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情境导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10-05 02:52:33

思想品德课“情境导行”教学模式的研究

摘要:思想品德课“情境导行”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去体验和思考,促使学生把认识转化为行动,从而达到知行统一。同时,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情感和能力,促进了学生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情境教学法 教学模式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6.114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过程是知、情、信、意、行协调发展的过程。遵循这一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应该是思想政治课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但是,目前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忽视情意培养和行为指导的现象比较普遍,导致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了心理上的拒绝乃至学习上的畏缩,知与行严重脱节,背离了思想品德课设置的初衷。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实效,就必须对学生加强情、信、意方面的教育。而对学生加强情、信、意教育的有效途径,就是创设教育情境,使学生在师生共同创设的各种情境中受到感染和教育,从而把认知转化为行动,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思想品德课“情境导行”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在智慧,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经过几年的实践与研究,我们已初步探索出思想品德课“情境导行”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为:

1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赞科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需要才认真学、主动学。为使学生“需之切”,教师就得做到“教有境,入境始与亲”。创设情境,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可以巧妙地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使学生以高涨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在教学“意志坚强的表现”这一内容时,笔者事先安排几个学生准备了小品“学什么最容易”,一上课便让学生表演这个小品,小品中的同学意志薄弱,三心二意,学来学去什么也没学成,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论,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教师适时归纳引导,顺势导入新课。

2 巧设问题,步步诱导

教师要根据所创设的情境,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开放性、思辨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尤其要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的模糊点及学生的疑点上设计问题让学生讨论、辩论或争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教师必须发挥好主导作用,及时地点拨、讲解,诱导学生逐步达到教学的目标要求,使学生在问题探求中认识不断深化,能力不断提高。例如,在教学“友爱同学”这一内容时,笔者出示了漫画《秘密约定》之后,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①漫画中的这两位同学在干什么?他们有什么秘密约定?②这样的约定对不对?为什么?③请说出“哥们儿义气”有哪些表现和危害?④友谊的建立应讲求什么原则?这样层层设疑,步步诱导,使学生逐步明确了友谊的建立应讲求原则,不能讲“哥们儿义气”。

3 角色体验,由知导行

这是落实思想品德课知行学原则的重要一环。“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入“角色”,让学生谈一谈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或让学生进行表演,以深化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落实道德行为,逐步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例如,在教学“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这一内容时,笔者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学校附近的一条小河被污染了,该校的共青团员们自发地成立了调查组对污染源进行调查。请回答(或表演):①如果你是调查组的成员,找到污染源的责任人时,你准备说些什么?②如果你是污染源的责任人,面对共青团员的诘问,你准备如何回答呢?③如果你是当地环保局的局长,对河水污染问题又该如何处理呢?这样使学生“身临其境”,让学生去思考、去解决,从而把认知转化为行动。

4 训练提高,总结延伸

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定的练习题来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强化情感。练习题也要体现一定的情境,要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以及社会实际紧密结合,具有开放性、灵活性,既要包括知识训练和能力提高,更应重视情感陶冶和行为落实。例如,在教学“发扬艰苦创业精神”这一内容时,笔者结合“西部大开发”这个热点问题设计了这样的训练题: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是否愿意到祖国的西部去艰苦创业?为什么?②如果你的家乡在西部,你又会怎么做呢?这样的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既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思想道德觉悟的提高。教师要用激情的语言进行总结延伸,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

5 布置作业,实践强化

课外作业的布置我们也采取情境式、开放性的形式,让学生在灵活多样的情境中自我探索、自我体验、自我教育,从而有利于知与行的有机统一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教学“依法保护和治理环境”这一内容时,为了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并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笔者布置了这样的课外作业:对自己家乡的环境状况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并向环保部门或当地群众提出合理化的建议。这样的课外作业,既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强化,并且落实了行动。

思想品德课教育目标的落实,单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很好地完成的。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结合教育目标开展了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通过演讲赛、辩论赛、擂台赛、主题会、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此外,我们对学习评价的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采用书面智能检测和日常行为考查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检测题尽量体现一定的情境,以便对学生的能力状况、思想觉悟程度和道德水平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

作者简介:纪常春(1968-),男,本科,中学高级教师,日照名师,山东省日照市莒县长岭初中教研室主任、思想品德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山东莒县 276516

上一篇:高校档案参与和谐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刍议 下一篇:在线逻辑分析仪在电子设计自动化实验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