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骨转移病例机制与诊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时间:2022-10-05 02:12:00

肺癌骨转移病例机制与诊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 肺癌骨转移为目前临床上较为关注的一种恶性疾病,多数情况下骨转移是不可治愈的,因此针对其发生机制展开积极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肺癌骨转移的发生机制、针对与治疗情况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 肺癌骨转移;发生机制;诊断;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734.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3)12-0557-01

目前医疗研究中,针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主要目的为对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以期找到新的、有效的临床疗法,以改善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预后效果。近几年有研究显示,靶组织所产生的白细胞介素、血小板源性溶血磷脂酸等细胞因子同肿瘤细胞表达的特异性受体进行结合,从而在癌细胞骨迁移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本文出于对肺癌骨转移的机制与诊疗情况进行探讨的目的,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综述。

1 肺癌溶骨性骨转移机制研究

1.1 肺癌细胞的脱落与外侵

在肺癌细胞与原发肿瘤脱离后,会分泌出一系列的细胞因子与酶,从而使自身的细胞运动活性得以维持,同时还可以降低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以对细胞外基质进行溶解,基质金属蛋白酶可以对肺癌细胞表面下的基底膜进行有效的降低,进而穿透基质而发生转移。曾有学者在一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研究中对57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骨髓微转移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2]。

1.2 肺癌细胞的趋化与迁移

对于恶性肿瘤而言,其转移部位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具有一定选择性的,存在显著的噬器官性,这主要是由于受到趋化因子的作用。研究发现,趋化因子为一种可以对细胞发生趋化运动的小分子细胞因子,能够对细胞骨架的改变等进行诱导,进而参与了肿瘤细胞的移动、归巢以及转移[3,4]。近期有文献报道,骨基质中的趋化因子同肺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可以发生相互作用,从而有效促进了肺癌细胞的特异性骨转移[5]。

1.3 肺癌细胞的黏附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癌骨转移的主要部位包括有长骨的末端、肋骨、骨盆以及椎骨等,以上几个部位的骨小梁多呈现网状分布,同毛细血管窦紧密相邻,具有丰富的血供,且血流相对缓慢,这样便是肺癌细胞与血管窦内皮细胞的基础机会得以增加,从而增强了黏附性,这将会为肺癌骨转移的发生提供最佳的环境基础[6-7]。

1.3 溶骨性骨破坏过程

经诸多的动物实验证实,肺癌细胞在到达局部骨组织后,其自身所分泌的蛋白水解酶并不会对骨质溶解产生促进作用,而是肺癌细胞同骨组织微环境之间发生一系列复杂的作用后,使破骨细胞得以激活,进而造成溶骨性骨吸收,最终表现出局部溶骨性骨质破坏。

2 肺癌骨转移的诊断

2.1 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特点

临床研究证实,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会受到肺部原发癌的病理类型的影响,其中以肺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最为显著,而鳞癌次之。曾有文献报道,肺癌骨转移中,周围型肺癌的骨转移发生率较中央型肺癌高,并且大多数患者在骨转移早期并未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因此很容易被忽视[8]。肺癌骨转移以多发病灶为主,且肺癌骨转移分布与肺癌转移途径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2.2 核素骨扫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

在临床诊断肺癌骨转移的过程中,不但应对患者主诉、局部体征给予重视,更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辅助手段如X线、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核磁共振以及CT等。近几年经研究发现,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象在骨转移诊断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且为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手段,其可以将活体生理、生化、功能以及代谢进行良好集合,经放射性示踪剂在病灶处的浓聚从而检测出骨转移的存在与部位[9-10]。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证实核素骨扫描在骨转移诊断中的准确性、特异性均较高,其主要表现为:热区形态会表现出条状、点状、团块状、整块骨状等特殊类型,但是针对一些单发病灶而言,其骨扫描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进行定期复查,必要时可以借助X线等技术做出初步的诊断[11-13]。

3 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3.1 外科治疗

肺癌骨转移的外科治疗目的是对疼痛进行换届,并对骨折进行预防,以达到功能恢复的效果[14-15]。目前在临床上,针对长骨骨转移者在出现放疗后局部疼痛、股骨骨折对小转子造成累及、长骨呈现弥漫犯时建议采取预防性手术治疗[16-17]。曾有学者对60例单纯手术以及手术后加放疗患者的预后效果进行了随访,结果证实,术后加放疗者的预后效果优于单纯手术治疗者,且其功能恢复情况理想,因此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在外科术后加放疗处理[18-19]。

3.2 放疗

放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因骨转移而出现的疼痛,并且可以避免病理性骨折、脊柱压缩的发生。曾有调查结果显示,放疗手段对绝大多数患者均有效。曾有研究对1000例接受大放疗的肺癌骨转移患者进行了随访,结果发现,低剂量长周期放疗与高剂量短期放疗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预后效果差异也不明显[20]。值得关注的是,长周期放疗的止痛效果相对理想。

3.3 其他治疗

针对肺癌骨转移的治疗除外科手术与放疗外,还应注意镇痛治疗、核素治疗、二磷酸盐药物治疗等手段,诸多前瞻性研究显示,唑来膦酸钠等对肺癌骨转移同样存在良好的治疗效果,然需要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值得关注[21-22]。

参考文献

[1]杨自飞,王捷.肿瘤细胞和骨微环境在骨转移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08,12(06):445-446.

[2]初云霞,王秀问.恶性肿瘤骨转移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9,13(04):102-103.

[3]韩萍.肺癌骨转移临床资料分析及治疗研究[J].重庆医学,2010,39(7):799-800,803.

[4]朱韧,徐建芳,张海平等.全身骨扫描在临床诊断肺癌骨转移中的作用[J].中国癌症杂志,2008,18(5):389-392.

[5]刘宇,张幸平,吴红宇等.258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及治疗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12,39(13):914-918.

[6]冯燕国,张,冯英明,等.肺癌骨转移相关分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8,13(11):219-220.

[7]高丽莉,胡义德,张青等.核素骨显像诊断肺癌骨转移的临床价值[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6,28(19):2004-2006.

[8]胡晓晔,邹青峰,金川等.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疗效分析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研究[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6):1343-1346.

[9]陆意,许凌华,张占春等.唑来膦酸联合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研究[J].浙江医学,2012,34(13):1123-1125.

[10]孙秀娟,王火强.PET-CT对肺癌骨转移诊断的研究进展[J].国际肿瘤学杂志,2012,39(8):598-600.

[10]高胜海,于春晓,李军.核素骨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应用[J].现代肿瘤医学,2009,24(02):987-988.

[12]郭坤,许凝.肺癌骨转移的治疗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35(5):75-77.DOI:10.3760/cma.j.issn.1673-4904.2012.05.032.

[13] 宋小莲,白冲.肺癌骨转移诊治的研究进展[J].中国癌症杂志,2005,15(6):583-587.

[14] 徐曼,冯利.肺癌骨转移治疗的现状及进展[C].//2009年首届全国中西医肿瘤博士及中青年医师论坛论文集.2009:17-22.

[15]金剑英,朱延安,叶子.唑来膦酸联合化疗对肺癌骨转移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3(18):76-77.

[16]申宗利,房孝生.唑来膦酸联合泰索帝、顺铂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29例疗效分析[J].山东医药,2009,13(29):6-8.

[17] 唐顺,郭卫,杨荣利等.127例肺癌骨转移患者随访的预后因素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8,35(23):1335-1338.

[18] 杨文定,覃卫华.SPECT/CT融合显像在肺癌骨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9):994-995.

[19] 杨雪,杨恩德,史金凤等.蛋白酶体抑制剂用于肺癌骨转移治疗的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12,20(7):1460-1463.

[20] 郑涛,陈伟.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止痛治疗的效果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6):5714-5715.

[21] 冯燕国,张,冯英明等.肺癌骨转移相关分子的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J].现代肿瘤医学,2008,16(11):1854-1857.

[22] 易曼庐.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5):1035.

上一篇: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肿瘤外科新护士带教中的体... 下一篇: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