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有温度的文字

时间:2022-10-05 01:03:12

写有温度的文字

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作文的成败直接关系到语文考试成绩的高低。为了给广大考生提供系统、全面的应试技巧,我们特邀请了南京市参加过中考命题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学名师,特别策划了本次中考作文考前专题辅导。旨在从考场作文几个“度”出发,即尺度(审题)、高度(立意)、深度(选材)、角度(视点)、温度(感染力)、亮度(语言)等方面,帮助学生全面而快速地掌握考场作文的写作技巧,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在中考中脱颖而出,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

本期主要刊登温度与亮度两个方面。

什么样的文章是公认的好文章?让我们以一个读者的身份,回顾一下自己的阅读体验。怎样的文章会让我们久久难忘呢?一定是那些触动了我们心灵,给我们以思考、以启迪、以情感共鸣的文章。这样的文章是有温度的,它们或炽烈、或温暖,深深感染着我们。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提高作文的温度呢?

著名作家史铁生说:“写作是所有人的一期假日,远不必弄那么多技巧……写作是一块梦境般自由的时间,有限的技巧在那儿死去,无限的心思从那儿流露,无限的欣赏角度在那里生长。”说得真好!假如我们仅仅把写作当作一种技巧,那么写出的文章一定缺乏触动人心灵的东西,只有骨架没有血肉。

当然,作家的写作和我们在考场上接受能力的考察是不同的,掌握适当的写作技巧也是必要的,相信老师在课堂上已经传授了不少。不过,文章形式之美固然能快速夺人眼球,让人一见钟情。而文章内在的情感或思想的力量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久久回味。

一、 温度来自高度

文字的温度可以来自于立意的高度。作文考察,不仅考察我们书面表达能力、文字组织能力,还需要展现我们对生活对世界的观察、感受和思考,平时的作文,同学们常常会写平常的学习生活经历、社会生活偶遇中平凡的人和事,会写我们成长中的幸福体验,我们的收获,成功、感动、享受等等。我们也会写成长中的烦恼或不如意,比如苦闷、迷惘、苦难、逆境、冲突、喧嚣、埋怨、牢骚、淡漠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生活中的真切经历和境遇,但是,如果我们的文字仅止于去展示这些是不够的,如果我们再往前走一步,文章的立意也许就有了一个高度。例如:在平常中发现奇妙,在平凡中品味伟大,在幸福中关注苦难,在获得时学习付出,在成功时反思得失,在感动时付诸回报,在享受中提醒珍惜,在偶然中探究必然,在短暂前歌颂永恒;在苦闷中寻求希望,在迷惘中坚定信念,在苦难中咀嚼幸福,在逆境中追求突破,在冲突中展示沟通,在喧嚣中享受宁静,在埋怨中理解真义,在牢骚中思考改变,在淡漠中体察温暖……

我们学过的不少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例。

写人的文章,如写母亲,我们常常止于表现母亲对我们生活的关怀和爱,体现母爱的伟大。而胡适的《我的母亲》则更注重突出母亲对我为人处事和品德养成上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写出了平凡母亲的不平凡,平常母爱中的不平常。因而具有不一般的高度。

写一个不幸的人,我们常常会表达同情和关爱,而杨绛的《老王》却不止于此。文中,作者一家对不幸的老王是同情关爱的,但是作者对自己付出的同情关爱进行了反思:“老王”把“我们”一家当作亲人,他渴望的是亲情,而我们给予的是同情。作者表达了自己的深深的“愧怍”。这样的反思给文章以高度,更加打动读者。

而写物的文章,我们会以物为线,用物做线索引出相关的人和事。在牛汉的《我的第一本书》中,作者由一本书引发自己对苦难岁月的回忆。但作者不止于追忆苦难,而是以苦难中的情、趣、理来突出“人不能忘本”的思考,使文中所写的苦难更有价值。

鲁迅的《风筝》也是一篇由物引发回忆的文章,文章不仅有对当年犯下的错误的自我解剖,更有深刻的“无可把握的悲哀”,由表及里地对封建思想毒害下的人性的麻木做了无情的解剖。这样不同一般的高度正是本文震撼读者的主要原因。

写景的文章,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则不满足于对紫藤萝生机的赞叹,而是由物及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使得文章因其哲理而更入人心。

叙事类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在“下不了悬崖”这个偶发事件中没有着眼表现父亲的关爱,而是在父亲指导的方法中探究到了人生的常理,使得文章更有价值。

下面,我们来看一篇学生习作。

四颗栗子

刚进县中几天,感觉特别好奇,也特别累。因为这里多了晚自修,来来往往要走很多的路。

一天晚自修回家,走进书房,刚看了几行字,妈妈便走到我的背后,神秘兮兮地问道:“猜猜,妈妈今天给你买了什么好吃的?”

一听有好吃的,我便兴奋得再也坐不住了,东找找,西翻翻,终于在冰箱中找到了我垂涎已久的栗子。我赶快拈起一颗,直往嘴里塞,妈妈喊道:“别吃!还没煮熟呢!瞧你,馋成这个样子。”说着,便放到高压锅内煮了起来。

当我复习完毕,栗子熟了,没等妈妈把栗子倒入凉水中,我便抢了一个。

“哇——”栗子太烫了,我连忙把它扔掉。妈妈见了,责怪道:“瞧你,这么不小心,还是我来剥吧。” 于是,我一边跟妈妈讲着班里的新鲜事,一边吃着妈妈剥的栗子。十几分钟过去,我吃得半饱,栗子也只剩下四颗了。我忽然想起妈妈从一开始到现在还没尝过一颗栗子呢。霎时,内疚感油然而生。我再也吃不下去了,不好意思地对妈妈说:“妈,我吃饱了,你吃吧!”

匆匆地洗完了澡,正想上床睡觉,突然见到那四颗栗子端端正正地在我的床头柜上。

渐渐的,眼眶湿润了。

“笃!笃!”我拿起那四颗栗子,走出我的卧室,轻轻地敲响了妈妈的房门……

这是一篇语言朴素、情感动人的习作。从构思和技巧来看没有什么巧妙的设计,却如一股清泉流入读者心田,温暖了读者的心。

假如,此文删去最后一段文字,也可以成为一篇完整的作文,也能表达对母爱的体验。但是立意也仅仅止于表现母爱。而最后一小段话,使得本文的立意更胜一筹——懂得回报是对母爱最好的感悟。这里,母爱有了更高的价值,文章也因爱的传递而更加动人。

在我们写作中要关注作文的立意的高度,文章自然就会具有一种震撼人心、触动灵魂的力量。

二、温度借助角度

作文中切入角度的选择也很重要,能起到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如果在文中关注并展现一组相对或相反的关系,效果会非常好。例如:

小和大、点和面、变和不变、物和人、无声和有声、个体和群体、偶然和必然、特殊和常态、贬抑和褒扬等等。

其中“以小见大”“以点见面”是最常用的切入角度。这里不再赘述。下面以“变和不变”为例做点提示。

生活是变化多端的,我们要多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发现他们的变化,多问几个为什么,也许就会有很好的为文的角度。

比如:有个同学偶然发现:小时候我和奶奶上街时奶奶的手在上自己的手在下,而现在是自己的手在上,奶奶的手在下了。这个小小的变化,使她领悟到:奶奶老了,我长大了,我要担负起责任了。这就成为了这个同学的习作《牵手》的切入角度,很能引发读者共鸣。

还有同学发现并思考:我和妈妈说话的视角变了,原本是仰视,后来是平视,现在变成了俯视,为什么呢?我原本买来穿了有点硌脚的新鞋变大了一点,不再硌脚了,为什么呢?

在同样一件事情上,爸爸不再像过去一样“维护”我、“宠”我了,为什么呢?

天天上学走过的一排大树不见了,为什么呢?

小区里收破烂的老头好久不见了,为什么呢?

教室里坏了好久没人管的椅子修好了,为什么呢?

……

还有一些同学发现一些“不变”的现象。例如:

小巷口的修车铺那个“邋遢鬼”变老了,但是“爱管闲事”的毛病依旧没变。

学校门口的书报亭主人换了几个了,但是每个月帮我留一份《读者》的习惯没变。

小区宣传长廊里张贴的内容一年没变了,是什么发生变化了?

数学老师换了几位了,可是,利用业余时间无偿帮助班上那个贫困学生补习数学的惯例没变……

在发现的“变化”和“不变”中探究原因,有时就可以找到很好的角度,用来写成文章就很新颖。

另外,上文提到的很多相对相反关系的思考都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比较好的为文角度。在训练过程中不妨试一试。

三、描写传递温度

立意的高度和巧妙的角度如何在文中更好地被突出呢?为什么有的文章有好的立意和角度但仍然达不到打动他人的目的呢?对于记叙文来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细致的描写。

在记叙文写作中,有三句话很重要:

第一句:“一颦一笑皆有意”——重视人物描写。就是要善于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的描写让人物有血有肉,有声有色。

第二句:“一枝一叶总关情”——适当景物描写。景物描写有利于营造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对提升文字的温度有很好的作用。

第三句:“一点一滴能蓄势”——借助铺垫伏笔。就是在情节的高潮到来之前设置一些铺垫伏笔可以增加主要情节的感染力。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如果没有文章开头对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我的不懂事的点滴情节的铺垫,那么买橘子这个常见的情节也就不会具有如此动人的力量。

四、修辞提升温度

修辞可以提升描写的效果,使语言更具感染力。所以在各类描写中,要多尝试使用常见修辞手法。最常用也最容易用的是比喻、拟人、排比、反复。

对于记叙文,可以记住:“人物描写多比喻”“景物描写多拟人”“反复排比助抒情”这三个要点。

比如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使用比喻可以形象的表现人物言、行、貌、情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鲁迅先生在《故乡》里对“杨二嫂”和“中年闰土”的描写:

“我吃了一吓,赶忙抬起头,却见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两处人物描写都借助比喻,语言极其精练准确,把中年杨二嫂的粗俗、势利,中年闰土在生活重压下精神的麻木都刻画得入木三分,让人过目不忘。

而景物描写常常跟人物情感有关,所以常常可以采用拟人手法,让景物带着人的情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和鸟都有了人的情感,文字更动情了。这样的例子在我们学过的课文中比比皆是。

另外反复和排比是直接对抒情有作用的修辞,可以很好地强调渲染某种感情氛围。

而在议论文中,可以记住“形象说理多比喻”“反复排比增语势”“引用增加说服力”三句话。使用常见修辞是使议论文具有感染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下面我们来欣赏两篇不同题材的学生习作,看看描写和修辞如何传递并提升文章的温度。

习作一:记叙文

那一幕

我的妈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四十出头了,多年的劳累使她的黑发上增添了银丝。身子也不像以前那样健壮了。可在我的心目中,她永远是最年轻最美丽最健康的母亲。

(点评:开篇设悬铺垫。)

我爸爸去世得很早,那一年,奶奶也离开了人世。爷爷又患了中风,下半身失去知觉,不能动弹,甚至连大小便都在床上。爷爷常痛苦得不停。因此,妈妈担负起了照顾我和爷爷的重任,整天忙这忙那,除了干繁重的家务,还要帮爷爷洗脏衣服,端盆送碗。

(点评:背景铺垫。)

当春的第一丝温暖撒向大地,妈妈便扶着爷爷在院场墙角边坐下晒太阳,让爷爷享受春天的温暖,呼吸新鲜的空气。到炎炎夏日,虽然我们家境不好,但妈妈常买来大西瓜,切好瓣送到爷爷的嘴边。我常看到,爷爷吃着甜甜的西瓜,老泪纵横。是啊!能有这样一个胜似亲生女的儿媳,能不激动吗?(侧面烘托)一年四季,妈妈不厌其烦、毫无怨言,默默地做着这一切。

(点评:略写、罗列生活画面,铺垫蓄势。)

有一个冬天的深夜,凛冽的北风撞击着窗户。忽而,从爷爷房里传来断断续续的。妈妈听见了,二话没说,披上棉衣,离开暖和的被窝,奔进爷爷的房里。原来,爷爷又大便失禁,床上一片狼藉,屋里弥漫着恶臭。妈妈眉头不皱一下,立即帮爷爷换好脏衣裤和被褥,端着温水给爷爷洗,直到爷爷舒适地睡去她才离开。

(点评:细节描写,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在窗边,我静静地看着这一切,无声的泪水湿润了我的心扉。我心里不停地念着:“妈妈……妈妈……” 夜已经深了,妈妈该去睡觉了吧?可出乎意料,她端着爷爷的脏衣被来到院子里,生满冻疮的手伸进又冷又脏的水中开始洗衣服。

我倚在窗口,望着妈妈的背影,心里说不清是喜是悲。月光皎洁,寂静无声。只有妈妈搓洗衣服的声音在静夜里出奇的清晰。月亮啊,不要吝啬你的光,照我妈妈洗衣,别让她劳伤了双眼!可爱的小虫啊,你们唱得更响亮些吧,陪伴我妈妈,别让她孤独!这一幕,如一个电影特写,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永远也不会忘记!

(点评:拟人写景烘托渲染,对称句式增强抒情。)

“妈妈,我来帮你!”我终于冲出房门,跑到妈妈身边,把我的手伸进依然又冷又脏的水中……

(点评:化感动为行动,爱的传递,很好提升立意的高度和文章的温度。)

习作二:议论文

选 择

“你选择了什么,你就成了什么。”哲人在淡淡地微笑着。于是,有了负重一生的小蝜蝂,也有了逍遥一世的沙鸥。

(点评:引用导入,精练有力。)

在二战集中营里,一个叫玛莎的小女孩写了一首诗:“我要节省/我没有钱节省/我要节省力量和勇气/是天赋可以支持我很长时间/我要节省我的生命/我的灵魂/我的精神的火/我还需要它们很长时间/在这风暴肆虐的日子里/这些是上帝的礼物/我将很快死去/一旦我失去。”

(点评:引用诗句,增强诗意。)

每当我想起这首诗,鼻子总是忍不住发酸。当潘多拉打开罪恶的盒子,一切灾难向人类袭来时,一个朝不保夕的脆弱的小女孩,她选择了坚强,选择了直面,选择了活的希望。

(点评:排比,增强语势,具有感染力。)

有人说:“人生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人生的确不可能是一条坦途。悲伤和灾难的黑乌鸦时时在你头上盘旋,绝望的死水常常挡住你的去路,是躺下来哀叹命运的不公,还是选择摆渡自己的渡船?史铁生折了一只“写作”的渡船,霍金打造了一条思考的渡船,——他们选择了摆渡苦难,因此他们又踏上了繁花似锦的人生大道。

(点评:成串比喻论证,形象说理。)

有人说:“一个人不可能既侍奉金钱,又去当上帝的仆人。”(引用名言,精练有力) 在许多情况下,人要么选择物质上的富有,要么选择精神上的高尚,这两者似乎不可得兼。比尔盖茨从哈佛退学经商,成为世界首富。可他想参加哈佛校友会时却遭到了部分校友的拒绝——为了金钱中途退学,不配做哈佛人。在这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我们更需要精神上的一片净土,供我们诗意的栖居。哈佛校友选择了精神上的高贵,这值得我们深思。

既然必须得选择,那么就让我们选择一栋精神小屋,用希望、坚强、自守来装饰它,让我们的灵魂可以在这功利的世界里有一处诗意的栖息地。

(点评:比喻形象,间隔反复,有感染力。)END

上一篇:修辞的彩衣句式的鼓点 下一篇:养子如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