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阅读障碍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进展

时间:2022-10-05 03:07:34

汉语阅读障碍的认知加工机制研究进展

【指示性摘要】 阅读障碍是一种儿童期较多见的认知行为问题,也是儿童学习障碍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迄今为止,国内外相关领域对此有了较充分的研究,但其认知加工机制仍不很清楚,且存在很多争议。鉴于国内发育行为儿科学领域对此类问题的日趋关注,笔者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汉语阅读障碍的相关认知加工机制的研究作一综述。

【关键词】 阅读障碍;认知;语言;儿童保健服务

【中图分类号】 R 395.6 B 848.2 R 1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8-0765-03

阅读障碍(reading disorder,RD)是儿童学习障碍的主要类型之一,指特定性阅读技能发育显著损害,并且不能完全归因于智力水平、视力问题或教育不当。阅读理解技能、阅读中单词的辨认、朗读技能以及完成需有阅读参与的作业能力都可受累[1]。其典型特征是字词识别的精确性与速度受到损伤,影响到阅读理解和拼写,进而妨碍儿童词汇量和书面知识的扩充[2]。在表音文字国家中,5%~10%的儿童存在RD[3];国内报道以汉语为母语的儿童中,RD发生率在4%~8%之间,低于西方国家的有关报道[4]。儿童一旦发生阅读障碍,对其认知、情感、自我概念及其社会性发展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容易辍学,远离朋友和家人,或企图自杀,患口吃、语言表达障碍、选择性缄默及抽搐等精神障碍的可能性增加[5]。

Goswami认为,起码有两个因素会影响到儿童阅读能力的发展:一是儿童所面临的语言文字的特性;二是儿童本身所具有的认知资源,即儿童是否具备了恰当的认知潜能,使他能够洞察到所学文字记录语言的本质[6]。跨文化研究表明, RD的缺陷模式和神经生物学基础可因语言文化不同而不同[7]。作为符号系统,汉字(Chinese characters)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文字符号类型。其特殊性可概括为:(1)汉字符号是一种象形表意文字(idiograph)。(2)汉字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汉字的字形不和语言的音素相对应。就是说汉字没有形-音对应或形-音转换的规则。(3)汉字是方块字,汉字的部件、字形复杂多样,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结构紧密的图形[8]。所以,汉字在形、音、义加工方面与西方拼音文字有很大不同。

1 影响汉语RD的基本认知因素

1.1 语音加工能力 西方研究普遍认为,语音加工在表音文字(Alphbet,如英语)中是预测儿童未来阅读能力发展的最好指标, RD儿童的核心缺陷是语音加工缺陷[5],如语音意识和语音短时记忆缺陷,其中语音意识缺陷是最突显的特征[9]。语音意识指儿童对口语中各种语音单元的知觉和操作能力,反映了儿童潜在的语音表征的精细性,常用新异性任务(oddball范式,即要求儿童从一组单词或假词中挑出首音或韵尾不同的一个)、音位计数、音位删除或添加、音位融合等任务进行测查。语音意识缺陷导致儿童不能充分理解拼音文字中字母或字母组合记录音位的本质,表现出单词解码的典型困难[5,9]。目前,国内研究普遍认为,汉语RD儿童同样表现出语音加工障碍,却无法确认这是不是汉语RD的主要形式,以及是普遍现象还是个体现象[10-11]。

1.2 视觉技能 最近神经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汉字是以声音和图形2种编码方式同时进入大脑神经的,左半球储存语音编码,右半球储存图形编码,2种编码都与字义相联系[12]。因此,汉字是一种“双脑文字”,使左右两半球的脑功能同时发挥作用,在利用脑的潜力方面超过了“单脑文字”(拼音文字只是左脑的作用,缺乏右脑图像编码的协同作用)。专家提出,对汉字的认知加工可能需要有更强的视觉空间认知能力,视觉空间认知能力在汉语阅读过程中似乎更为重要。

目前,利用眼动记录技术对视觉信息加工进行精细的记录和分析,从视觉信息加工的行为特点来探讨心理活动的深层心理机制和生理机制,成为心理学基础实证研究的重要手段。国内外大量的眼动实验研究均发现,正常阅读者和RD儿童的眼动记录不同:RD儿童的眼动记录不规则,表现出异常的眼动模式。以表音文字(alphabet)为母语的阅读障碍儿童的眼动有如下特征:注视时间较长、注视次数较多、回视频率较高、眼跳距离较小、经常连续两三次回视、回视距离不规则、不能准确的一次性完成回视等[13]。笔者前期的研究发现,汉语RD儿童文章阅读的眼动特征与此相似[14-15]。一般认为,这种视觉加工方式上的缺陷不会造成视觉方面的困难,但却会影响阅读过程中的视觉信息获得和大脑的加工。张承芬等[16]采用视觉-空间删除测验、图形记忆测验以及视觉注意测验等研究认为,图形记忆与加工能力及对词语的一般信息理解能力的缺损是汉语RD儿童的主要认知特征,该研究未发现语音能力对阅读的影响。静进等[17]采用本顿视觉保持测验(visual retention test,简称VRT)对学习障碍学生视知觉、视觉记忆、视觉空间结构能力进行评估显示,学习障碍学生这几个方面的成绩明显不如正常学生。但Ho等[18]的大规模研究认为,单一视觉技能缺陷很少导致汉语儿童的阅读困难。曾志朗等的系列研究发现,汉语RD儿童的语音分析较弱,但没有在视觉技能上发现差异。

1.3 命名速度 除了语音缺陷和视觉认知加工缺陷,研究者发现,在许多RD儿童身上都表现出命名-速度加工障碍。快速命名指儿童快速地、连续地命名熟悉的物体、颜色、字母或数字的能力。快速命名障碍指对熟悉的视觉符号的命名速度低于年龄标准至少1个标准差。双重障碍理论的提出者认为,语音障碍和快速命名障碍是导致阅读障碍的2个独立因素,都是造成RD的原因,可单独分别存在于不同的RD者身上,如果个体同时具有语音障碍和快速命名障碍,其阅读困难会更加严重[19] 。Wolf等[19]对快速命名障碍的本质进行了探讨,认为潜在于快速命名下的加工机制会影响儿童获得单词的正字法表征的速度和质量,并建议命名速度障碍可能是RD儿童更一般的加工速度缺陷在语言学领域的反应。该研究系统分析表明,快速命名技能独立于语音技能,主要预测了单词识别的精确性、正字法技能和阅读流畅性。阅读获得要求儿童建构正字法表征,形成形-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正字法模式的建构和形-义联结可能是更难以完成的任务,对一般的学习与记忆能力有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命名速度障碍的儿童在这2个方面的任务中可能受到了更大的损伤,汉字识别时更倾向利用已形成的子词典的形-音通路,阅读难以过渡到流畅的、自动化的字词识别阶段[18]。

Snowing等[20]总结了英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中个体差异的研究,认为个体之间所表现出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模式的差异最好由他们的语音加工技能、视觉技能、加工速度资源及语义技能等阅读发展所需要的认知资源之间的交互作用来解释。刘文理等[21]的研究认为,Snowing等的研究结论同样适用于汉语阅读发展和阅读障碍,儿童的语音表征、语义知识、视觉正字法技能及加工速度等相关的认知资源组成了一个多维的连续体,任何认知成分缺陷所引起的RD的严重程度既依赖于那个成分本身缺陷的严重程度,也依赖于其他可提供的补偿资源的多少。目前,认知测验组群比较表明,汉语RD儿童可能存在视觉技能缺陷、语音加工能力缺陷或快速命名缺陷[22]。

2 影响汉语RD的高级认知因素

除了上述一些基本的认知加工技能,阅读还需要高级认知加工技能的参与,如工作记忆、执行功能、选择性注意等。这些高级技能会影响行为和社会技能的所有方面。目前为止,RD是源于视觉、语音等基本认知加工的障碍,还是源于工作记忆、执行计划等高级认知加工能力缺乏,仍是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曾采用眼动实验研究对汉语RD儿童单汉字、图画、汉字文章阅读的视觉认知加工特点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发现, RD儿童阅读时表现为知觉广度小、极度缺乏计划性、策略性和组织性,注意较为分散[14-15]。笔者推测,汉语RD儿童可能存在着计划执行、工作记忆和选择性注意的问题。

2.1 工作记忆 工作记忆是当前认知神经心理学对RD研究的另一重点。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Baddeley等提出的一个概念,它的功能是对信息进行暂时性的加工和储存。Baddeley将其定义为:从理论上说,工作记忆是一个对信息进行暂时性加工储存的能量有限的系统,这个系统为知觉、长时记忆及其活动之间提供了一个分界点,从而支持了人类的思维活动过程[22]。大量的研究证明,工作记忆的信息加工和储存方式对于完成学习、运算、推理和语言理解等许多复杂的认知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3]。对RD儿童的工作记忆的横断研究表明,RD儿童的工作记忆是一种发展缺陷,而不是一种发展滞后[24]。国内的研究显示,汉语RD儿童的工作记忆中央执行系统的容量和功能都存在缺陷[25]。目前,工作记忆的低效率被看作是影响RD的主要预测指标。

2.2 选择性注意 有研究表明,学习障碍者存在明显的选择性注意缺陷,如在卡片分类任务中,学习障碍者与对照组相比,加工速度慢,很难有选择地注意各种任务,并忽略无关信息的干扰;而优秀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他们不易被庞杂的信息、枝节问题、次要概念所迷惑,能够区分重要性、熟悉程度不同的材料,也能迅速识别并专注于材料的重要部分、陌生部分和具有实质关系部分[26]。对学习障碍儿童进行专注力训练后,其学业成绩和智力测验均有明显进步。目前,许多研究证实,RD儿童存在注意力缺陷,他们认为阅读的失败与注意涣散或无法进行选择性注意有关[27]。

2.3 计划执行功能 也有研究发现,RD儿童在阅读理解时比较不会使用策略,容易受到原有错误概念或原有经验的影响,所以执行计划能力欠缺会造成阅读障碍儿童阅读理解低落,特别在需要高层阅读技巧的复杂阅读任务中,RD儿童计划历程上的缺陷尤为明显[27]。执行功能是一个含义丰富的神经心理学术语,包括了目标指向行为的必须技能,也包括一系列认知领域和认知通道的高级技能,这些高级技能影响行为和社会技能的所有方面。执行功能与额叶皮质密切相关[28]。目前,不少研究发现,汉字的识别需要额叶的参与,而汉语RD儿童额叶存在异常[29]。Tan等[12]发现,在100

ms闪烁相上给被试显示图形靶标(包括“非字”),其记忆诱导性眼跳跃的激活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儿童,眼扫描轨迹和稳定性易于对照组,其凝视时间偏短,回视频率偏低。提示汉语RD儿童可能存在额叶定向控制功能和执行功能缺陷。

综上所述,影响汉语RD的认知技能主要涉及到基本认知技能和高级认知技能,包括语音加工能力、视觉技能、命名速度、工作记忆容量、选择性注意、计划执行功能等几个方面。但不同技能缺陷对汉语RD儿童作用的大小、起作用的时间进程及与阅读障碍间的因果关系尚需进一步的研究加以细化。

3 参考文献

[1] 世界卫生组织.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3: 192-193.

[2] TOMSON M.The definition of dyslexia.Dyslexia,2002,8(1):53-54.

[3] SALLY E, SHAYWITZ MD. Dyslexia. N Engl J Med,1998, 338(5): 307-312.

[4] STEVENSON HW, STIGLER JW, LUCKER GW, et al. Reading disabilities: The case of Chinese, Japanese and English. Child Dev, 1982, 53(5): 1 164-1 181.

[5] CHRISTINE G. Why some children struggle so much with reading used to by a mystery. Now researchers know what's wrong-and what to do about it. TIME, 2003, 9: 35-41.

[6] GOSWAMI U. Neuroscionce and education. Br J Educat Psychol,2004,74(pt1):1-14.

[7] WAL TS, CHARLES AP, ZHEN J, et al. Biological abnormality of impaired reading is constrained by culture. Nature, 2004, 43(7004): 71-76.

[8] 彭聃龄,舒华,陈之.汉语认识研究的历史和研究方法//彭聃龄,主编.汉语认知研究.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1-34.

[9] BISHOP DVM, SNOWLING MJ. Developmental dyslexia and specific language impairment: Same or different? Psychol Bull, 2004, 130(6): 858-886.

[10]孟祥芝,舒华.汉语儿童阅读障碍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1999(4):54-57.

[11]HO CS, CHAN DW,LEE SH,et al.The cognitive profile and multiple-deficit hypothesis in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Dev Psychol,2002,38(4):543-553

[12]TAN LH,SPINKS IA,FENG CM,et al. Neural systems of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are shaped by native language. Hum Brain Mapp, 2003, 18(3): 158-166.

[13]MARIA DL, MARTA B, ANNA J, et al. Reading words and pseudowords: An eye movements study of developmental dyslexia. Brain Language, 2002, 80(3): 617-626.

[14]李秀红,静进,邹小兵,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文章阅读的眼动实验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362-365.

[15]李秀红,静进,杨斌让,等.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图画知觉的眼动实验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1):6-9.

[16]张承芬,张景焕,常淑敏,等.汉语阅读困难儿童认知特征研究.心理学报,1998,30(1):50-55.

[17]静进,郭婧.学习障碍儿童的本顿视觉保持实验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83-85.

[18]HO C S-H, CHAN DW-O, LEE S-H, et al. The cognitive profile and preliminary subtyping in Chinese developmental dyslexia. Cognition, 2004, 91(1): 43-75.

[19]WOLF M, OROURKE AG, GDNEY C, et al. The second deficit: An investigation of independence of phonological and naming-speed deficits in developmental dyslexia. Reading and Writing: An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2002, 15: 43-72.

[20]SNOWLING MJ, GRIFFITHS YM.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dyslexia//NUNES T, BRYANT PE. Eds. The Handbook of literacy. Kluwer Press, 2004.

[21]刘文理,刘翔平,张婧乔,等.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亚类型的初步探讨.心理学报,2006,38(5):681-693.

[22]静进,森永良子.儿童学习障碍及其相关问题.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06,1(2):81-84.

[23]BADDELEY A. Working memory: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Nat Rev Neurosci, 2003,4(10):829-839.

[24]SWANSON HL, SIEGEL L. Leaning disabilities as a working memory deficit. ISSUES in Educ,2001,7(1):1-48.

[25]彭聃龄.汉语信息加工及其认知神经机制的研究:20年研究工作的回顾.当代语言学,2004,6(4):302-320.

[26]BRIDGET M. Training young minds not to wander: New research suggests that, beyond genes, experience affects a specific brain network involved in attention. Monit Psychol, 2003, 34(9): 58.

[27]李芳.PASS认知历程模式及其在阅读障碍儿童中的运用.中国特殊教育,2003(5):56-59.

[28]何淑华,静进.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用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meta分析.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12):754-757.

[29]李秀红,静进.发育性阅读障碍脑功能及认知加工机制研究进展.中国儿童保健学,2006,14(1):63-65.

(收稿日期:2007-12-18)

上一篇:谈医学论文作者如何缩短发表时滞 下一篇:安徽省农村寄宿制学校教室宿舍厕所卫生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