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审判”还没有到来

时间:2022-10-05 03:33:57

最后的“审判”还没有到来

11月初学校召开的复旦大学毕业动员会上给出的数字是。以名校之名投10份简历,可获一次笔试机会;笔试10次,有一次面试机会

2006年圣诞节。

晚上11时,北京宣武门地铁里挤满了快乐的人儿,难得在污染指数三级的北京,地铁里拥挤取暖的人们忽然找到了幸福感。

晚班车呼啸而至,一个姐姐跳上车前告诉关弈白:人的感觉会越来越粗糙,所以,你今天特别当回事的事情,10年后,可能就是笑笑,就像你找工这回事。

虽然尽力吸着鼻子,关弈白的眼睛还是红红的。所幸,眼泪没有滴下来。

早在两个月前,关弈白像运动员热身一样把MSN签名改成了“要坚持”。

2007年全国至少将有43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已经爆棚的就业市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有多残酷?关弈白对一个案例耳熟能详:某生产巧克力的外企要在中国面向应届毕业生招聘九个职位,到了截止日,仅网上收到的简历就有近六万份,特快专递邮寄的也有二万份;最后,10选1,全国共有8000人进入第一轮笔试。

“笔试之后还有至少二三次的‘面食’(面试),不知道千里挑一的那九个幸运儿是不是火星人?”关弈白对此充满了好奇。

就在半月前,有人在MSN上要关弈白的简历,说是要给正读高一的侄女做励志教育,以她为学习的目标和榜样。

“以我为榜样?你要哪个版本的?!国企版、外企版、传媒版,我现在有三个版本的简历,都发给你吧!”

“英语TOEFL627分,中英文即时口译;法语中级,阅读对话无障碍;复旦大学比较文学专业硕士生,辅修完经济学专业本科课程;在国内外多家知名、新锐媒体实习并发表头条、封面文章若干……”――有这样一份简历,不过是希望找到一份能胜任的工作,能养活自己;再高一点,也就是这份工作能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能学到一些东西。

一个月前,某知名媒体到复旦大学招聘,关弈白和欢呼雀跃的同学等了整整四个半小时后进入面试,然后是三小时的笔试,从早晨六点起床直至下午五点收工,没吃一口东西。然后便音讯全无,后来听说,这家知名媒体在全国只招―个人。

次日便是一家世界五百强之一的外企笔试,却没有做完。交卷的时候,关弈白知道一万月薪已经离她而去了。

从11月份到现在,关弈白已经笔试了十几次,面试若干轮。最长的一次笔试,考了三个半小时的数理分析,那是平安集团。

“最可怕的是,执著与成功完全是两码事。我发现自己满怀信心,精心准备的申请,睬也不睬我;胡乱提交的,竟然最后都给面试了,叫人说什么好呢?”关弈白极其郁闷。

终于有人抛出橄榄枝了,却与她所学的文学专业风马牛不相及,更非她兴趣理想所在;而那家知名媒体,是她最向往的,却显然没戏。

知名媒体在复旦招聘完毕后,关弈白的一位很优秀的同学对没有进入面试心有不甘,日拨夜拨,终于打通了该媒体人事部门的电话,该同学倾诉了一番自己十分优秀,完全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新闻人之后,对方抛出一句“只有你才觉得自己很优秀!”挂断了电话。

“只有你才觉得自己很优秀!”――关弈白闻之捧着自己的简历如惊弓之鸟,当实习记者两年来累积的社会学常识一下子全部虚置,她从终点又跑回了起点,从此日日心虚。

11月初学校召开的复旦大学毕业动员会上给出的数字是,以名校之名,投10份简历,可获一次笔试机会;笔试10次,有一次面试机会。因此,关弈白身边的每个同学都在批量印制精雕细琢的简历,以增加基数。

在这个冬季,每个毕业生都经历着这样的轮回:申请的时候满怀期待,兴致勃勃;接到笔试或面试通知的时候兴奋,紧张;考试的时候疲于奔命,如箭在弦;等待的过程惴惴不可终日;被鄙弃之后非常沮丧;休养生息后进入下一轮;继续受挫,更加沮丧……

“如果你是一名正在找工作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此阶段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关弈白在圣诞节的夜晚总结出这样一句惊世骇俗的话。

上一篇:失地木匠的转折之年等 下一篇:张悦然:孤独的一年,决绝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