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不归的打工汉:亲情声声唤啊何须衣锦才还乡

时间:2022-10-05 01:12:06

九年不归的打工汉:亲情声声唤啊何须衣锦才还乡

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有“骨气”、最固执、最冷漠的人:河南汉子俞永富举债开办矿场血本无归后,因为受不了别人的冷眼,携妻子到杭州打工,并发誓一定要衣锦还乡。然而,打了九年工却还是碌碌无为的他,居然觉得无脸面对父老乡亲,九年没回家一次!即使是他的三个最亲的人在告别人世时想看他最后一眼,也无法如愿……

破产小老板豪言:不混出个“人样”誓不回家

1964年,俞永富出生在河南省商城县一个非常偏僻的农家,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便是庄稼。1987年春节,俞永富和邻村姑娘程东会结婚,接着,他们先后有了两个儿子。1995年,距俞永富家10多公里的镇上修建公路,他看见修建公路用的大量矿石渣都是从较远的地方运来的,便突然闪过一个念头:自家附近不是就有很多石山吗?不如自己开采出来卖钱!

老公有骨气,妻子程东会自然也很支持。夫妻俩初步预算,需要投资5万元左右,这在他那靠天吃饭的家乡绝对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俞永富自己却是一分钱积蓄也没有。夫妇俩费尽苦心也只在亲戚家借到2万元钱,剩下的3万元从何而来呢?俞永富最终想出了一个险招:向村民们挨家挨户地借,并且给村民们开出两个极其诱人的条件――利息比银行高出数倍,而且他开好矿场后,债主们就可到他的场里打工挣钱。长年累月守着庄稼发愁的村民们见有只赚不赔的好事,果然动心了,纷纷借钱给俞永富。

矿场开工后,俞永富干劲十足,产量喜人。见有这么多村民为自己打工,俞永富的心里有一种渴盼已久的成就感。然而事实上,矿场的经济效益并不乐观。他卖给修路工程的货绝大部分拿不到现钱。他每月为数不多的收入顶多只够工人工资。

可这时却发生了一件很糟糕的事情:随着对矿山开采时间的增长,矿石的质量有了变化,有一些建筑单位以他的矿石硬度不够为由不再要他的货了。俞永富不得不重新开辟新的矿山。而新矿山上面的土非常厚,等到俞永富把土除尽准备开采矿石时,附近的公路却因为承包方资金原因停止施工了。这对俞永富来说简直是灭顶之灾,他的矿石根本无处销售了,矿场被迫停工!

这时正好到了年底,春节一天天地临近,俞永富家每天“债主盈门”。这时候,一些村民便开始对俞永富说风凉话了。一天,一个借了2000元钱给俞永富的村民龙二竟然指着俞永富的鼻子骂:“你当初不是要充好人,做救世主吗?如今咋连欠我们的账也不还了呀?你分明就是一个骗子!”龙二的话像钉子一样扎在一向自负的俞永富心上,他一气之下把家里的玉米和稻谷全部卖了,第二天就还了龙二的钱。并且,俞永富拍着胸脯掷地有声地说:“不就2000元钱嘛!我俞永富难道连这点钱都挣不到吗?等我俞永富再发迹的那一天,对我好的人可以再跟着我混,而那些看不起我的人,就请自动靠边站了!”

俞永富的“豪言壮语”还真起了作用,此后果真没有人再来逼债,俞永富一家这才得以过了一个清静年。可是春节之后,俞永富犯愁了:找不到事情干,如何还得了债?而且更惨的是,因为卖掉了粮食,如今连生计都成问题了。现实逼迫他唯有华山一条路――出去打工。

1996年3月,俞永富决定去杭州打工。临走的前一天晚上,俞永富的父亲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永富,你这次出去真得好好干,把欠的账尽快还清,别让我的老脸放不下啊……”父亲原本是一番好意,可要强的俞永富听来却极不舒服,顶撞父亲说:“爸,你甭说了!我向您保证:我这次若不混出个人样来,就决不回来!”

就这样,两个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俞永富夫妻俩踏上了打工之路。

九年不回家啊!多少亲情为之“破产”

到了杭州后,俞永富夫妻俩找到了开洗车场的姐夫,并在他那里安顿下来。起初,“有骨气”的俞永富不愿意依靠姐夫,便让妻子暂时帮姐夫洗车,他自己则到处去找工作。可是他除了一身力气外几乎一无所长,怎么可能找到工作呢?不得已,俞永富只好也帮姐夫洗车。但不久,俞永富就得知,原来姐夫开的是无照经营的“地下洗车场”。俞永富觉得这不是长留之地,便又另外找了一家正规的洗车场。夫妻俩每个月虽然可领到800元的工资,但每个月的房租就是200多元。为了攒下一点钱,他们只好竭尽全力压缩生活费。在杭州这个寸土寸金的高消费旅游城市,两人每月的生活费一共才200元。

然而,钱毕竟是挣来的,而不是省来的。到1996年年底,俞永富夫妇俩一共才攒到3000多元。眼看别的打工者都纷纷赶回家过年,程东会对俞永富说:“我们也回家跟孩子们过年吧!”俞永富想都没想就凶巴巴地说:“打死我也不回去!穷成这样子还怎么有脸回去?要回你一个人回去看看孩子吧,也好节省一个人的车费。”程东会考虑到挣的钱实在太少了,也没勉强丈夫,一个人回了家,过完年又返回杭州打工。

然而,新的1997年并没有给俞永富带来好运。这年4月,俞永富接到了父亲病危的消息。俞永富从母亲那里得知,父亲自从他的矿场亏本后就一直心情不好,终于积郁成疾。母亲非常希望他回去看看父亲。可是俞永富却痛苦地说:“我也想回去看看父亲,可是我如今一事无成,回去只能让父亲难过啊!”此后,家里几乎天天都会打电话告诉俞永富父亲病情逐渐加重,可是直到父亲咽下了最后一口气,也没能盼回俞永富回去送他最后一程。父亲去世后,俞永富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发财的念头也随之淡忘。1997年就这样又被他虚度过去了。这一年,囊中羞涩的俞永富自然也“没有脸”回家过年。

1998年春节后,为了方便上班,同时也为了更省钱,俞永富夫妇在他们上班的洗车场旁边,以100元的价格租下了一间3平方米的楼梯间。房东有两辆出租车。和房东老板相处的时间长了,俞永富的诚实博得了对方的好感。那天,俞永富得知老板的一部出租车与司机的合同期满了,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老板说:“我想帮你开出租车,我以前开矿场时开过小四轮,开出租车没有问题。”没想到对方竟然答应了,于是这年好不容易攒下的几千元钱又被俞永富拿去办了驾照。

不管怎么说开车总比洗车强多了,每个月能挣到2000多元钱。可是为了攒钱还债,他和妻子同样不得不继续住3平方米的屋子,吃最廉价的菜。这样的日子熬到2001年,他们才终于将欠下的高利贷还清了。在这几年里,俞永富依然没有回过家,因为他仍旧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这和他曾经在家乡夸下的海口实在太不相符了。每逢佳节倍思亲,每个节日却都成了俞永富的苦难日,一面是妻子的催促、儿子的呼唤,另一面却是他沉重如山的面子包袱。

2001年10月,俞永富再次接到家里传来的噩耗:他的舅舅患癌症卧床不起,来日不多。要知道,俞永富对舅舅和舅妈的感情甚至超过了对父母的感情,因为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舅妈的关怀中度过的。可是,俞永富仍旧没有回去看舅舅。他给舅舅写了一封信,把自己“无脸回去见他”的情况告诉了舅舅。俞永富的舅舅在临终前,含泪将这封信看了又看,然后把它塞进嘴里吃了下去。此情此景真让亲人们对俞永富爱恨交加啊!

然而,上天并没有停止对俞永富亲情的考验和折磨。2002年秋,俞永富最亲的人――他的舅妈也永远地离开了人世。舅妈虽然万般思念俞永富,但她仍在弥留之际对家人说:“不要打扰永富,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人。我理解他……”俞永富知道这事后悲痛无比,可他却更加坚定了发迹之后才回家的“信念”。用他的话说:“我如果不混出个人样来,怎样告慰最疼爱我的亲人的在天之灵啊?”

亲情至上!打工汉终于回家过年

程东会心里无比难受,她决定帮助丈夫圆他的“发财梦”,好让他早日回家。她问丈夫究竟要挣多少钱才叫“人样”,丈夫说:“我打算挣20万就回去:其中10万元我买一部小车,我回家跑出租;10万元你回家开个什么店。”丈夫的“野心”如此之大,程东会心急了:自己不能再洗车了!她开始跟着丈夫学开车,倒很容易就学会了。随后,她也办了驾照开出租车。俞永富开晚班,程东会开白班。这样一来,他们两人每月可挣5000多元,除了寄回家给儿子的钱和自己的生活开销,也能攒下3000元。俞永富的目标终于有望实现了!

然而,2003年春节,程东会回家后却重新让俞永富的“野心”变得遥遥无期。那天,程东会对丈夫说:“你不知道吧?龙二这几年办耐火砖场发了,不仅买了小车还造了小楼房。这些年咱家乡变化可大了,你也不回去看看。”俞永富的脸色一下子变了:“是啊!人家开私家车、开工厂了,我即使回去开出租车、开小商店,也丢人啊!不超过他,我就绝不回去!”

2004年年底,俞永富夫妻俩攒到了7万元。俞永富又向姐夫借了3万元钱,以10万元的押金承包了出租车。此后他和妻子每天24小时拼命地跑车挣钱。就在程东会为如何让俞永富早日回家而煞费苦心时,这年春节她又遇到了一件令她彻底心痛的事。她回到家时,已经18岁的大儿子俞海腾没有半点喜悦。在程东会的再三追问下,海腾突然放声痛哭:“爸爸又没回来,你老实告诉我,爸爸是不是真如别人说的在外面包了二奶?”程东会惊呆了,然后她哭着大声训斥儿子:“你别听人家乱说,你爸爸不回家还不是为了春节跑出租可以多挣钱啊!”谁知海腾哭得更伤心了:“钱能买得了父爱吗?我只想要爸爸回家看看我们啊!”程东会的心碎了,她抱着儿子说:“你相信爸爸就好,明年我一定会让爸爸回家过年,相信妈妈!”

然而,要说服已经九年不回家的俞永富谈何容易!程东会和两个儿子商量后觉得必须出奇招才能奏效。程东会用相机拍下了他们一家吃年夜饭的每一个情景:正对大门的座位给俞永富空着,照样给他摆上碗筷;两个儿子争着给“爸爸”夹他最喜欢吃的“鸡翘翘”(鸡尾)和代表着当家人才能吃的鸡冠……吃完年夜饭,儿子们再把菜包好,让妈妈给爸爸带去,作为唤醒俞永富的“道具”。

当俞永富吃着家人做的菜,看着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的热闹场面和自己那个凄凉的空位,他眼睛湿润地说:“儿子们都长成大人了,我都快认不出了!”程东会趁机“威胁”他说:“孩子们都盼望你回家呀,他们说今年你再不回家过年,就不要你了呢!”俞永富想了很久,说:“到时再说吧,眼下挣钱要紧!”

这一挣又挣到了2005年的冬天。眼看又要过年了,程东会却看不到俞永富要回家的迹象。她和儿子们商量后又想出了第二招――激将法。一天,两个儿子给俞永富打电话:“爸爸,你总是要求我们努力学习,我们来打个赌吧!”俞永富浑然不知这是个“圈套”:“好啊!只要你们期末考试进入全班前三名,要啥都可以。”儿子们雀跃着说:“好啊,如果我们赢了,只要爸爸你回家过年!”俞永富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没想到后来他却从妻子那里得知两个儿子期中考试成绩都下跌到了10名之后。俞永富赶紧打电话数落儿子,儿子却无奈地说:“我们知道即使我们考了第一名,爸爸也不会回家。而我们知道爸爸是一个爱面子的人,从不认输。所以我们只好自己求输了!”俞永富大声说:“只要你们能考到全班前三名,我就认输,就一定回家!”

程东会知道用激将法效果不会持久,所以她决定用最感人的亲情来唤醒丈夫那颗虽然固执却仍旧温热的心。2005年12月14日晚上,俞永富接过程东会的班,一边开车一边收听电台“人在他乡”节目,不断地有打工朋友打电话倾诉自己思家的心情。突然,俞永富听见了妻子程东会的声音:“主持人,你能帮帮我吗?我的丈夫因为破产后一直想东山再起,而未能如愿,已经整整九年没有回家了!我的婆婆和两个可爱的儿子好想他回家过年啊……”程东会哭着将这九年来所发生的事情对主持人一一述说,她哭泣的声音在电波里令人肝肠寸断,连主持人都哽咽了:“那位倔强的男人听见了吗?你的妻子、儿子和母亲都在深情地呼唤你回家过年啊!工厂破产了,难道亲情也要随之破产吗?回家吧,家才是你温暖的港湾,能融化你所有的屈辱和创伤……”接下来,听众纷纷打进电话,或指责或劝告俞永富。固执的俞永富终于彻悟了,他把车停到路边放声大哭,然后他打电话到电台,告诉大家:我决定今年回家过年了!

第二天,认识到了自己九年来对亲人伤害的俞永富打电话到杭州《都市快报》,请求刊登他的故事,以提醒天下所有的打工朋友,无论成功还是失败,贫穷还是富有,都要回家和亲人团圆。俞永富的老板从报纸上得知他回家过年如此“不容易”后,还主动送他一份“大礼”――让他开着出租车扬眉吐气地回河南老家过年!

2005年农历腊月二十七,俞永富终于回到了阔别九年的老家,看着面貌一新的家乡、长大成人的儿子、母亲增添的额纹和白发……他,不禁泪如雨下。

吃年夜饭的时候,两个儿子争着给俞永富夹菜,说:“我们要把爸爸九年来缺席的年夜饭一齐补上!”俞永富感动得一点菜也吃不下去。吃完年夜饭,一家人又围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俞永富默默地许下新年的第一个心愿:无论今后我身在何处,荣辱沉浮,我都一定要常回家看看!

如今,俞永富夫妇还在杭州跑出租车,他们打算干完今年就回家乡发展,让亲情永不流失!

上一篇:当心陷入饮食误区 下一篇:姐姐,放飞你的梦想后我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