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教师的语言修养

时间:2022-10-05 12:43:16

论新时期教师的语言修养

摘要:教师的语言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在当代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不仅仅是传授科学知识,而且是交流思想、影响学生思想感情与行为品质的媒介,因此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就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教师;语言修养;艺术性

一、语言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不只是一般地交流思想,而且是传授科学知识,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品质的媒介,因而语言的艺术性就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知道,教学当中学生的感知和理解不外乎两种途径:一是直接的途径,即通过演示、观察、实验、实习、生产劳动或社会生活等手段直接体会学习的对象、掌握所学习的内容;二是间接的途径,即通过阅读教科书以及通过教师的语言描绘来感知和理解教材。两种途径都离不开教师的语言。间接的途径当然主要是教师的语言进行的,在直接的途径中,为了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所学对象的关键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去,也必须要伴随着教师语言上的说明。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学生直接观察、体会所学对象的时候,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必要的讲解,以使学生全面深刻地掌握所学习的内容。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仅揭露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同时还通过语言把已经提炼出来的教材的思想因素传授给学生,激发他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体验,影响他们的思想和行为。除此以外,通过教师语言的直接感染,也影响学生语言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是各学科教师的共同任务,它不仅是学校的培养目标所要求的,而且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和进一步掌握知识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往往决定于学生对教师用来说明概念、原理的那些词语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因为,语言交流是学习的基本工具,教学是通过语言进行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越是注意丰富讲课词汇的艺术性,发展学生的语言,越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可见,教学工作能否获得成功,教师的语言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二、教学中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的语言是教育上的语言,是为实现教育目的服务的。这是它的一个重要特点。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主要是通过教师教学体现在学生身上的。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学生模仿效法的对象。教师的语言,必须是符合教育要求的,在教学上经得住考验的。无论在内容上或表达形式上,都要经过斟酌和加工,保证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所以,教师的语言,乃是在教育上经过加工的语言,对这种语言,必须有特殊的要求:

第一,教师的语言要科学、准确、严谨、精练,具有严明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巴甫洛夫指出:“如果你想用词,那么就要时刻去理解用词的真实意义。”语言只有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它才有实际意义。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传授科学知识,科学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内在联系的规律性的,因此对教师语言的首要要求就是鲜明、真实,准确无误。这不仅可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所学习的内容,而且可以保证他们获得确凿的科学知识。

第二,教师的语言要富于思想性和情绪上的感染力。教师是教育者,其语言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保证把学生培养成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语言的思想性与上面谈到的语言的科学性是密切相联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保证培养学生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教师的语言,是有原则性的语言,每―句话,都是围绕“教书育人”展开的。这样的语言,才能具有鲜明的倾向性,才能明善恶,辨美丑,给学生以深刻的教育。

第三,教师的语言要丰富、生动,形象、具体。语言的丰富醇厚与生动形象是优秀教师的重要标志之一。教师的语言应该像文学语言那样,有着丰富的内容而不给人枯竭单调的感觉。这种丰富性,一方面说明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洞悉和对教材内容的深透理解,一方面说明教师对现实生活的广泛阅历和深刻体验。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善于把现实生活、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所讲授的中心问题融合在一起,善于把教学内容结合本课题当前的发展状况做必要的而不是牵强的联系,正确地运用多种词汇和表达方法,这一切都有助于语言的丰富性。

第四,教师的语言要富于启发性和含蓄性。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而不是代替学生去掌握知识。所以,必须注意教学语言的启发性和含蓄性。启发和含蓄,就是不要把问题说尽说全,而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古代不少教育家都很重视这一点。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十分重视提出问题的方法,他曾把教学比做“接产”,教师则在于善于运用“接产术”。孔子则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他自己很善于抓住学生“心愤口悱”的时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责任,在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掌握知识。

第五,教师的语言要坚定、灵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应该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已经验证过的科学真理,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传授这些知识所用的语言必须是坚定的、确切的,而不能是模棱两可的、似是而非的。教师的语言,必须经过慎重地选择,保证使用最中肯、最准确、最富有表现力的词汇,并且在口气和语调上要做到果决、坚定。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有信心所掌握的是准确的知识。当然,这种坚定的语言是以教师深透地掌握所任学科的内容为前提的,它与主观、武断以及对知识采取轻率态度、不负责任的作风是完全不同的。

三、教师应提高语言修养

上述那些要求,我们只谈到了教师语言艺术的一些基本方面。实现这些要求,是受许多复杂的条件决定的,诸如良好的发声器官、敏锐的观察力和教育上的机智等等,但最主要的是语言的内容和语言的表达技巧两个条件。

当然,单是看到语言内容的重要性而忽视语言的表达技巧也是不对的。语言的表达技巧与思想内容虽然是密切联系的,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有些很有学识的教师,他们却不能很好地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原因之一就是缺乏语言的表达技巧。因为同样一个内容,由于具体对象不同,是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的。教师语言的表达技巧包括:声调、语气、速度、节拍和必要的停顿等等,这都是影响语言表达效果不可缺少的条件。

有人说优秀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是天生的,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任何好的语言形式都是需要不断丰富与充实语言的思想性、科学内涵和提高语言的表达技巧的结果。为了保证更高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不断地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和艺术性。陶行知认为“教师的生活是艺术生活”,而艺术的生活是需要创造的。而创造要有胆识。所以,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有勇气敢探求未发明的新理,要不怕辛苦,不怕疲劳,不怕障碍,不怕失败,一心要把那教育奥妙新理一个个发现出来。

备好课是教师提高语言表达水平的首要一环。教师每次上课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事先准备好的。这种准备集中表现在对讲授教材的精深钻研和灵活地组织与运用上。组织与安排教材的过程,就是对教材进行语言再加工的过程。教师备课时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教科书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教学上的语言才会传达得准确,学生接受起来才会自然。充分考虑语言的计划性、系统性和说话的重点、顺序,反复咀嚼剥除废话,选择精确的词语,推敲恰当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使语言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感染力,才能铿锵有声,启迪学生的思想。有经验的教师不仅每次课前都进行周详的考虑,并把它写在教学笔记上,而且还在平时注意积累词汇。他们在生活中或阅读书籍时,总是有意识地把一切优美的词汇记下来,以备教学当中加以采用,这样做是很必要的。因为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建筑材料,明快响亮的语言是被迅速选择恰当词汇的能力决定的。俄国伟大的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身边要永远带着铅笔和笔记本,读书和谈话时碰到的一切美妙的地方和话语,都要把它记下来。”教师能够经常这样做就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

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文学修养的深度,取决于对生活广阔的认识和体验。“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学点诗词歌赋,经常读一些文学作品有益于提高语言修养,随时注意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眼界,就会使自己的语言更加丰富和充实。

教师是教育人的人,要“传道”、要“授业”、要“解惑”、要尽“诲人不倦”之职。教师的语言是教学工作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它应该是最富于表现力和感染力的。作为一名教师,必须经常注意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以期出色地完成教学工作任务。

上一篇:对社会学视野中教育公平问题的思考 下一篇:经济危机下绿色会计发展前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