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教学中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

时间:2022-10-05 01:46:31

散打教学中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

作者简介:王颂扬(1985),男(汉族),,河南省平顶山市,硕士,主要从事学校体育学方向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散打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究,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对当代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和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以及我国的国情出发,目前在大学生中开展散打运动的目的正是为衔接这一要求的散打不但能促进大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和提高,而且有利于健体防身、提高反应能力、锻炼意志、陶冶情操、丰富课外生活。是一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民族体育项目。所以本文通过分析散打教学的特征,让广大学生从最基本的身体素质训练做起,以提高自己的散打水平,增进身休健康。

关键词:实战能力;散打运动;身体训练;训练方法

散打运动是一项对抗性极强的竞技运动项目,它有利于健体防身、锻炼意志、陶冶情操、丰富课外生活,是一项深受大学生喜爱的民族体育项目。但根据高校散打比赛调查可知:普通高校学生对散打运动的实战能力掌握甚差。造成这种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心理、体能等内部因素外,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师找不到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通过对散打教学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进而使广大学生能认真体会动作要领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散打实战能力。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散打教学中提高学生实战能力的有效途径探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

2.散打教学中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2.1教师个人具良好的散打技战术水平

散打教师在从事武术散打教学、训练时,其个人散打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技战术的能力。因此在散打教学中应当重视教师的教学、训练能力和知识水平的不但提高。

2.2教师要有良好组织管理能力

在散打教学中教师要有良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训练中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生活中有很多方面都要进行约束和管理,管理不到位或者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整个阶段练习的失败。

2.3熟悉专业要知识和技战术运用及具有科研能力

体育教师在散打教学中要熟悉专业知识和技战术的运用,同时要有创新意识,与时俱进的精神,这样才符合时展的潮流。通过科学研究,从中获得未知的、新的信息,对训练有指导作用,这样才能在散打教学中逐步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3.影响学生学习散打情况分析

3.1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偏差

大部分学生对散打认识太片面,受到武打影片和武侠小说的熏染影响严重。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一个蓬勃发展的社会,是一个法制不断完善、和谐的社会。学习散打是对自我能力的挑战,是自我完善的需要,是培养优良的品德的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以正确的引导,改变学生学习散打的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3.2学生基础弱

中学阶段由于缺乏武术师资以及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武术课开展的状况很不理想。对高校进行武术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学生的专业基础状况是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前提,是选择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度以及实施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4.散打教学中的主要体能练习方法

4.1重复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在相对固定条件下,按一定的要求,反复做某一练习的方法。由于重复训练法强度基本稳定,就使得练习者大脑皮层和肌肉有节奏地工作和休息,可保持较长时间的工作,这样可使机体恢复的效果不断和积累和扩大,有利于提高身体训练的水平。

4.2间歇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在机体尚未完全恢复就进行下一次练习的方法。间歇训练由于是在练习者机体处于尚未恢复时就进行下一次练习,所以有助于培养练习者的意志品质。另外在技术训练中插入间歇练习,有利于培养练习者在疲劳的情况下完成技术的能力,提高技术运用能力,使之更有实用价值。

4.3循环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是由好多个练习“站”所构成的,从第二个练习站开始,以后每个练习站都是在身体留下刺激“痕迹”基础上而进行的。因此从第二个练习站起,以后每个练习站都超过了该站单独练习的负荷,这种练习同间歇训练法一样,有利于提高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水平。

5.提高学生散打实战能力应遵循的原则

5.1思想认识、品质教育与技术学习紧密结合

提高学习者的思想认识水平,加强品质教育,是进行散打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行动是由思想支配的,思想认识必然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只有从学生的思想认识人手,抓住并解决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才能解决他们行动上的问题。

5.2从对抗性着想,从非对抗条件下入手

散打教学的目的是使学习者掌握实战技能。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散打技能的对抗性。但具体教学的开展,必须首先重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在非对抗的条件下,先逐步掌握正确的动作,然后根据掌握的程度,再逐步增加条件和难度,并在实战的对抗中改进、提高。

5.3从易到难,从慢到快,从简到繁,循序渐进

根据人的生理规律,动作和技能的掌握需要经过泛化、分化、巩固、自动化四个过程。散打教学中,应要求学习者从简单容易的动作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动作的方法与细节上,认真体会和精确掌握时间和空间,通过自己的感觉,用较为准确的力量、速度,按着一定的时间和顺序完成动作,从而建立起正确的动作定型。

6.影响学生实战能力提高的环境因素

6.1场地、器材

场地、器材是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障。现大多高校都有器材不足、争夺场地等现象。

6.2提高教材内容的理论性

高校散打教材理论太陈旧,多数教材的理论内容仍停留在20世纪80年代,与现代高校体育教学教育目标不相适应。要想彻底改革学校散打教学现状,必须站在一个新的高度,认真研究学校散打教育,明确学校教育与学生健身活动的关系,提倡“尚武崇德,健身养身”的民族体育精神,逐步提高丰富教材的内容。

7.小结

散打运动是一项典型的竞技体育,要提高普通大学生散打运动的实战能力,无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运用,还是教学内容设置都应引起教师的思考。在散打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采用教学方法和练习形式,既要根据学生的平均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目标,又要考虑不同个体在身体状况、接受能力以及生理和心理特点方面的个体差异性,应根据练习者特点,确定其发展方向,形成其特长为提高自己的实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逐步提高自己在实战中的能力。(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参考文献:

[1] 时容华.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2] 朱智贤.心理学词典.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3] 张山等.中国散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4] 顾正瑞.散打实战技法与要略[M].桂林:广西科技出版社,1989.

[5] 董国珍.学校体育运动训练指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上一篇:当代认知风格理论研究述评 下一篇:麒麟区中学推广太极拳运动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