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师德修养论文

时间:2022-04-28 08:58:55

新时期师德修养论文

一、爱岗敬业,是时代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一部分,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在世界教育日趋法制化的当代,依法执教不仅具有职业道德意义,同时也是教育自身得以更好发展的内在需求。这是因为教育是造福于人类的事业,其存在和发展不只是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与人的发展、与人的主体价值的实现密切联系在一起。教育对社会需要的满足总是以人的发展、人的主体性增强来实现的,即人是教育过程的主体,强调教育过程对人的发展性,对人的关心、爱护,对人格的尊重,反对教育过程对人的压抑,反对对人的精神和肉体的中伤、对人格的污辱和伤害,认为污辱、折磨、体罚无疑是对学生精神和肉体的摧残,是一种非人道的教育。教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法制化的时代,已不仅仅是一个教育者,而且是教育内部的一个重要的执法者。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觉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建设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社会上的每一个行业都提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教育也不例外。教书育人一事,看似简单,实则繁难。要使一个自然人完成社会化,要把一个平常人造就成一个有用之材并使之学会创造幸福、享受幸福,需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因此,教育过程具有长期性、复杂性,教师的担子非常艰巨。这就要求教师应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着力雕塑学生的心灵,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勤奋努力。正如许多有经验的老教师所说的,教坛无小事。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通过大是大非问题的处理来体现,而往往是于“小事”上显风格,于细微处见精神。教师在具体细致、甚至琐碎繁杂的事务上的工作态度、工作方式,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是否敬业,是否热爱本职工作。另外,教师的爱岗敬业不单是对本职工作有一个积极的态度,更表现在对学生的爱上。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如何对待所培养的对象,是教师这一行业古今不尽的话题。千百年来,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衍生出一种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这就是热爱学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道德要求已被视为当代教师应具备的职业品质。正像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热爱学生作为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而且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深厚关怀和期待,反映了我国教师在师生关系上所具有的高尚精神境界。

二、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

现代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要求的精确性及日益增强的效率意识,都向人类提出了一项新——合作能力。团结协作一直是中外教育史上普遍被关注和倡导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它是处理教师个人与集体、同事、家长等各方面关系,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教师的劳动方式从微观上看是个体式的脑力劳动,从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到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从教学工作到教育工作,从每一门课到每一节课,都是每个教师单独进行的,体现出教师劳动的鲜明个体性。而从宏观看,教育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许多人从多方面、多角度、多侧面实施全方位立体交叉式的教育。就学校教育内部而言,任何合格人才和劳动者的培养,都是教师群体劳动的结晶,都是教师群体共同协作的结果。群体性和协作性是教师劳动的又一基本特征。因此,新时期的教师必须要具备团结协作的能力。在与同事相处时,要真心相待,平常时相敬,困难时相帮。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妄议他人是非短长,善以他人之长补己所短,不以己长非人所短。善于心理沟通,勇于自我批评,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坦诚持重,平等待人,从而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除了在校内搞好团结外,教师在校外也要搞好团结,尤其要注意与家长搞好团结,平常与家长建立经常广泛的联系,以便能经常通过家长,审视到学生的思想、言行和学习状况,并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教育好学生。

教师被称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模范的品德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可以说教师的人格品行一直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因素在教育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作用。作为文明信息的使者,在新的历史阶段,教师更应注意为人师表,严格要求自己,从思想作风到生活作风,从言行到举止,从心灵到外表,都应体现教师应有的文明风度和良好精神面貌,以带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这也是从师立教的根本前提。

三、自励自强,开拓创新,做新时代的弄潮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拥有创新精神的民族才是最具发展力的民族。我们的教育必须努力把“创新”两个字注入到学生的精神内核,培养其创新意识,启迪其创新思维,发展其创新能力,进而培育出创新性的人才。陶行之先生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样,要想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就必须具有创新型的教师。如今素质教育把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正是反映了时代的要求。不仅仅是教师需要有创新能力,应该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未来每一个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要求,如果说工业经济时代能够按照规范完成任务就算合格工作者的话,那么,在知识经济时代,还要求工作者有新思想、新创意、新建议,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也进一步说明了教师肩负的创新责任多么艰巨和紧迫。因而,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从自身的教育和发展入手,自励自强,开拓进取,做创新型教师。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须从更新观念着手。所有的教师都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历的科技革命正带来一场知识革命,知识结构发生了变化,知识更新速度一日千里,知识总量急剧增加。据查,现在知识更新的周期已经缩短为二至五年,网络技术的更新周期更是从十八个月缩短为八个月,而且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的周期也相应地缩短了。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要想不被时代的车轮辗于轮下,教师必须不断的学习,及时接受先进的思想,从多方面充实自己、改造自己,才有可能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教师来说,师德修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时展了,社会进步了,教师的道德修养也要随着发展和进步。今天,教师处在了新的历史环境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会不断地遇到和提出新的问题。每一位教师只有努力地克服所有问题,加强师德修养,才能与时俱进,登上一个个新高峰。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出:爱岗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内容。爱岗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是做好教育工作和履行其他教师道德规范的思想前提,教师只有具备了爱岗敬业精神,才能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祖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爱岗敬业既是教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是所有教师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个

人满足,完成人格升华、实现个人利益的有效社会途径。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一、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

教师要做到爱岗敬业,首先就应该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只有我们真正做到甘愿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而自觉投身这种平凡工作,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拼搏奋斗的动力。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教师的生活是清苦、清贫的。但教师在知识结构的近善方面有自求自得的充实感,在精神寄托方面有育天下英才的自豪感。在思想、信息、交流方面有“究天下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独立感,在人际沟通方面有师生相处融洽谐和的亲切感。我们的工作,使无知的玩童变成了优秀学生,使迷惘的青少年成为祖国的栋梁,我感到欣慰。人的一生是应该有个明确的目的,为理想而奋斗,虽苦但乐在其中。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校关注事业的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应具备的。在实际工作中,珍视为人师表这份荣耀,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领导的认可。二、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热爱学生,是教师所特有的一种宝贵的职业情感,是良好的师生关系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一般的人与人之间的爱有所不同。它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求,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教育对象的正确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期望。因此,我们说,师爱是一种充满科学精神的、普遍、持久而高尚的爱。教师越是满怀深情地去爱学生,就越能赢得学生对自己的爱,良好的师生关系就越是能迅速地确立起来并得到健康的发展。这种爱的交流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它可以有力的把学生吸引到教育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动力,推动学生朝着培养目标所指引的方向攀登。因此,作为教师在培植和处理师生关系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做到的就是热爱学生。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我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热爱儿童。”可见,乐于把爱奉献给全体学生是我们必备的道德素质。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爱好和隐私。只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才能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学生。任何简单、粗暴、片面的做法,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消极的影响。因此不允许教师粗暴批评、压制、体罚、训斥、辱骂、讽刺学生。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就要用热情的话语鼓励他;当学生受窘时,不妨说句解围的话;当学生自卑时,别忘记用他的“闪光点”燃起他的自信心;当学生痛苦时,应尽量设身处地地说些安慰话;当学生犯错误时,换个角度想一想,假如自己是犯错学生时需要听哪些话。对学生要有友善的态度,与学生交谈常要换位思考,使学生从心底里体会到,老师的所作是为了学生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只有坚持这样做,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树起良好的师德形象。三、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给予全体学生同样的关心和指导,同样的鼓舞和期望,作为教师应该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和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寻找适合各自特点的发展方向,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身体素质好,成绩较差的同学,就鼓励他们在体育方面多下功夫,有特长的学生,就帮助他们选好目标,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学好专长,真正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发展之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适应激烈的国际政治、经济、科技的竞争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我们培养的跨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较高的思想品德,具有文明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还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着眼未来,面向现代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打好各方面的基础。就要在教育实践中,把教会学生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学会劳动有机地统一起来,同等重视学科课、活动课的育人功能,把理论和实际、动脑动手结合起来,把课内外、校内外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重知识轻能力、重智育轻其他现象十分严重。只要我们认识到这一点就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地获取知识,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在课内外注意言传身教,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行和行为习惯。四、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以自己的模范的品行来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育中,教师往往总是把对学生真诚的爱用美好而礼貌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文明才能取得学生的信任和良好的教育效果。古人说:“慧于心而秀于言。”教师语言美,则其心必然善良而正,必然追求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仪表是教师精神面貌的外在体现,是其内在素质的反映和个人修养的标志,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所以教师应做到举止稳重端庄,着装整齐清洁。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学生成长的重要保证。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甚至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要有知识渊博的学者形象,要有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要有堪为师表的高尚品德。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总之,我们应做到热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学校;热爱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应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上一篇:县森林公安局工作计划 下一篇:新时期如何树立班主任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