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社会生活,提高思辨能力

时间:2022-10-05 01:04:10

对接社会生活,提高思辨能力

2004年高考作文题可谓丰富多彩,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四套题,作文形式和前几年一样,仍然是话题作文。四道作文题的话题分别是:甲卷“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乙卷“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丙卷“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丁卷“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审视拟题人的命题意图,思考四个话题的深层内涵,比较四个话题的共同要求,我们不难发现,这些话题既富有哲理,又贴近现实生活,有利于考生表达思想、抒感。这一切都表明,话题作文拟题的思路已趋于成熟,它对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第一,要开阔视野,密切关注现实,关注人生。

2004年的高考语文甲卷的作文话题材料选自学生常见的名言,包括四句名人名言和谚语,要求以“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它设计的思路和要求是近几年高考作文试题(2001年“诚信”,2002年“心灵的选择”,2003年“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一种延续。作文在审题上难度不大,所选材料也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话题表述平实,易于把握。但同时正因为审题上较容易,如果学生只是就事论事,不能对接社会生活,要想写出思想深刻的文章就比较难。

乙卷作文采用一段材料作为引子,要求以“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所给出的材料采用了中学生较为熟悉的时尚网络聊天室的呈现方式,把生活中对待痛苦和挫折的几种说法建构成一段谈话,与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挫折时对待挫折的不同态度相链接。遭遇挫折时,如果放大痛苦、一蹶不振,就会永远陷入泥淖而不能自拔;如果把它当作人生的一笔财富,就能“艰难困苦,玉汝玉成”,领略人生的花香满径。命题传达的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却很难写出新意的话题信息。

丙卷作文是继2003年高考作文选用中国古代寓言之后所做的再次尝试。话题以一个并列短语“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出现,而且直接点题更容易使考生悟出其中的道理,富人的疑问和哲学家的睿智,都有利于学生调动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可以说,这一话题为考生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只要选准立意,调动生活积累,就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智慧、审美情趣、价值取向、道德标准、生活态度的机会。

丁卷话题所引的语言材料是一个流传已久的老故事,但却选用了网络聊天的新形式。这对于熟悉网络的中学生来讲,是为与生活接轨营造了一个考场上的作文情境。其实,老故事重提其命题本意不在于就事论事,所以,从“思维方式”对“快乐幸福”这一生活感受的影响力的大小来看,立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其一,“快乐幸福”说到底不过是人的一种感受,它和人的思维观念有着更为直接的关系,因此我们要多往好处想,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就会获得更多的幸福;其二,“思维方式”对“快乐幸福”感受的影响较小,“幸福”主要不是“想”出来的,而主要是来自实实在在的生活条件、学习条件的改善,要从自立自强的发展中获取幸福感,而不可像阿Q一样一味地自欺欺人、自我麻醉;其三,幸福感既来自实际利益,也来自思维调节,二者不可偏废。以上三类又可以从一些细小的角度挖掘成文,这一切都体现了不同的人对生活的不同认知。

当然,“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并不是要求考生对社会、人生、全人类的命运和精神家园实现宏观把握,高屋建瓴地指点江山。这对一个思想正在走向成熟、知识和技能正处在累积过程的中学生来说,显然是极不现实的。命题的用意是希望考生在文章中观一鳞而推知巨龙潜深海,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地认识世界、认识人生。

第二,要强化思维,善于思辨,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写作是有形的思维,思维是无形的作文。2004年的写作话题对启发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及个性化表达有很好的导向作用。甲卷的话题本身就体现了较强的思辨性,四句名言谚语也具有鲜明的哲理内涵,如“走路与问路”“相信与怀疑”均体现了这一点。是相信别人还是相信自己?从话题中可以引发多种观点。首先,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有利于调整或提高自我;其次,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容易闭目塞听;再次,盲目听取别人的错误意见容易误人误己;最后,对别人的意见要辩证地看,关键是自己要有主见。立论时不可片面、绝对,要辩证地思考和说理。

乙卷话题“遭遇挫折与放大痛苦”,一方面是经历,一方面是态度,且二者构成了某种关系,考生必须关注到这两方面的关系;面对挫折的态度,是乐观还是悲观,是积极还是消极,其中正包含着一种生活的哲理。

丙卷话题“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中的一个“与”字清晰地告诉我们: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并不是二元对立的,“如何既看到自己也不忽视别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看到自己的智者决不会看不到别人”“能看到别人的人,才能真正看到自己”,若能把握好这个“与”字则上述关系会把作文引向深刻,显然话题中包含的哲理认知难度要低于2003年的话题。

丁卷的话题“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则直接涉及思维方式问题。有人喜欢乐观地看待生活,让自己痛并快乐着;有人喜欢悲观地看世界,总是活在痛苦、沉重之中。其实,对于快乐与痛苦,转换一下思维方式,就会感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比较2004年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四套作文命题,我们可以发现:高考作文命题在不断改革的同时,拓宽了材料来源,更加关注人生态度,引发人生思考。基于这样的特点,今年备考的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用活课本

随着话题作文审题难度的降低,学生在这种“关系型”与“思辨型”的作文中,暴露出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大多数学生视野窄、所选材料单一。在备考的较短时间内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把课本用活。例如,甲卷作文是一个辩证话题,课本及读本中可用的范例很多,如楚汉之争时项羽破釜沉舟击败秦军主力就源于他的自信和决断的勇气;而后来鸿门宴上放虎归山,以及刚愎自用,实施分封制,导致众叛亲离、四面楚歌、自刎乌江就是他不听取别人意见的结果。

(二)培养敏感的语文意识

古人云:“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我想古人之所以把上学称之为“读书”,原因就在于通过读书,可以增长自己的学识和才华;通过读书,可坚定自己追求真理的信念;通过读书,可确立自己做人的准则―――善意和爱心。所有这些语文意识和修养都是在日常的阅读和实践中形成和提高的。当我们的思维凝滞,情感无法外露时,孟子那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的譬喻和雄辩给我们以启示;当我们遭遇挫折灰心丧气、濒临绝望时,《史记》里那强烈的民主性和批判性,那豪迈的人生观、生死观、价值观给我们以无比的力量、信心和勇气。由此可见,敏锐的语文意识的培养得益于我们日常学习的点滴积累,假如能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最终都能在考场作文中精彩亮相。

上一篇:学会“开门” 下一篇:引文标点使用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