写作特点。例如:学习《孔乙己》一课时,教师提问:本文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孔乙己的?学生回答:是通过肖像、语言、神态、动作等来描写孔乙己的。 教师提问:肖像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分析后回答:为了揭示孔乙己自命清高,好逸恶劳,穷困不堪的性格特征。断腿前与断腿后的肖像相对照,揭示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教师接着提问:《孔乙己》一课哪些动词用得精炼、准确。学生回答:“踱”、“排”动词用得好。“踱”字活现出有闲阶级趾高气扬,悠闲自得的神态。孔乙己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教师问:这句话为什么用“排”,而不用“摸”、“拿”、“掏”、“取”呢? 学生分析后回答:因为“排”字显示出孔乙己对只花四文大钱的短衣帮表示阔气、得意、炫耀的神情,所以用“排”字好。通过精读品析,学生掌握了写作特点。

4. 颂读欣赏,扩拓展迁移

就是让学生对文章的精彩句段熟读成诵,进行欣赏,然后拓展迁移。

4.1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和记忆的诀窍,边背诵边欣赏

4.1.1背诵的方法

(1)理解记忆,不能死记硬背;

(2)分析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背诵;

(3)找出其中的描写顺序背诵;

(4)找出层次结构背诵;

(5)记住其中关键性的词语背诵;

4.1.2记忆的诀窍歌

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背诵是记忆的根本;

争论是记忆的益友,重复是记忆的窍门;

趣味是记忆的媒介,联想是记忆的功能;

化简是记忆的助手,模拟是记忆的恩人;

卡片是记忆的仓库,应用是记忆的灵魂;

4.2拓展迁移

学完了一篇课文后,让学生将知识拓展迁移。例如:学习了九年级语文下册鲁迅写的《故乡》一课后,让学生做题,你的故乡如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来。总之,通过上面四个步骤的教学,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和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明显的提高。

上一篇:动漫艺术对儿童成长的“潜化”影响 下一篇:信息时代下的数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