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级传播看图书的网络口碑营销

时间:2022-10-05 12:24:58

从两级传播看图书的网络口碑营销

【摘 要】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创立的两级传播理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数字传播时代的图书网络口碑营销中。本文分析了几个主要的图书网络口碑营销平台,以及对图书推荐“意见领袖”的选择,帮助出版方更灵活地把握网络口碑营销。

【关键词】两级传播 口碑营销 意见领袖

一、理论回顾

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人通过伊里调查提出“两级传播理论”,是指意见(信息)从媒介到舆论领袖再到受众,再从受众到媒介的过程。由此,研究者认为,来自媒介的消息首先抵达“意见领袖”,接着“意见领袖”将其所见所闻传递给同事或其追随者,这一过程被称为“两级传播模式”。

二、网络口碑营销

口碑营销是指用户个体之间关于产品与服务看法的非正式传播。而网络口碑营销,称为Internet Word of Mouth Marketing,简称为IWOM,是口碑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有机结合,旨在运用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技术平台,通过消费者以文字等表达方式作为载体口碑信息,为企业营销开辟新渠道,以获得更多的利益①。博客、论坛、SNS、电子商务等都可以成为网络口碑营销的渠道。

口碑营销相对于传统营销的方法来看,最大的优势是宣传成本低和可信度高。而利用互联网进行的口碑营销更是将这两个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它甚至打破了原本需要靠亲友等关系来维持的那份信任感,在网络这个平台上,陌生人之间也会不自觉的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一点在网络社区和电子商务中尤为明显。

有报告显示:“中国网民对网络口碑的整体信任度达到77%”(2009年3月数据),居全球第三位,其中完全信任度达到12%。可以这样想,我们在淘宝网买一件自己喜欢的物品,肯定要对这件商品有充分的了解,“宝贝评价”一栏我们一定会看。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宝贝详情”是商家说的,可信度不高,而评价是和我一样喜欢这件商品并且把它买下的人说的,他们所说的一定是客观的,是站在消费者立场的,是最应该参考的。网络口碑营销正是利用了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有些聪明的广告主将产品无偿提供给博客用户试用,并让他们把对产品使用的体验、感受写成博客文章发表,让大家共享,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让自己的商品更快的为大家所接受②。

可以说,舆论领袖正是网络口碑营销的核心。

三、两级传播理论与图书的网络口碑营销

1、网络口碑营销的平台选择

基于网络在覆盖面、传播速度、可重复性等方面的显著差异,日本电通广告公司认为,在网络环境下,消费者购买行为不再是传统的AIDMA模式:A(Attention)引起注意—I(Interest)产生兴趣—D(Desire)培养欲望—M(Memory)形成记忆—A(Action)促成行动,而是AISAS模式:(Attention)注意—I(Interest)兴趣—S(Search)搜索—A(Action)行动—S(Share)分享。也就是说,在网络环境下,读者的购买行为发生了转变,读者在购买前注重其他读者的书评,在购买后,读者更愿意将购买的感受和读后的心得在网络上和大家分享,这反过来又影响到其他人的购买行为③。无形中,每一个乐于分享感受的读者都参与了“意见”的形成过程。所以,一个好的网络口碑平台的选择,对于大家意见的汇总和图书口碑的传播影响深远。

(1)当当网。当当网的书评社区和豆瓣网社区的读书评论都是图书出版主打的平台。

当当网的主页上就有主编推荐、读者推荐、名家推荐和热销排行的栏目,每一本书的下面还会显示评论的条数和详细内容,不仅仅是方便目标读者在购买的时候参考别人的意见做出更好的抉择,也给读者抒发自己的感受以供他人参考提供了平台。

国外曾以亚马逊和Barnes Noble两个电子商务网站为对象研究消费者在线书评的影响力,结果发现网站上书籍的评分值越高、评论的数量越多,则书籍销售量也越大。证实网络口碑的态度和数量是影响书籍在线销售的主要因素④。

(2)豆瓣网。豆瓣网表面上看来是一个评论(包括书评、影评、乐评)网站,但实际上它提供了书目推荐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小组、收藏、BLOG、交友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豆瓣网能够帮助用户发现喜欢的东西。现在豆瓣网扩大了推荐的群体,让口味相近的陌生人能走到一块儿⑤。

最新豆瓣网首页显示,豆瓣社区目前已有5918万用户,26万个兴趣小组,49712个小站,17745个独立音乐人,2267个作者译者,1562家电影院,这些人或组织分散在679个城市。这些数据显示了豆瓣社区所蕴藏的网络口碑营销的巨大潜力。而豆瓣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直接连接了一本书和它的读者的通道。

豆瓣读书社区给每本书都会打上标签,而根据标签的不同读者可以轻松的搜索到某类书的打分排名。读者对阅读过的书籍进行打分,可以进行长评论也可以进行短评论,对于读者搜索书籍信息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3)博客。博客也是重要的网络口碑营销平台,博客与虚拟社区的主要区别在于博客的信息更完整,内容更加丰富,并且博主一般具备较高的专业性,同时又拥有比较固定的博文读者群,使得博客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受众对博客的信任度更高,同时推销面也更广。总体而言,消费者博客对图书销售具有较强的影响力。

(4)微博。2010年开始,新浪微博的兴起,给社交媒体的发展带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出版业的口碑营销带来了一个新的营销平台。

首先,网络口碑营销主要是通过人际关系传播并且信任度较高,而这种传播形式恰恰也适用于微博平台的交流规则。接收信息者必然是关注作者或者是对信息感兴趣的人,信息以个人兴趣、爱好等归类,在特定人群中进行传播⑥。

其次,网络口碑营销的核心目标是对产品有认知和购买能力的人,微博平台信息传播的媒介也是独立的人,两个人群基于一定的兴趣、目的、利益关系产生联系,并且进行互动交流。微博平台传播的内容可以是个人观点,也可以是个人关注的人物或事件,并对其转发评论,所以对于图书的推广,在一群拥有相似兴趣爱好的人群中,传播得更快并且更有感染力。

最后,由于口碑营销注重对产品的体验与分享,微博平台通过140字的内容编辑或视频图片,能够快速地分享个人观点。二者都注重对资源与信息的分享。

微博平台真正契合了网络口碑营销的广域性、实时性、互动性、可扩展性等特点,消费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成为口碑的传播者。就图书的口碑营销来说,朋友或者专业人士在微博上的推荐对于微博好友的感染力明显会比传统的广告要来得生动和有效果。

2、“意见领袖”的选择

在图书出版的营销过程中,这个“意见领袖”为图书出版方和图书的目标读者之间搭建了一个桥梁。一本书推出,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成为热销书,也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被目标读者群认识到,所以“意见领袖”的桥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他们是告知者、说服者和证实者,在一定的领域内发挥作用。他们容易被接触,容易引起注意,而且其言论也很容易被与其同阶层的人接受,他们既是受众的一部分,又影响着其他受众,由他们向目标读者传递信息要比出版方直接向消费者推荐无论是从影响力还是信任度上来说,都会更胜一筹。

从常见的“意见领袖”人群来看,主要可以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来自目标读者群中的“意见领袖”,还有一类是在这些目标读者阅读书目知识领域内的权威或者具有一定话语权与影响力的人。

(1)来自目标读者群中的“意见领袖”。来自目标读者群中的“意见领袖”,他们也是图书的目标读者,对图书有直接的阅读需求。他们喜欢把读书的心得与大家分享、乐于向别人推荐、乐于回答别人关于阅读的问题,他们在同一群体内,比如一起工作的同事或身边的朋友,属于喜欢读书且对读书、选书有见解或者说阅读经验相对丰富的一些人。这一类意见领袖通过与目标读者分享自身的读书感受、向大家推荐最近阅读书目、回答大家的问题等方式影响大家的阅读选择,当然目标读者也乐于参考他们的意见。

(2)具有一定话语权与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这一类“意见领袖”并不是图书的目标读者的意见领袖,但这些人通常是这些目标读者阅读书目知识领域内的权威或者具有一定话语权与影响力的人,比如一些专家学者、公共知识分子。他们通常会对图书公开的或私下的评价和推荐。比如发表书评、在某些公开场合直接推荐书目、分享阅读体验以及为书作序等,对目标读者的购书与阅读行为产生影响。

结语

“两级传播理论”应用于图书的出版营销当中,可以被归类为两个步骤的网络口碑营销模式。

第一,出版方先确定新书的目标读者群,然后找出目标受众中的相对专业或者有权威性影响力的人,把书讯和书的内容提供给他们,由他们组成第一批读者群,然后经由他们的口向目标读者群传递图书的信息。可以是博客的书评、可以仅仅是一条微博的转发评论,也可以是出版方邀请专家写序言的方式等等。

第二,在权威人士或者专业人士的第一批推荐下,出于对他们的尊敬、崇拜,更多的读者会选择去阅读这本书,而出版方把书投入到网络社区中,比如说豆瓣网中,因为那里汇集了很多爱书和爱读书的会员,这些读者会将自己读书的感想发表在网络社区中,形成第二批的口碑营销。这个营销的过程是大面积的,大家对于别人的感想总是会莫名的产生信任感,并且这波营销会反复不断持续下去。最终图书的信息会以口碑的形式到达目标消费者的脑子中,比起传统广告的形式要更直接,也更加的生动和具有说服力。

数字传播时代的到来,图书的出版发行已经走出了或者说不得不走出单一的发行渠道模式。从传统口碑、广告传播和网络口碑传播手段的比较来看,网络口碑营销以其低成本和高可信度成为新型营销模式,可以应用于图书的发行,并且已经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图书营销方式。

参考文献

①颜炳荣:《口碑营销》,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②张惠心,《两级传播论在网络口碑营销中的应用》,《现代商业》,2011(17)

③唐雪梅,《图书的网络口碑营销策略研究》,《编辑之友》,2013(2)

④Chevalier, J& Mayzlin, Dina: The Effect of Word of Mouth on Sal-

es:Online Book Reviews[J].Journal of MarketingResearch,2006(3)

⑤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引爆点》[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⑥叶新、刁树榜,《利用微博平台进行图书网络口碑营销的策略分析》,《科技与出版》,2012(2)

责编:周蕾

上一篇:由《公众舆论》谈微时代的“意见领袖” 下一篇:从“药家鑫案”浅谈新闻舆论监督的法律边界