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论速览 第2期

时间:2022-10-05 04:05:31

党报未来发展的三种构想

施爱春在2009年12期《传媒观察》中撰文提出党报发展的三种构想:

1 减少办报层级,能否让党报“合起来”?

用行政手段,在全国形成二级办报或者一级办报的格局,把党报合起来。理由是办报层级越少,保留下来的党报的发行量会越大。但是。减少办报层级将党报合起来至少面临几大难题:一是撤掉的报纸能都合进来吗?二是地市党报能都撤掉吗?三是撤销省级以下党报能解决党报的发行难题吗?

2 党报能否作为公共产品“养起来”?

用财政的钱把党报养起来,将党报人员纳入公务员薪酬体系。理由是党报可以作为公共产品享有特殊待遇。能否将党报“养起来”的关键是党报是否是纯粹的公共产品?从中国在国际传播格局中地位看,将党报“养起来”培养不出代表中国形象的国际级中国传媒。党报如果变成纯粹的财政供养模式,党报记者编辑变成准公务员,那么结果可能是一心一意把党报办成一张“机关报”、“机关干部报”、“机关大院报”。放眼全球,党报靠财政供养只是一时之策终非长久之计。

3 党报能否在市场中“闯出来”?

按市场规律和报纸的传播规律,在市场中探索一条新路,让党报“闯出来”。理由是党报也是报纸,全国未来会有更多的党报在市场中走出来,这是一种构想也是一种实践。在新的媒体生态下党报能否靠自身的力量在市场中打拼出来,全国党报界有困惑、有等待、有探索、有曲折:

“天津日报”发行模式创新,但有渠道不等于有大发行成功。“广州日报”模式诱人,但党报都市化要看天时地利。“南方日报”模式成功,但办地方版要有经济效益支撑。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打造与时俱进的新型党报是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前途漫漫,要不要发展?像不像党报?如何发展?这三个问题考验每一张党报。

新媒体带来三点新思考

尹明华在2009年第5期《新闻研究》中撰文说,新媒体带来的冲击,给我们以下几点思考:

1 需求比供给重要。

任何企业,包括媒体,在为社会提品的时候,首先必须对需求有所认识或发现。如果不知道读者是谁,不知道他们的需求是共同需求还是个性需求,不知道是长线需求还是短线需求,那么所传播的产品就不会有生命力。如果能够知道受众的阅读情况,编辑部门就能够改进内容,提升增值服务。改进办报的战略。

2 接受比传播重要。

过去报纸是简单地传播一个产品,让市场去接受。现在。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告诉我们。是接受方、也就是读者的偏好和习惯在决定着报纸的生存。如果读者的需求和接受状态发生变化。我们也要跟着变化。

3 互动比覆盖重要。

互联网更主要的核心优势是能够产生互动。传统媒体的互动主要表现在一点对多点,即一个编辑部门把创造和采集的信息发送给广大受众,这样的状态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而互联网的传播可以是多点对多点,互动可以以一种相互交叉的方式随时随地进行。媒体是因为消费者的存在而存在。

我国报业五种发展趋势

窦宝国在2009年12期《中国报业》中撰文说,我国报业发展趋势可概括为5个方面:

1 集中化。由于产业资源由劣势企业向优势企业集中,将来我国报业集团的数量会逐步减少。并出现几家大的报业集团垄断全国市场的局面。

2 集团化。当前我国报业出现了范围经济扩大发展的趋势,诸多各类型报纸互相整合。形成了若干比较大的报业集团。这也是世界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3 国际化。由于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民众长期以来形成的开放意识,中国受众仍将长期关注国际新闻和国际信息。

4 专业化。一是人力资本的专业化,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报纸内容的产品普遍比较精细和专业,在这背后,是人力资源的专业化配置。二是新闻专业技能和相关知识的专业化。

5 杂志化。目前,我国报业也出现了报纸杂志化的趋势:一是日报版面越来越多,走向“厚报时代”。二是日报的版面安排杂志化,除了每天大量的新闻报道和深度报道以外,越来越多的各种专刊、副刊,琳琅满目,看起来越来越像杂志。当然,日报杂志化绝非等于杂志。

文章提出了发展中国报业的对策与建议:

一是遵循客观规律,实现内涵式发展。二是不断解放思想,推进制度创新。三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提高舆论引导艺术。四是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培育报业两大主体。五是整顿市场秩序。构建科学合理的报业市场。

我国媒体面临5大变革与挑战

国秋华在2009年12期《新闻爱好者》撰文说,知识经济时代,我国媒体面临诸多变革与挑战。

1 经济全球化改变传媒的生存环境。经济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信息产业的蓬勃兴起,信息全球化的浪潮呼啸而来。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经济信息化,主要表现为商品的信息化和市场的信息化。在信息全球化的支撑下,媒介受众获得信息的方式发生改变,对信息服务的需求也在发生改变。

2 信息网络化不仅仅是技术的挑战。信息网络化削弱了信息不对称,提高了管理要求。因特网的普遍应用大大缩短了媒体集团与频道、传媒与受众之间的时空距离。网络信息化对媒体组织生产者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技能要求。

3 资源知识化将改变传媒管理重心。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使知识成为社会的主要财富和最重要的资源。资源知识化将使媒体组织的资产形态发生重大转变。资源知识化将使媒体经济增长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资源知识化将促使媒体组织加强知识管理。

4 管理人本化要求传媒进行管理创新。

5 学习终身化要求传媒提高组织学习创新能力。

上一篇:传媒资讯 第2期 下一篇:耶鲁“I Love Yale staff”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